秘書信息工作:信息的采集、編寫與報送技巧

字號:

正確認識信息工作特點,準確把握信息的選題、編寫和報送技巧,對保證信息質量,提高信息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巧選題
     科學選題是做好信息采編工作的基礎,只有選題正確,信息才有價值。在實際工作中,選題應該圍繞“四個要點”:一是圍繞重點選題。重點即一定時期內黨委、政府工作的主要著力點。包括近期工作重點、年度工作重點。在任何時期、任何階段,黨委、政府的各項工作都有主次、輕重、緩急之分。如每屆政府都有任期目標(如人均GDP、人均收入增長目標),政府每年都有重點工作,每個階段都有中心工作,當前,如何結合地方實際全面學習和貫徹十六大會議精神,應作為選題的重點。圍繞這些工作重點進行選題,就能更好地服務領導決策,信息采用率自然就比較高。二是圍繞難點選題。難點即黨委、政府工作中遇到的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和矛盾。這些難點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又是領導非常關注的問題.妥善處理好這些問腿,可以有力地促進面上工作的開展。如當前的農業(yè)結構調整問題,稅費改革后理順農村財務管理體制問題,企業(yè)改革過程中職工的安置問題,經濟較落后地區(qū)的工作順利推進問題等等。三是圍繞熱點選題。熱點即在當前一定時期內黨委、政府的突出工作以及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如南京湯山中毒事件后劇毒藥的收繳問題,戶籍制度改革問題,職工再就業(yè)問題,調整職工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問題等等。四是圍繞亮點選題。亮點即對面上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成功做法。如當前重大工業(yè)項目的引進問題,經營城市和經濟開發(fā)區(qū)問題,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土地規(guī)模經營問題,農產品標準化和進入超市問題,鎮(zhèn)村公用事業(yè)項目招投標問題等等。發(fā)現亮點,就能充分發(fā)揮信息的引導功能。
     二、巧編寫
     編寫基本要求是:定好層次、選好主題、排好結構、作好標題。一是定好層次。就是首先要明確報送的層次,是向國辦、省辦報送,還是向市辦、縣辦報送,報送的層次不同,對信息的編寫要求也不同,報送的層次越高,對信息的宏觀指導性要求就越高。其次,要明確刊用的層次,不同的信息刊物有不同的刊用要求,調研類刊物強調信息的深度,在編寫上要突出調研特點,摘報及簡報類等刊用的信息要求簡潔精練,在編寫上要突出短、平、快的特點,只有選定好報送的層次,才能保證信息“適銷對路”。二是選好題。提煉主題要達到八個字標準:準確、鮮明、深刻、集中。準確就是能夠真實反映事物內在規(guī)律;鮮明就是基本思想清楚,態(tài)度明朗;深刻就是立意要新,挖掘要深。能小中見大;集中就是突出重點.不生枝蔓。三是排好結構。在結構上力求達到標準:簡潔、嚴謹、自然。常見的信息結構有:金字塔式。即完全按照事物的自然規(guī)律,以其發(fā)生、發(fā)展、結果的時間順序來安排材料,把事件發(fā)展的每一階段都進行消晰、準確地描述,合成一個完整的過程。一般適用于寫作時效強的突發(fā)事件和動態(tài)信息。倒金字塔式。即寫作時按照信息的重要性遞減安排材料的順序。最重要、最精彩或最有吸引力的事實放在文章的開頭,以下也按先主后次、先輕后重來記述。它多適用于動態(tài)信息的寫作。并列式。即信息各部分重要性相當,形式上按系統并行安排材料,其書面形式常以一、二、三、四來表現。多用于綜合信息、典型經驗等信息的寫作。自由式。即寫法不受框框束縛,比較靈活。但也要“形散而神不散”,用最精練的語言反映最重要的問題。這種寫法多用于建議型標題。四是做好標題。標題時“文眼”。編寫信息,標題尤為重要,在各級黨委、政府部門從事信息工作的人員較少,而信息量非常大(省、市級信息部門每天要接收數百條信息),選擇使用信息時,首先就看信息標題,后才看內容。制作標題的基本要求是:題文一致、突出精華、簡潔明快、章節(jié)整齊。標題的種類主要有:直述內容型。即以告知信息需求者,本篇信息文稿最重要的內容為目的,一語點破,不繞彎子。如《××市全面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市加快私企發(fā)展見成效》等。概括歸納型。即用語不象內容型標題那樣具體,通常是概括性的省略語。多用于綜合信息。如《當前××地區(qū)農村基層民調工作存在四大問題》、《影響私營企業(yè)發(fā)展的若干問題、原因及對策》等。評論建議型。即主觀議論性語言多而敘述性語言較少,信息撰寫者帶有明顯的主觀傾向性。如《建議建立企業(yè)發(fā)展財政激勵制度》、《基層建議加快建立控減農民負擔新機制》等。題文承接型。即標題本身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它與文章聯系緊密,融為一體,成為正文的有機組成部分。如“××縣為三峽移民建立保健檔案”、“1—8月份××市實現地方財政收人多少億元”等。
     三、巧報送
     報送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應該堅持“宏觀信息抓廣度,微觀信息抓深度,突發(fā)信息抓速度,同樣信息抓角度”。在具體操作上,信息報送還應注意“四點要求”。一要快。時效性是信息的基本特征。要快,就是要搶速度,對于緊急信息的報送,要在事件發(fā)生后的最短時間內報送。各級黨委、政府辦公室對于緊急信息的報送,都有明確的時限要求,對具體從事信息工作的同志來說,還必須能快則快。其報送方法一般是連續(xù)報送,先報情況,后報事件進展情況,再報后續(xù)處置結果。二要準。要準,就是要瞄準報送的時機。有的信息報送要快一個節(jié)拍。如年度、季度等作完成情況的報送,就強調一個早字。否則就來不及刊用,對領導的參考作用也不大,就失去了報送意義。有的信息報送還要慢一個節(jié)拍。對于平時收集存儲的一些信息,如有關控減學生費用方面的信息,可不急于報送,在臨近學生開學時報送,實際效果會更好。三要新。要新,就是內容要新穎,要報送工作中的新思路、新辦法、新措施。這些思路、辦法和措施必須是高人一籌、快人一拍的。可以是對上級重大工作部署的落實.也可以是本級黨委、政府的重大改革舉措。如“實行差別競爭、跨越發(fā)展”的思路,“以經營工業(yè)的理念來經營農業(yè)”的思路,推進機關事業(yè)單位后勤社會化改革措施,加快教育“兩權分離”改革措施等等。四要特。要特,就是要特色鮮明,信息報送應反映本地區(qū)和本部門的工作特色。不同地區(qū)和部門,有不同的優(yōu)勢和長處,要從這些區(qū)別之間挖掘和報送信息。如同樣是農業(yè)生產,有的沿海地區(qū)水產養(yǎng)殖比重較大。有的內地林果業(yè)發(fā)展較好,有的地區(qū)中藥材生產已形成規(guī)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