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學》學校管理

字號:

一、學校管理概述
    學校管理是學校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它是學校管理者在一定社會環(huán)境條件下,遵循教育規(guī)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資源和條件,有效實現(xiàn)學校工作目標而進行的一種組織活動。學校管理是以學校作為管理對象的活動,其指導思想、組織機構、活動內容以及方式都要受它所處的社會大環(huán)境以及學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的影響,學校管理者必須根據(jù)學校所處社會的需要以及本身功能上的特點去管理學校。因此學校管理會有時代、民族和國家的區(qū)別,同時也會和其他領域的管理有區(qū)別。
    學校管理同其他領域的管理一樣,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對象三個基本因素組成的。學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學校的正副校長以及各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員。學校的教職員工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看成是學校的管理者,他們在校長的領導下,共同參與管理學校。學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學校的組織機構和規(guī)章制度。學校的組織機構是根據(jù)組織原理和工作需要建立起來的,中小學校的管理機構一般設有教導處、總務處、辦公室等,教育、教學組織設教研室、年級組、教育科學研究室等。規(guī)章制度是學校管理保持內部和諧、穩(wěn)定和步調一致所必需的行為規(guī)范、規(guī)定。學校的組織機構和規(guī)章制度是學校決策、計劃、組織、控制、領導和創(chuàng)新的必要保證。學校的管理對象是指學校的人、財、物、事(工作)、信息、時間和空間等,他們是學校管理活動的客體或被管理者。
    二、溝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途徑
    (一)溝通的內涵
    溝通是信息在發(fā)送者和接受者之間進行交換的過程。在一所學校中,各種事務的決策、計劃、組織、控制、領導和創(chuàng)新要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徑。
    可以這樣認為,學校目標的實現(xiàn)、學校氣氛的營建、職權職責的明晰以及學校效能的發(fā)揮等幾乎都取決于組織的溝通,因此,溝通在管理活動中應占有中心地位。一個完整的溝通過程應當是這樣的:當發(fā)送者產生傳遞信息的需要時,他必須首先確定信息的內容,即確定自己的思想;然后對思想進行編碼,即根據(jù)所選擇的傳遞媒介要求,把思想轉換成言語、文字或其他信號;經過編碼的信息進入傳遞通道,由信息載體(聲頻、視頻、光電信號、公文信函、人員等等)將其發(fā)送到接收者;接收者感知到信息的到達,并對之進行解碼和領會;后,接收者對信息的理解又反傳給發(fā)送者,亦即發(fā)送者得到了對他所傳遞的信息的反應,這就是反饋。只有當接收者得到并理解了信息的內容時,溝通才算實現(xiàn)。只要在溝通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上遇到干擾,使信息傳遞受阻或造成差錯,就算不上溝通。
    (二)溝通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傳遞
    這是溝通的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過達到這一目的才得以實現(xiàn)的。溝通把信息載向學校系統(tǒng)的上下左右,使學校成為一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權責明確,運行有序的系統(tǒng)。
    2.控制
    學校對其下屬的機構以及全體師生實施統(tǒng)一的指揮和協(xié)調,離不開溝通渠道。學校的機構系統(tǒng)實際上就是正式的溝通渠道,上級的指令通過它層層下達,下級的情況通過它層層上報,學校通過這一機構系統(tǒng)可以達到有效的控制。
    3.激勵
    在學校中,溝通是一種激勵的工具。及時的工作領導,對工作績效的評估的肯定,獎勵出色的行為,對下屬提供培訓深造的機會等,這些溝通方式都是為了達到激勵的目的。
    4.情感交流
    溝通可以滿足人們社會交往的需求。通過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溝通渠道,人們彼此之間交流情感,交換對于學校內一系列問題的看法,有助于提高個人的參與感、滿意感。
    (三)學校管理中溝通的兩種形式
    1.正式溝通
    正式溝通是指按照學校機構設置的渠道所進行的信息傳遞。一般可以分為下行、上行、平行、斜向幾種渠道。下行溝通是學校組織機構自上而下的命令、指示、審批、拒絕、批復、批轉等;上行溝通是學校組織機構自下而上的請示、匯報、申請、建議、請求、申訴等;平行溝通是同級機構間的交流、協(xié)商;斜向溝通是不同級別機構之間的聯(lián)絡、協(xié)調。
    2.非正式溝通
    非正式溝通是指在正式溝通之外的信息傳遞,一般有三種渠道,即個人之間的自發(fā)交往、非正式的接觸或聚會、社會傳聞(即小道消息)。非正式溝通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這類溝通具有兩面性。從積極方面說可以作為正式溝通渠道的補充,緩解組織內部出現(xiàn)的某些緊張關系,并作為試探性的信息發(fā)布和收集反饋的渠道。但是其消極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信息的誤傳、誤導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以及虛假信息、不良信息所引起的誤會和是非爭端,還有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類渠道散布謠言等,都會對學校管理產生或大或小的消蝕作用。
    (四)學校管理中溝通的三類障礙
    1.主觀方面的障礙
    這是指信息的發(fā)送者或接收者(溝通行為的主體)由于個性或主觀意識方面的原因而對信息溝通產生影響。這些主觀方面的原因一般有:學識、個性、知覺選擇性等。行為主體的學識、經驗常常會影響和制約信息編碼、譯碼的準確度,如文件起草的水平常因學識和經驗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別;同一信息對不同的接收者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意義,如對同一個管理要求,有人會從積極的方面去理解,有人則會從消極的方面去理解。主體的知覺選擇性則會對溝通的質量起直接的作用,因為人們往往是以自己的信念、態(tài)度、價值觀為標尺來篩選信息,接受那些符合自己期望的信息,忽視甚至拒絕那些不熟悉、不喜歡的信息。如教師往往對商業(yè)信息不感興趣,某些領導對下邊的批評性信息經常會忽視或者排斥,這就是知覺選擇性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