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韶山幾大旅游景點介紹

字號:


     毛澤東銅像重3.7噸,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著“10.1”國慶,更象征著毛澤東是新中國的。像面朝東南方,身著中山裝,左胸前掛著“主席”證,手執(zhí)文稿,目光炯炯,面帶微笑,正視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現(xiàn)了人民領(lǐng)袖毛澤東出席開國大典時的風采。銅像褐紅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鐫刻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題寫的“毛澤東同志”五個貼金大字。
     銅像由雕塑大師、中國美術(shù)館館長劉開渠和他的高足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程允賢設(shè)計,國家一級企業(yè)、航空航天工業(yè)部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
     1993年12月20日上午,江澤民同志專程赴韶山為毛澤東銅像揭幕。
    韶峰古寺
     韶峰,顧名思義,韶山的高峰,海拔518.9米。它是南岳衡山第七十一峰,比第七十二峰的長沙岳麓山高出200多米,南岳山脈綿延橫亙湘中大地,從衡山北行約一百公里,至湘潭、湘鄉(xiāng)交界處,突然高聳,撐天立地,拔起一座險峰,有如寒光閃閃的利劍,又似巨鯨泅海噴吐的水柱,這就是韶峰。
     韶峰位于韶山?jīng)_南,距毛澤東故居3公里,山南為湘鄉(xiāng),山北為湘潭。傳說圣帝巡視江南,在云中視察,只見一座山峰奇麗險峻,遍地奇花異草,長滿古柏蒼松,欲在此設(shè)立神殿,作為統(tǒng)轄管理南岳七十二峰的大本營。誰知韶峰地界上的異獸爭風斗毆,特別是龍神虎神打斗撕殺,驚擾了半夜打座的圣帝,盛怒之下,圣帝將龍虎二神降服,把二神一個鎮(zhèn)住在龍頭山,一個鎮(zhèn)住在虎歇坪。圣地在韶峰遇此二神,心想南岳七十二峰肯定還有妖神相擾,弄得民不聊生,需要去一一治理,于是便決定神殿不設(shè)在此,次日就飛離了韶峰。后來,人們就在韶峰頂上造了一座廟,叫“圣帝廟”,也叫“仙頂靈廟”。
     登臨韶峰,氣象萬千,晴好之日,湘潭、湘鄉(xiāng)、寧鄉(xiāng)三縣,大好河山,盡收眼底;或于夏日凌晨,觀日出,只見一輪金太陽,為白云彩霞烘裹,破曉而升,儼如一幅奇特壯美的畫卷。
     目前,在韶峰頂,恢復(fù)了舊有的寺觀,名為“韶峰寺”,韶峰半山腰則營造了一座氣勢磅礴的毛澤東詩詞碑林,連接碑林和韶峰寺,有韶峰索道,到韶山,游韶峰,已成為游人們一項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
    韶山毛澤東紀念園
     毛澤東紀念園位于毛澤東故居西側(cè)約500米的層山疊嶺之上,紀念園初定名為“毛澤東之路景園”。景園的構(gòu)思顯然受到了全國許多大城市“世界之窗”微縮景觀的啟示,整座景園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在一九九五年底,占地約二十萬平方米,大小建筑近百處,集紀念、教育、游覽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景園便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
    毛澤東讀私塾的舊址--南岸
     南岸私塾舊址位于毛澤東同志故居西側(cè)。始建于清代。青磚青瓦,白色粉墻,建筑面積幾近400平方米。原為鄒姓祠堂公產(chǎn),右側(cè)曾辦私塾。1901年毛澤東八歲時曾發(fā)蒙于此,讀書兩年。塾師鄒春培先教毛澤東《三字經(jīng)》、《百家姓》,接著教《論語》、《詩經(jīng)》、《孟子》等儒家經(jīng)典。毛澤東刻苦攻讀,并深受古代文化的熏陶和影響。
     解放后南岸為本地農(nóng)民住,1965年由國家征收。1968年經(jīng)韶山革命紀念地建設(shè)辦公室和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主持,進行過全面維修,使私塾舊址保持當年原貌,是年年底開放至今。
     1972年9月,南岸被列為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頒文,把南岸包括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故居范圍內(nèi)。
