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我收集到的信息,我認為中國人和美國人在很多方面都極相似。盡管這兩個國家的公民認為,他們就像粉筆和奶酪,風馬牛不相及。但真實情況并非如此。
中國人和美國人都非常勤奮地工作,他們很少抽出時間去娛樂。僅從工作時間來講,中國人還更占優(yōu)勢,而且他們沒有非常嚴格的法律來限制工作時間。即使大部分中國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坦白地說,我覺得很多中國人在上班時,真正用于工作的時間很少),但他們?nèi)赃x擇待在公司,而不是出去消磨時間。要是換作歐洲人,他們早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美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國家是每個人努力工作的成果,即使美國政治家也贊美“職業(yè)道德”。
中國人和美國人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抱著這樣的信念:“我們的國家一定會位列世界文明古國的榜首?!彼麄兎浅芬夥Q贊自己的國家有著“5000年的文化積淀”。在我看來,滿腦子這樣想法的中國人,肯定會認為自己比歐洲和美洲的暴發(fā)戶“略勝一籌”:不要擔心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國家還不到60歲,他們在某些方面實力雄厚。而美國人同樣認為自己是普照世界的一盞明燈,他們宣稱自己的言論自由和教育自由。他們極力用一些口號來標榜自己,比如,“我們不是帝國”、“我們維護世界和平,不做侵略者”以及“每個人都可以當總統(tǒng)”。
不過,我認為美國人比任何一個民族都更了解自己的國家。那些周游世界的美國人思想很開放,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他們很能入鄉(xiāng)隨俗,一旦到了國外,就能迅速藏起自己的“美國自由主義”。而中國人也喜歡到別的國家開店(不過,住在國外的中國群體總會受到孤立),與美國人不同的是,他們走到哪兒,他們國家的文化都跟到哪兒。究竟是好是壞,我不清楚。
另外一個相似點是,中國人和美國人都善于社交。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中國人的性格與日本人非常相像,這完全不對。中國人相對而言更直白,屬于“比較開放”的那種類型。他們在公共場合開的玩笑有時十分過火,他們不介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而很多中國女孩思想極其前衛(wèi)。而美國人也是豪放、不羈的那種類型。
我會為中國人貼上“友好”的標簽,即使對于陌生人,他們也很熱情。美國人在對待陌生人方面,同樣也很積極。雖然美國人的好客程度絕對不及中國人,但美國人能容忍文化差異帶來的一些不便。美國種族群體繁多,早在學校時,美國孩子就學會尊重別人的風俗習慣,但99%的中國孩子都難以做到這點。這也許正是為什么即使在上海和北京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你總能聽到這樣的呼喊:“老外!過來!”
中國人和美國人都非常勤奮地工作,他們很少抽出時間去娛樂。僅從工作時間來講,中國人還更占優(yōu)勢,而且他們沒有非常嚴格的法律來限制工作時間。即使大部分中國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坦白地說,我覺得很多中國人在上班時,真正用于工作的時間很少),但他們?nèi)赃x擇待在公司,而不是出去消磨時間。要是換作歐洲人,他們早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美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國家是每個人努力工作的成果,即使美國政治家也贊美“職業(yè)道德”。
中國人和美國人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抱著這樣的信念:“我們的國家一定會位列世界文明古國的榜首?!彼麄兎浅芬夥Q贊自己的國家有著“5000年的文化積淀”。在我看來,滿腦子這樣想法的中國人,肯定會認為自己比歐洲和美洲的暴發(fā)戶“略勝一籌”:不要擔心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國家還不到60歲,他們在某些方面實力雄厚。而美國人同樣認為自己是普照世界的一盞明燈,他們宣稱自己的言論自由和教育自由。他們極力用一些口號來標榜自己,比如,“我們不是帝國”、“我們維護世界和平,不做侵略者”以及“每個人都可以當總統(tǒng)”。
不過,我認為美國人比任何一個民族都更了解自己的國家。那些周游世界的美國人思想很開放,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他們很能入鄉(xiāng)隨俗,一旦到了國外,就能迅速藏起自己的“美國自由主義”。而中國人也喜歡到別的國家開店(不過,住在國外的中國群體總會受到孤立),與美國人不同的是,他們走到哪兒,他們國家的文化都跟到哪兒。究竟是好是壞,我不清楚。
另外一個相似點是,中國人和美國人都善于社交。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中國人的性格與日本人非常相像,這完全不對。中國人相對而言更直白,屬于“比較開放”的那種類型。他們在公共場合開的玩笑有時十分過火,他們不介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而很多中國女孩思想極其前衛(wèi)。而美國人也是豪放、不羈的那種類型。
我會為中國人貼上“友好”的標簽,即使對于陌生人,他們也很熱情。美國人在對待陌生人方面,同樣也很積極。雖然美國人的好客程度絕對不及中國人,但美國人能容忍文化差異帶來的一些不便。美國種族群體繁多,早在學校時,美國孩子就學會尊重別人的風俗習慣,但99%的中國孩子都難以做到這點。這也許正是為什么即使在上海和北京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你總能聽到這樣的呼喊:“老外!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