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執(zhí)業(yè)護士資格考試指導核武器復合傷二

字號:

(三)核輻射作早期核輻射引起急性放射病,基本的病理變化是造血功能障礙、出血傾向和細胞代謝障礙。臨床表現有骨髓型、腸型和腦型。與照射劑量大小相關。
    1.骨髓型放射病 分輕、中、重、極重四度。
    (1)輕度者僅有疲乏、頭昏、食欲不振、惡心等癥狀,白細胞不低于3×109/L。
    (2)中度和重度急性放射病的典型病程分四期:①初期:呈現疲乏、頭昏、眠、腹瀉等,白細胞計數可升高,但淋巴細胞開始減少。②假愈期:癥狀好轉,但白細胞、血小板進行性減少。③極期:又呈現嘔吐、腹瀉、發(fā)熱、眩暈、頭痛、失眠等,以及脫發(fā)、出血(咯血、便血、嘔血、尿血),全身狀況不良。白細胞、血小反及紅細胞均減少,尤其前二者下降甚低。④恢復期:癥狀好轉,白細胞等回升,全身狀態(tài)改善。
    (3)極重放射病的癥狀重而急,分期不明顯,傷后不久因反復嘔吐、腹瀉、高熱、脫水、出血等呈衰竭狀態(tài),白細胞急劇下降,病情十分危重。
    診斷骨髓型放射病輕重可根據癥狀輕重和進展緩急(表13-3),并監(jiān)測淋巴細胞絕對數、白細胞數和淋巴細胞染色畸變率。
    表13-3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病程
     初期 假愈期 極期開始(傷后) 傷后1~2日淋巴細胞絕對數(109/L) 傷后第7日白細胞計數(109/L)
    輕度 不明顯 4~5日 不明顯 1.2 4.5
    中度 1~2日 2周以上 第20~30日 0.9 3.5
    重度 1~3日 1周左右 第15~25日 0.6 2.5
    極重度 2~3日 不明顯或<1周 第10日以內 0.3 1.5
    2.大量照射(受10Gy以上),不僅引起極重骨髓型放謝病的改變,同時還引起腸型放射病。腹瀉嚴重,有血水便和成片脫落上皮;腸道感染可致中毒和敗血癥。相繼發(fā)生體液代謝失調、血液濃縮、循環(huán)衰竭等;并可發(fā)生腸穿孔、腸梗阻等。
    3.特大劑量照射(受80Gy以上)不僅造成造血功能和腸道組織的嚴重損害,更引起腦型放射病,出現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如共濟失調、震顫、抽搐、狂躁、昏迷等。傷員全身衰竭,血壓和體溫下降,白細胞急劇減少,淋巴細胞可能在數小時內完全消失,預后極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