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大閱讀題設(shè)分由去年的18分增加到22分,是語文試卷的重頭戲。所以,廣大考生在高三學(xué)年應(yīng)該博覽群書,大力提高閱讀理解及筆試的能力??墒怯械膶W(xué)校一到高三就開始做那一套套的“錦囊試卷”,就一次次神秘兮兮地測試。這樣不但走不了捷徑,反而事倍功半,會遏制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打了一年題海戰(zhàn)術(shù)的考生,最后拖著疲憊的身體走進(jìn)高考考場,接受那一張“面目一新”的語文試卷的測試。這時他們才感到該讀的書沒有讀,該背的書沒有背,做起題來很不得心,也不應(yīng)手。因為他們跟著老師題海戰(zhàn)術(shù)的指揮棒跑,平時閱讀的語料很少,認(rèn)讀語言的能力很差。當(dāng)帶著問題閱讀時,對問題把握不準(zhǔn),一著急手中的筆被迫寫上了與正確答案相悖的內(nèi)容。其實,做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的能力,要靠平時多閱讀來提高。當(dāng)?shù)搅丝紙鲎鲱}時,根據(jù)試題的要求讀準(zhǔn)問題的所在之處,選對語料中可以用來作答的信息,寫全問題所涉及的內(nèi)容就可以了。
今年高考前夕,我與同學(xué)們一起做了一道大閱讀測試題。閱讀的語料是吳志翔的散文《生命的兩萬天該留點什么》。第一個問題是“文章里多次寫‘時鐘嘀嗒嘀嗒地走著’的作用是什么?”首先讀準(zhǔn)“時鐘嘀嗒嘀嗒地走著”在文章里出現(xiàn)的位置和次數(shù),然后得出答案:從內(nèi)容上說明時間流逝得快,我們要珍惜時間;在結(jié)構(gòu)上起到前后照應(yīng)的作用。來源:www.examda.com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應(yīng)該怎樣做才能在最后走進(jìn)墳?zāi)怪皼]有遺憾?”就這句話的字面意義回答問題,考生容易從“多做貢獻(xiàn)”方面來做答案??墒俏恼吕锞o挨著這一句話有“這個問題非常接近那段我們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語錄:當(dāng)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的語言??梢娫購摹岸嘧鲐暙I(xiàn)”方面做答案就不正確了,還得選準(zhǔn)“哪怕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平庸,也別讓我們的精神的花朵在春天枯萎,哪怕我們四面楚歌,也別忘記保持自己尊貴驕傲的呼吸”,這些可以用來提煉答案的信息,最后概括出答案:我們要保持尊貴的人格和豐富的精神。
第三個問題是“分析‘我們不希望青春被某種方式囚禁,它應(yīng)該是絢爛的,完全開放的’的深刻含義?!边@句話寓意含蓄、抽象,文章里沒有可以用來作答的現(xiàn)成話,只有在感悟文章的全篇內(nèi)容后,才可寫出答案:我們的青春不只是追求物欲,追求的應(yīng)該是豐富、飽滿的精神和獨特的人格?!陡呖即缶V說明》里指出:“對具體的語言給以概括,對抽象的語言加以闡發(fā)?!背橄蟮恼Z言一般是由比喻、擬人或描寫性質(zhì)的文字構(gòu)成的,闡發(fā)這樣的語言,只有在把握全篇文章內(nèi)容的情況下才會不出偏差。1991年高考語文試卷上的大閱讀試題有一個問題是:“ ‘風(fēng)兒……和暖的陽光……才會不出偏差,白雪……’這段景物描寫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正確的答案是:反襯托爾斯泰墓地的寧靜和溫暖的情調(diào)。
2005年高考全國語文試卷大閱讀題的第一個問題是“‘吞咽’一詞的含義是什么?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首先讀準(zhǔn)“吞咽”一詞的位置,有“我要盡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一句,可見“吞咽”是“盡情地享受”的意思;作者的感情是“在寒冬對春天強烈的盼望之情”。
第二個問題是“作者為什么反復(fù)說‘我不信了春天’?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首先讀準(zhǔn)“我不信了春天”在文章里的位置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然后選對可以用來回答這一問題的語言信息:“春天還未曾露面,已悄悄地遠(yuǎn)引了”、“有一天看見柳梢嫩黃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著不成雪的冷雨”、“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然后根據(jù)這些信息概括出答案: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卻遲遲不來;許多次春天剛一露面,就被寒風(fēng)冷雨驅(qū)散;到處尋找春天,卻發(fā)現(xiàn)春天早已遠(yuǎn)引。“這樣寫的好處”是:欲揚先抑、突出下文“一日的春光”。來源:www.examda.com
