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畫楊桃》教案范文

字號: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通過理解教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
    4、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培養(yǎng)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后兩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1、聯(lián)系全文內(nèi)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lián)系,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guān)。(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zhì)疑。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
    (4)作者為什么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內(nèi)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為事物應該是這樣。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父親經(jīng)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四、質(zhì)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guān)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布置作業(yè)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了解由于老師的仔細觀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于從事物中得到啟發(fā),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2、練習“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3、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著一個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板書 是……就……不要)
    (2)“想當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什么叫“想當然”?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么?討論:
    (1)第二自然段分為幾層?
    (2)找一找哪幾層是回答“我”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師根據(jù)桌上的楊桃講解現(xiàn)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②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棱的楊桃。
    ③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樣子。(讓學生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么樣子,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
    ④說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jié)合父親的話講一講什么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讓學生把兩個原因結(jié)合起來講。(再加深理解。)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①開始同學們認為這幅畫畫得怎么樣?后來又有什么變化?
    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guān)的句子畫下來。
    (2)指導朗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3)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為什么發(fā)生了變化?(進一步明確學生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4、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提問:
    (l)老師的話里共有幾句話?
    (2)前兩句告訴了我們什么?
    (3)舉例子說說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4)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別人影響。)
    在逐句分析這一自然段的基礎(chǔ)上,再讀并試背誦。
    5、學習后一個自然段,齊讀。
    提問:
    (1)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
    (2)為什么說老師和父親的話對我來說一生受用?(板書:一生受用)
    (3)父親和老師所講的畫畫上的事。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么做?(板書要……不要,是……就)
    誰能用“要……不要”說一句話?
    三、總結(jié)全文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為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例數(shù)第一、二自然段并試背誦。
    板書設(shè)計 :
    5、畫楊桃
    附:
    【詞語解釋】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審視—審察 半晌—半天 教誨—教導
    反義詞: 和顏悅色—疾言厲色 熟悉—陌生
    【難句解析】
    1.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
    這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我”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別人卻說“不像”,這種現(xiàn)象引起了他的深思。
    2.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這四句話可分成兩層意思。前兩句用畫楊桃這個例子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后兩句告訴學生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后應該怎么做。這四句話句句講的是畫畫,但道理不僅用于畫畫,而且適用于一切事物,一切問題。當別人的看法、做法與自己的不同時,不要急于下結(jié)論,認為別人錯了,很可能別人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去想的。我們自己做事或者看問題,不能想當然,“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應該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