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學》上好課的基本要求

字號:

一、每一堂課的教學目的要十分明確
    教師上課,首先要十分明確每一堂課的教學目的,并注意:1.教學目的要符合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的實際;2.教學目的要確切、全面、具體。
    在這方面,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實踐已不囿于一般的“明確教學目的”,開始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理論──目標教學。它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傳入我國的,當時就引起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并有不少學校把它與我國教育實踐相結合,加以嘗試和發(fā)展。確實,傳統(tǒng)的“教學目的”如果不具體化,就往往失之于籠統(tǒng)、寬泛,難于具體操作,教學評價缺乏客觀標準,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觀隨意性大。
    目標教學要求每一課時都必須有根據(jù)教學大綱、教材、和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制定的明確的教學目標??陀^上,對教材中知識技能的掌握要求應是有層次的,一個單元、一個章節(jié),往往不止一個知識,各個知識點的教學各要達到怎樣的層次,需要具體確定。
    教學目標對于教師來說,由于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有度,教學在目標的控制之下,這就有助于教師克服主觀隨意性,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能產(chǎn)生較高的教學效益,教學評價也有了客觀標準。對學生而言,就是要求他們明確自己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并及時了解自己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
    目標教學十分強調把反饋、矯正納入課堂教學中來。課堂教學中納入了反饋、矯正的環(huán)節(jié),這就有效地及時避免了學生掌握知識的缺陷,使每個學生在老師適時的指導和幫助下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實現(xiàn)了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進而實現(xiàn)一單元、一學科的教學目標,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也就有了保證。
    二、恰當?shù)亟M織教材
    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加工要恰當合理,符合教學法要求,使學生易于理解接受。要注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并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化難為易。
    三、選擇和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
    教師要善于運用啟發(fā)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自求自得。要正確地靈活多樣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并將各種方法有機結合,運用自如。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四、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程序
    一堂好課,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和妥善安排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活動,做到結構合理緊湊,有嚴密的計劃性和組織性,充分發(fā)揮課堂每一分鐘的效能。課的結構設計要力戒凝固化、模式化,要勇于革新,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注意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舊格局,積極開展師生雙邊活動。
    以上是對教師的上課過程提出的一些基本要求,至于評價一堂課(或者說一堂好課)的標準和指標,除了上述屬于“過程”目標要求或“工作”目標要求外,還應包括“條件”和“成效”兩個方面的目標要求。如條件方面,應具有上好課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如語言、板書、教態(tài)等};成效方面,從情境效果角度說,就是課堂氣氛要活躍,從學生學習效果角度說,就是要達到一堂課應有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具體評價一堂課的標準見本書第十七章“教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