第三個問題是“請簡要概括作者認(rèn)為‘海棠花又是我所深愛的’的原因?!蔽恼吕镉脕碚f明這一原因的語言信息有“海棠是淺淺的紅,紅得‘樂而不*’,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傷’。又有滿樹的綠葉掩映著,秾纖適中,像一個天真、健美、歡悅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备鶕?jù)這些信息概括出正確的答案:海棠雖然無香,但她淺淺的白,綠葉掩映,色彩宜人,秾纖適中,充滿生機。
第四個問題是“作者為什么卻對‘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滿意?又為什么滿意之余還覺得有些遺憾?”回答第一問的語言信息有“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對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報,不再怨恨憎嫌了”、“喜悅地仰首,眼前是爛漫的春,驕奢的春,光艷的春”、“一春來對于春的憎嫌,這時都消失了”,通過這些具體信息,概括出正確的答案:因為這一日的春光爛漫、光艷、驕奢,使作者感到快樂、活潑、力量和生命;這一日的春光酬報了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也不再怨恨春天了??梢杂脕砘卮鸬诙柕恼Z言信息比較抽象,是用“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尋,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卻又不肯即時言歸于好,只背著臉,低著頭,撅著嘴說:‘早知道你又來哄我找我,當(dāng)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這個小孩子打架的故事作比喻來說明的。一方的小孩子埋怨對方應(yīng)該早先就對自己好,不應(yīng)該打完架之后再來哄勸自己。由此可知作者“遺憾”的原因是:對“一日的春光”的不滿意,嫌這春光來得太晚,讓作者等得太苦。
考生在考場應(yīng)試現(xiàn)代文閱讀題,主要靠主觀筆試來完成。讀準(zhǔn)問題的所在之處,選對可以用來提煉答案的語言信息,具體的要用準(zhǔn)確的文字來概括,抽象的要用清楚的語言來闡發(fā)。有時,從文章里讀不到可以用來作答的現(xiàn)成話,考生就要把握文章的寫作主旨,憑著感悟?qū)懗稣_答案。以上文字不成經(jīng)驗,只是一點體會述諸筆端,請同仁不吝賜教。
今年高考前夕,我與同學(xué)們一起做了一道大閱讀測試題。閱讀的語料是吳志翔的散文《生命的兩萬天該留點什么》。第一個問題是“文章里多次寫‘時鐘嘀嗒嘀嗒地走著’的作用是什么?”首先讀準(zhǔn)“時鐘嘀嗒嘀嗒地走著”在文章里出現(xiàn)的位置和次數(shù),然后得出答案:從內(nèi)容上說明時間流逝得快,我們要珍惜時間;在結(jié)構(gòu)上起到前后照應(yīng)的作用。來源:www.examda.com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應(yīng)該怎樣做才能在最后走進(jìn)墳?zāi)怪皼]有遺憾?”就這句話的字面意義回答問題,考生容易從“多做貢獻(xiàn)”方面來做答案??墒俏恼吕锞o挨著這一句話有“這個問題非常接近那段我們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語錄:當(dāng)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的語言??梢娫購摹岸嘧鲐暙I(xiàn)”方面做答案就不正確了,還得選準(zhǔn)“哪怕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平庸,也別讓我們的精神的花朵在春天枯萎,哪怕我們四面楚歌,也別忘記保持自己尊貴驕傲的呼吸”,這些可以用來提煉答案的信息,最后概括出答案:我們要保持尊貴的人格和豐富的精神。