    韶山烈士陵園
     為了紀念英勇獻身的韶山英烈,為了讓現(xiàn)實永遠記住歷史,韶山人民在毛澤東誕生百周年之際,建起了一座氣勢雄偉的韶山烈士陵園,以人微言輕永久的祭奠。
     韶山烈士陵園位于韶山市政府所在地清溪鎮(zhèn)。在韶山?jīng)_東北口,在韶峰東北口,在韶峰東麓,新辟了一條寬40米,長1020米林蔭大道,這便是英雄路。英雄路北端與毛澤東青年時代塑像廣場相通,南端即是天鵝山,韶山烈士陵園就建在天鵝山上。
     這是一座沒有靈柩的陵園,因為英烈們當年或捐軀在外,或身首異處,人們不忍再打攪他們的在天之靈。人們只是以塔、亭、館、臺、群雕等等熔鑄古今建筑藝術(shù)的形式來表達隆重的祭奠。
     西方山洞——滴水洞
     滴水洞位于毛澤東銅像以西約四公里處的狹谷中。洞中碧峰翠嶺,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鳴禽,自然景觀清雅絕倫?!睹献遄V》贊之曰:“一鉤流水一拳山,虎踞龍盤在此間;靈秀聚鐘人莫識,石橋如鎖幾重關(guān)?!?BR>     1959年6月,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xiāng),來到了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庫游泳,興之所致,隨口對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說:小舟,在這個山溝里修幾間茅房子,我老了來住一住。中南局有些小型會議————。于是而有滴水洞別墅之建。
     別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與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結(jié)構(gòu)相近似。1966年6月,毛澤東南下視察到韶山,在一號樓住了11天。他于這年7月8日在武漢寫信稱此處為“西方的一個山洞”。1970年,由歐陽海英雄連隊在別墅后修建了長100米的防空洞。洞的一側(cè)有防震室、指揮室等軍事設(shè)施。洞的兩端各有厚度近尺,重達幾噸的裝有自動控制的粗重鐵門。即使洞外施放原子彈,也無損洞內(nèi)指揮系統(tǒng)和洞里人員的安全。
     “西方山洞”保密管理極嚴,曾一度十分神秘,知道它的人極少。1986年秋,經(jīng)湖南省委、省政府批準對外開放。滴水洞景區(qū)的三大核心部分:以一號樓為中心的別墅系列;西面以毛澤東祖墳,虎雕、虎亭、滴水清音為主的虎歇坪景觀系列;東面以毛澤東曾祖父母墳、龍泉三疊、奔龍泉池、觀音遠眺為主的龍頭山景觀系列。
     滴水洞景觀集造化之神秀,萃人文之盛事,因而蜚聲海內(nèi)外,吸引游人如織,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曾欣然前往瀏覽。這顆被人們喻為湖南“山水明珠” 的“西方山洞”開放15年來,先后接待國內(nèi)外游客1500多萬人次。黨史專家馮文彬這樣贊譽滴水洞風光:“三湘靈秀地,洞中別有天。”
    韶山農(nóng)民夜校舊址--毛氏宗祠
     毛氏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總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建筑系磚木結(jié)構(gòu),青磚青瓦,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宗祠大門天頭有"毛氏宗祠"四字。大門外兩邊各立一石鼓。
     祠堂房屋分為三進。第一進為戲樓。樓閣中部為戲臺,可容納數(shù)十人登臺演慶。樓兩側(cè)為化妝室。樓下中部為一小廳。兩側(cè)各一廂房,左為庖廚地,右為酒飯舍。第二進為中廳。右廊懸鐘,左廊懸鼓。是全族辦公、講約、祭祀和擺酒設(shè)宴的地方。第三進是"敦本堂",堂中安放歷代祖宗神主牌位。堂左為住宿處,堂右為錢谷、祭器等的收藏處。
     1921年秋,韶山?jīng)_進步知識分子毛麓鐘、毛簡臣曾在此創(chuàng)建毛氏族校,1925年初春至仲秋,毛澤東偕夫人楊開慧回韶山開展農(nóng)*動時,曾利用族校課堂開辦農(nóng)民夜校,這是韶山辦得早的農(nóng)民夜校。楊開慧是該夜校的負責人,并在夜校講過課。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韶山支部在此辦過圖書館。解放初期此處曾是中共湘潭縣韶山區(qū)委、區(qū)公所和韶山區(qū)文化館所在地。
