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新教案之勾踐滅吳2

字號: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學(xué)習(xí)課文的3~6自然段。
    [教學(xué)步驟]
    一、檢查復(fù)習(xí)
    資料顯示(一)(投影或多媒體)
    1.《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史書,共21卷,分別記載了周王朝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八國之事。
    2.《國語》是通過______來反映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文化和外交活動的。
    學(xué)生回答:《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分別記載了周王朝及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之事?!秶Z》是通過記載人物語言來反映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文化和外交活動的。
    資料顯示(二)(投影或多媒體)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
    2.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
    3.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
    4.遂使之行成于吳來源:www.examda.com
    學(xué)生回答:“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的“棲”應(yīng)為“退守”之意?!胺参腋感掷サ芗皣有铡敝械摹袄ァ睘椤靶帧敝?。“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中的“賈人”為“商人”,“資”為“儲備”,“絺”為“夏天穿的一種細(xì)葛布”?!八焓怪谐捎趨恰本渲械摹靶小睘椤案皡恰?,“成”為“講和”。
    資料顯示(三)(投影或多媒體)
    1.大夫鐘是如何論述為政必須先求謀臣的道理的?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2.對于越國的求和,子胥、太宰嚭的態(tài)度如何?結(jié)局如何?
    學(xué)生回答:大夫鐘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責(zé)備君王平日沒有培養(yǎng)謀臣武將以備用時。越王勾踐退守會稽之后干的第一件是求謀臣。
    對于越國的求和伍子胥堅決反對,太宰嚭貪財好色,為越開脫,吳王夫差聽信了太宰嚭。
    二、學(xué)習(xí)課文的3~6自然段
    從第二自然段中可知:大夫鐘略施小計,賄賂了吳國佞臣太宰嚭,吳王夫差聽信太宰嚭之言,與越國訂立了盟約,為勾踐的報仇雪恥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了復(fù)國,勾踐是如何做的呢?
    1.學(xué)習(xí)三、四自然段
    (學(xué)生齊讀)
    誦讀指導(dǎo)來源:www.examda.com
    (1)“勾踐說于國人曰”中“說”讀shuō.“去民之所惡”中的“惡”讀è,當(dāng)作“不好”講?!澳现劣诰錈o”句的“句”讀gōu,同“勾”。
    “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中的“衣”讀yì,是動詞,當(dāng)“穿”講?!敖窆讶瞬荒?,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中的“將”讀jiāng,當(dāng)“將要”講。
    (2)“于是葬/死者,問/傷者,養(yǎng)/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以上句分四層意思,以分號為界,分號處要略作停頓。重音應(yīng)放在加點的詞語下面。又例“葬/死者”句“葬”字后也應(yīng)有短暫的停頓。
    (3)“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句在“之”字后要略作停頓。應(yīng)譯為:一定哭泣著埋葬他們,就像自己的親兒子一樣。
    “勾踐載稻與脂/于舟以行”句在“脂”字后要略作停頓。
    (4)“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句注意句中停頓的準(zhǔn)確。
    (5)第三、四自然段看稱錘煉語言的典范,字約義豐,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一一相應(yīng),讀時注意其節(jié)奏和抑揚頓挫。
    提問:為了復(fù)國,勾踐對內(nèi)外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確:關(guān)心百姓,鼓勵生育,減免徭役,廣招賢才,休養(yǎng)生息;卑事夫差?!笆瓴皇沼诿瘢窬阌腥曛场!闭f明十年的養(yǎng)精蓄銳,使越國醫(yī)治了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勾踐復(fù)仇的條件已完全具備。
    (齊讀第五、六自然段)
    誦讀指導(dǎo):來源:www.examda.com
    (1)“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句要注意句中停頓,“恥”字要重讀。
    (2)“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讎,其有/敢不盡力者乎?”一要注意句中停頓,二要讀出忠誠可信之情,三要注意反問句的語氣。
    (3)“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句中的“衣”是動詞,當(dāng)作“穿”講,應(yīng)讀yì?!坝小蓖ā坝忠x準(zhǔn)字音,注意“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后的停頓。
    (4)第五自然段記述的是君民的對話,越國父兄再三請戰(zhàn),情緒激昂,越王勾踐謙遜、果斷,侃侃而談,有理有據(jù)。讀時要注意以上方面的表達(dá)。語速適中,語調(diào)要激昂、高漲。尤其是“請報之”“請復(fù)戰(zhàn)!”句要讀出“國之父兄”摩拳擦掌的急切心情。
    (5)“孰是君也,而無可死乎?”雖為反問句,卻表達(dá)了越國百姓對勾踐的一片忠心。因此,既要讀出反問語氣,又要讀得誠信可見。
    (指名一位學(xué)生讀,齊讀,教師再加以指導(dǎo))
    提問:第五、六自然段所寫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學(xué)生思考、討論)
    明確:越國軍民、同仇敵愾,一舉滅吳。
    提問:越國終能滅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請同學(xué)們歸納。
    明確:①越王勾踐能在失敗中崛起,臥薪嘗膽、發(fā)奮圖強;②越國君臣的精誠團(tuán)結(jié);③越王勾踐在國內(nèi)外實施的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④吳王夫差的見識短淺,不聽忠言。
    (齊讀五、六自然段)
    教師小結(jié):后兩段,作者用飽蘸感情的筆墨,形象地表現(xiàn)了越國軍民上下一心誓雪國恥地情景。“國之父兄請曰……其有敢不盡力乎?請復(fù)戰(zhàn)!”國民群情激憤,主動請戰(zhàn);“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這場景既動人,又深化了主題:得人心者得天下,誰能夠得到人民的傾心支持,誰就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yè)。
    (再次齊讀五、六自然段,嘗試背誦)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三、全文小結(jié)來源:www.examda.com
    《勾踐滅吳》一文一波三折,簡練精彩,樸實無華而又余味無窮。先寫君臣執(zhí)手相謀,再寫大夫鐘使吳求和,又寫勾踐實施的一系列富國強兵之策,后寫越國終滅吳國。再作者的筆下,越王勾踐深沉而豐滿,他有膽有識,他胸懷大志,他處世不驚,他知人善任,他不忘國恥,他關(guān)心百姓。大夫文種忠于越國,機智過人。而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又是通過巧妙傳神的辭令表現(xiàn)出來的。
    (再次齊讀課文,欣賞本文的人物形象描寫于表現(xiàn)技巧)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練習(xí)二、三題
    2.背誦后兩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