第三個問題是“分析‘我們不希望青春被某種方式囚禁,它應(yīng)該是絢爛的,完全開放的’的深刻含義?!边@句話寓意含蓄、抽象,文章里沒有可以用來作答的現(xiàn)成話,只有在感悟文章的全篇內(nèi)容后,才可寫出答案:我們的青春不只是追求物欲,追求的應(yīng)該是豐富、飽滿的精神和獨特的人格?!陡呖即缶V說明》里指出:“對具體的語言給以概括,對抽象的語言加以闡發(fā)?!背橄蟮恼Z言一般是由比喻、擬人或描寫性質(zhì)的文字構(gòu)成的,闡發(fā)這樣的語言,只有在把握全篇文章內(nèi)容的情況下才會不出偏差。1991年高考語文試卷上的大閱讀試題有一個問題是:“ ‘風(fēng)兒……和暖的陽光……才會不出偏差,白雪……’這段景物描寫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正確的答案是:反襯托爾斯泰墓地的寧靜和溫暖的情調(diào)。
2005年高考全國語文試卷大閱讀題的第一個問題是“‘吞咽’一詞的含義是什么?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首先讀準(zhǔn)“吞咽”一詞的位置,有“我要盡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一句,可見“吞咽”是“盡情地享受”的意思;作者的感情是“在寒冬對春天強烈的盼望之情”。
第二個問題是“作者為什么反復(fù)說‘我不信了春天’?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首先讀準(zhǔn)“我不信了春天”在文章里的位置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然后選對可以用來回答這一問題的語言信息:“春天還未曾露面,已悄悄地遠(yuǎn)引了”、“有一天看見柳梢嫩黃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著不成雪的冷雨”、“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然后根據(jù)這些信息概括出答案: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卻遲遲不來;許多次春天剛一露面,就被寒風(fēng)冷雨驅(qū)散;到處尋找春天,卻發(fā)現(xiàn)春天早已遠(yuǎn)引。“這樣寫的好處”是:欲揚先抑、突出下文“一日的春光”。來源:www.examda.com
第三個問題是“請簡要概括作者認(rèn)為‘海棠花又是我所深愛的’的原因?!蔽恼吕镉脕碚f明這一原因的語言信息有“海棠是淺淺的紅,紅得‘樂而不*’,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傷’。又有滿樹的綠葉掩映著,秾纖適中,像一個天真、健美、歡悅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备鶕?jù)這些信息概括出正確的答案:海棠雖然無香,但她淺淺的白,綠葉掩映,色彩宜人,秾纖適中,充滿生機。
第四個問題是“作者為什么卻對‘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滿意?又為什么滿意之余還覺得有些遺憾?”回答第一問的語言信息有“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對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報,不再怨恨憎嫌了”、“喜悅地仰首,眼前是爛漫的春,驕奢的春,光艷的春”、“一春來對于春的憎嫌,這時都消失了”,通過這些具體信息,概括出正確的答案:因為這一日的春光爛漫、光艷、驕奢,使作者感到快樂、活潑、力量和生命;這一日的春光酬報了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也不再怨恨春天了??梢杂脕砘卮鸬诙柕恼Z言信息比較抽象,是用“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尋,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卻又不肯即時言歸于好,只背著臉,低著頭,撅著嘴說:‘早知道你又來哄我找我,當(dāng)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這個小孩子打架的故事作比喻來說明的。一方的小孩子埋怨對方應(yīng)該早先就對自己好,不應(yīng)該打完架之后再來哄勸自己。由此可知作者“遺憾”的原因是:對“一日的春光”的不滿意,嫌這春光來得太晚,讓作者等得太苦。
考生在考場應(yīng)試現(xiàn)代文閱讀題,主要靠主觀筆試來完成。讀準(zhǔn)問題的所在之處,選對可以用來提煉答案的語言信息,具體的要用準(zhǔn)確的文字來概括,抽象的要用清楚的語言來闡發(fā)。有時,從文章里讀不到可以用來作答的現(xiàn)成話,考生就要把握文章的寫作主旨,憑著感悟?qū)懗稣_答案。以上文字不成經(jīng)驗,只是一點體會述諸筆端,請同仁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