     1968年有關(guān)部門對該祠進行過較大維修,使其保持20年代原貌并對外開放。80年代初,湖南省人民政府將該祠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將其包括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故居范圍內(nèi)。90年代以來,毛氏宗祠被大規(guī)模復(fù)原修繕,舉辦過影響頗大的《毛澤東家世展覽》,以文物、圖片、電視錄相為媒體,介紹毛澤東家族淵源和毛澤東的家世家庭,收到了良好 的展出效果。
    毛澤東詩詞碑林
     毛澤東詩詞碑林,位于韶峰半山腰,距毛澤東故居4公里,1991年動工興建,1993年正式對外展出,總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園中由100塊漢白玉、大理石、花崗巖等組成,收錄了毛澤東的100首詩詞,以紀念毛主席誕辰100周年,整個景園按照毛澤東的革命生涯分為5個部分,按照時間順序分為4個時期:
     第一區(qū)為毛澤東青年時代所寫的詩詞。
     第二區(qū)為*和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
     第三區(qū)為紅軍長征,抗日戰(zhàn)爭及解放戰(zhàn)爭時期。
     第四區(qū)為新中國建立以后的毛澤東詩詞。
     園中的詩碑,造型各異,變化無窮。即突出古樸.單純的傳統(tǒng)特色,又追求新穎別致、大膽變化,使詩碑與韶峰的自然美景渾然一體,令觀者流連忘返。
     碑林出口處聳立一塊巨大的詩碑,上面鐫刻了毛澤東在1959年6月26日于韶山寫下的一篇《七律.到韶山》。此碑寬12.26米,高8.3米,厚0.99米,寓意誕辰壽辰和忌日。
     毛澤東詩詞碑林,整體特點就是注重“造境”與“創(chuàng)意”,動靜相宜、詩景相得,每首詩是景,每一景又是詩,為韶山陡添一絕,無時不讓造訪的游人感受到毛主席詩詞中透出的豪邁氣概。
    附:韶山毛澤東詩詞碑林之《碑序》
     毛澤東詩詞碑林,蓋毛公百歲誕辰之志也。位于衡岳七十二峰韶峰山麓,營地二萬平米。以大理石、漢白玉、花崗巖為之。巨細個異。形態(tài)迥然,樹碑成林,錯落有致。千巒擁戴,悅?cè)儆鹎?;萬壑朝歸,養(yǎng)竹節(jié)松高之氣。雨霧晴嵐,四時各別,為韶山八景又添一絕。朝霞紫氣連衡岳,暮雨飛花下洞庭,誠洋洋大觀者矣。
     碑林設(shè)五景區(qū),按年分為四時期,鐫刻毛公詩詞手跡二十八首,當代書壇泰斗恭錄二十二首。巨碑長十二點二六米,高八點三米,厚零點九九米,寓意誕辰壽辰和忌日,規(guī)模為全國之。
     毛公乃韶山之嬌子,力轉(zhuǎn)乾坤,澤蔭生靈,氣吞山河,立國東方,文韜武略,絕今曠古,詩書蓋世,泣鬼驚神,有如雷霆萬鈞之勢,金戈鐵馬之聲。讀之如臨戰(zhàn)陣,令人激奮忘返。騷壇巨子,莫不觀止,立此碑林,光前裕后,人天共仰,功莫大焉。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位于韶山?jīng)_引鳳山下,引鳳山為韶山山脈落脈。紀念館于1963年開始籌建,1964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加上后來擴建面積,總面積約8千余平方米。
     紀念館位于毛澤東故居南側(cè)約五百米處,為一座水泥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根據(jù)當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指示,紀念館設(shè)計原則為:“鄉(xiāng)村外貌,城市內(nèi)容”。按照這一原則,整座建筑物創(chuàng)造性地把湖南鄉(xiāng)間農(nóng)舍格調(diào)同蘇州園林風格相結(jié)合,集莊嚴、樸素、美觀于一體,白色的粉墻,疏朗的內(nèi)園,明快的單廊,小橋假山、花園亭臺,給人一種走進革命傳統(tǒng)教育藝術(shù)殿堂的感覺。
     紀念館前,左右原來各有一口池塘,館前是一個大廣場,大門頂上縷刻著鄧小平手書金色大字:“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門是一寬敞大廳,廳前,一尊高 2.67米、重達3噸多的毛澤東塑像立于紅帳之前,毛澤東身著風衣,左手捏軍帽,右手前揮。沿著一條開滿鮮花的走廊,走近序廳,廳內(nèi)依次陳列了全國六*紀念地的圖片,即韶山、毛澤東故居、上海一大會址、黃洋界、遵義會議舊址,延安、天安門。向人們展示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
