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閾電位和動作電位的引起

字號:

刺激能否引起組織興奮,取決于刺激能否使該組織細胞的靜息電位去極化達到某一臨界值。一旦去極化達到這一臨界值時,細胞膜上的電壓門控制性Na+通道大量被激活,膜對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Na+大量內(nèi)流,結果造成膜的進一步去極化,而膜的進一步去極化,又導致更多的Na+通道開放,有更多的Na+內(nèi)流,這種正反饋式的相互促進(或稱為再生性循環(huán)),使膜迅速、自動地去極化,直至達到了Na+的平衡電位水平這個過程才停止,從而形成了動作電位的上升支。這種能使細胞膜去極化達到產(chǎn)生動作電位的臨界膜電位的數(shù)值,稱為閾電位。一般可興奮細胞的閾電位,要比它們的靜息電位的負值少10~20mV.從電位變化的角度來看,所謂閾強度,是指能使膜的靜息電位降低到閾電位而爆發(fā)動作電位的最小刺激強度。比閾強度弱的刺激稱為閾下刺激。由此也不難理解,閾下刺激只能引起低于閾電位的局部去極化(即局部興奮),而不能產(chǎn)生動作電位。當刺激強度超過閾值后,動作電位的上升速度和所能達到的值,就不再依賴于所給刺激的大小了。
     細胞膜在發(fā)生一次興奮后,興奮性將經(jīng)歷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的變化。各暑期與動作電位的對應關系是鋒電位約相當于絕對不應期,Na+通道失活,興奮性降至零;負后電位約相當于相對不應期和超常期,相對不應期內(nèi)Na+通道的部分復活,興奮性逐漸升高,到相對不應期的晚期興奮性基本恢復。超常期Na+通道已復活,且膜電位離閾電位較近,故興奮性高于正常;正后電位約相當于低常期,因膜超極化而遠離閾電位,故興奮性兩次低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