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手術后患者的康復護理和步驟

字號:

心臟手術無論對病人的機體還是心理都是一種創(chuàng)傷和應激,這種創(chuàng)傷會使病人在一段時間內(nèi)喪失生活能力,為幫助病人盡快恢復手術創(chuàng)傷,使之接近正常的良好狀態(tài),康復護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由于康復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病人在術后住院期間或出院后都要進行不同形式的康復護理,因此,幫助病人實現(xiàn)康復目標,不僅需要醫(yī)護人員的努力,還要有病人的配合和家屬的支持與協(xié)助。
    康復護理的基本手段是根據(jù)病人的病情,幫助病人選擇合理的康復方法,并督促病人有效地實施。外科手術最常用的康復方法是運動療法,即通過運動來改善病人的精神和恢復器官的功能,下面對運動療法及其訓練做簡單介紹。
    1、適當運動對心臟手術后病人心肺功能恢復有重要意義。
    運動訓練的基本內(nèi)容:
    關節(jié)運動  關節(jié)運動原則上要以近位關節(jié)到遠位關節(jié),但由于上肢運動對胸部切口影響大,幫心臟術后病人要從下肢遠端開始活動。
    活動時要慢慢進行,動作不宜過大,術后第二天,病情平穩(wěn)可在護士指導下開始活動,活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度。手或下肢有輸入液體時不宜做關節(jié)活動。
    呼吸運動脫離呼吸機后,為預防肺內(nèi)感染和肺不張,要進行適當?shù)暮粑\動和咯痰訓練。
    運動方法為深呼吸、吹氣球、呼吸訓練器及軟墊按壓刀口協(xié)助咯痰等,有條件還可穿彈性背心,保護刀口。
    生活能力訓練 術后病情平穩(wěn),病人可在床上坐起,自己練習吃飯、喝水、洗臉、刷牙、穿脫衣褲等運動。
    恢復期病人下地步行活動,步行訓練的順序是:坐位、站位、扶床移動、獨立移步、室內(nèi)走動。病人出院后還應繼續(xù)做上述動作。運動幅度和運動量可逐漸增加,如步行訓練可由慢步逛街逐步過渡到上樓梯,快步行走,小兒心臟手術刀口愈合后,還要練習擴臂運動,防止“雞胸”。
    2、不宜做運動的病人:包括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術后發(fā)燒、貧血;安靜時心率超過100次/分;訓練時出現(xiàn)呼吸困難、暈眩、胸痛或紫紺;運動時心率超過135~140次/分。45歲以上心率超過120次/分,應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