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語言表達常見問題分析2

字號:

(三)遣詞造句能力差
    遣詞造句能力,是語言表達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一個人的語言素養(yǎng)如何,語言水平的高低,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從其遣詞造句方面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有的考生基本功不扎實,遣詞造句能力差,措辭不當,詞不達意。比如在申論考試中,有考生“規(guī)?!迸c“規(guī)劃”不分,盡管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卻是完全不同。申論試卷中還有“本案即是一例因印刷噪聲為誘因,致人腦溢血,要求經濟賠償的典型案例。城市規(guī)劃,管理問題應得到充分重視和有效解決。”短短一句話,其中“本案即是……案例”,讓人不得其解,這是有語病的句子?!俺鞘幸?guī)劃,管理問題應得到充分重視和有效解決”,這句話也缺少主語。類似這樣的問題還很多,限于篇幅,這里不再一一列舉。因此,考生只有平時多做一些寫作練習,才能提高遣詞造句能力。
    (四)語言冗長啰唆
    語言的冗長啰唆,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語言問題,其實是一個思維問題。語言的冗長啰唆,是由于思維不清晰造成的,一些本來可以用簡潔的語言就可以清楚地表達的意思,考生卻寫了一大堆,翻來覆去地說,結果是越說別人越不明白,甚至是越說別人越糊涂。
    某考生申論答卷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鑒于此案已進入二審程序,故市中級法院應依法予以審理。我國法律中有集體訴訟的制度,故多方利益可以在法定的程序中予以協(xié)調(另外法院考慮:此案的審理會對其他案件造成影響,這是必要的,但因為我國不實行判例法,故法院所考慮的影響并不是絕對的)?!?BR>    這里我們就語言問題加以分析:“鑒于此案已進入二審程序,故市中級法院應依法予以審理”一句,可改為“此案已進入二審程序,市中級法院應依法受理”;“故多方利益可以在法定的程序中予以協(xié)調”,可改為“多方利益可以在法定的程序中協(xié)調照顧”;“此案的審理會對其他案件造成影響,這是必要的,但因為我國不實行判例法,故法院所考慮的影響并不是絕對的”,可改為“此案的審理會對其他案件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也并不是絕對的”。
    要解決語言的冗長啰唆的問題,除了上面所說的要從思維上解決以外,平時無論是說話還是寫作,都要養(yǎng)成不啰唆的習慣。在閱讀時,也可以有選擇地選取一些作家的作品,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