     序廳中央,展示了一座韶山山水模型,將韶山210平方公里濃縮于此中,出序廳,上臺階,過假山,沿回廊來到會客室,會客廳靠墻豎立著一尊巨型毛澤東銅像。再往東通往樓上,三個院落呈品字形排列,在中庭的對角,各有2個小院,南院是一處臺地,與下棟參差錯落,這兒光線較暗,為紀念館內(nèi)兩處藏寶之地:毛澤東遺物展和中南海故居(復(fù)制)。
     北院的過廳上,靜臥著一灰色吉姆車,說明牌上標著:毛澤東1959年6月回韶山的座車?,F(xiàn)在已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往東,是紀念館的幽深處,一個長十余米,寬約七、八米的院子,與毛澤東文物倉庫和毛澤東圖書館相通,院內(nèi)有兩個展廳:韶山風物耐人思和國際友人在韶山。其中陳列了中外人士訪問韶山的照片、題詞和贈送的禮品原物。
     鄧小平同志在參觀紀念館時曾留下了一句扎扎實實的話:“你們陳列的是歷史,只要符合歷史就行”。
     為迎接毛澤東同志110周年誕辰,現(xiàn)正抓緊進行陳列內(nèi)容和陳列形式改造工程。根據(jù)計劃,2003年9月完成整個陳列改造,10月1日試展。
     韶山毛澤東紀念園大的特點是將紀念意義寓于復(fù)制實物,讓人們于游園之中感受歷史進程。景園有兩大入口,即南門與東門,南門由毛澤東故居前的通道自然延伸,過關(guān)公橋,跨韶河,繞韶山嘴,在橋與嘴之間砌有一仿古牌坊,引導(dǎo)游人北去,這非常符合當年毛澤東由南北上的征程。
    毛澤東紀念園南門
     由南門入景園,穿過一座巍峨雄壯的門樓,正面凸現(xiàn)一線長城古壘,象征偉人毛澤東的民族之魂。沿大道,拾臺階,但見眼前高巖上聳立一宏偉建筑,此即園中氣魄之處:韶山毛澤東紀念堂。紀念堂為全園主體建筑,與故居遙相呼應(yīng),占地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積一千三百平方米。建筑采用傳統(tǒng)廟堂式,白色粉墻,琉璃青瓦,既有高堂的雄偉,又有韶山民居特征。紀念堂建筑群由入口前院,主體建筑和后山園林組成。入口前前院為瞻仰活動,集散休息處。主體建筑為前后廳與側(cè)廳,走廊圍成的內(nèi)院式建筑,室內(nèi)展覽了毛澤東各時期生平簡介,后廳內(nèi)有毛澤東及六位親人的漢白玉雕塑。沿右側(cè)小門行進,可按毛澤東人生路的順序欣賞到各個時期的代表性景點。
     首先,是立于花木叢中的湖南第一師范井亭,隨后是中共一大會址:南湖。湖邊泊著一艘游船。然后是清水塘舊址、武昌都府堤41號、井岡山茅坪八角樓、黃洋界紀念碑、瑞金甜水井,園內(nèi)第二大建筑——遵義會議舊址。瑞金水井和遵義會議在山谷之中,暗示毛澤東領(lǐng)導(dǎo)的革命事業(yè)將由低潮走向高潮。
    韶山毛澤東紀念堂
     景園高處是延安窯洞與延安寶塔。景園除復(fù)制了與毛澤東一生相關(guān)聯(lián)的紀念物,還配置了一些游樂設(shè)施,以寓“前人辛苦,后人享?!保瑘@內(nèi)的一些神話傳說造型,也體現(xiàn)了毛澤東兼具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個人特質(zhì)。
    毛澤東青年時代塑像
     毛澤東青年時代塑像坐落于韶山火車站正前方約200米處的山崗上,建成于1967年12月。為永久紀念毛澤東同志12月26日誕辰,塑像總高為12.26米,其中像身高6米,基坐高6.26米。
     塑像面朝東南,身著長衫,左手撐腰,右手剛勁有力地伸向前方;同時,右腳向前邁開健步。面部神采奕奕,雄姿英發(fā),生動而形象地體現(xiàn)了青年時代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偉大抱負和"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邁氣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造型藝術(shù)珍品。
     塑像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像身用斧剁石作表面裝飾,仿花崗巖效果;基座外側(cè)用花崗巖薄片貼面,上部是"白虎澗",下部為"南口紅";平臺鋪大理石,細麻石鑲邊。
     塑像遠處是巍峨青山,近處,八面紅旗映著藍天迎風招展;塑像四周山坡上,樟、楓、雪松、山茶、蜜桔,成林成行,且呈放射狀栽植,線條分明。這里是游人瞻仰觀光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