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語文詩詞鑒賞試題解析(重慶卷)

字號: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1)本詞上、下片各寫了什么?請作簡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diǎn)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上片寫眼前送別之景,下片寫朋友將去之地。
    (2)以美人的眉眼來描寫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麗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寫得清新秀麗如佳人。
    【解析】
    王觀的作品,風(fēng)趣而近于俚俗,時有奇想。王灼說他“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碧雞漫志》)。這首《卜算子》,俏皮話說得新鮮,毫不落俗,頗受選家的注意。它是一首送別詞。
    這是一首浸潤著真摯感情的送別詞,表現(xiàn)了作者新巧的藝術(shù)構(gòu)思和形象地刻畫離情別意的藝術(shù)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來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處來顯示浙東山水的清秀。下片寫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與春同在,表現(xiàn)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友人鮑浩然大抵是浙東人。這次分別,是鮑浩然從客途返家。這類事情極為尋常,而王觀卻運(yùn)用風(fēng)趣的筆墨,把尋常的生活來個“化腐朽為神奇”,設(shè)想了一套不落俗的構(gòu)思:先從游子歸家這件事想開去,想到朋友的妻妾一定是日夜盼著丈夫歸家,由此設(shè)想她們在想念遠(yuǎn)人時的眉眼,再聯(lián)系著“眉如遠(yuǎn)山”“眼如秋水”。這些習(xí)用的常語,又把它們同游子歸家所歷經(jīng)的山山水水來個擬人化,于是便得出了“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它是說,當(dāng)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特別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tuán)簇糾結(jié)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蹙損的眉峰了。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yàn)轷U浩然在歸途中懷著深厚的懷人感情。
    從這一構(gòu)思向前展開,于是就點(diǎn)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要到哪兒去呢?是“眉眼盈盈處”?!懊佳塾彼淖钟袃蓪右馑?。一層意思是: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又一層意思是: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因此“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語帶雙關(guān),扣得又是天衣無縫,實(shí)在是高明的手法。
    上片既著重寫了人,下片便轉(zhuǎn)而著重寫季節(jié)。而這季節(jié)又是同歸家者的心情配合得恰好的。那還是暮春天氣,春才歸去,鮑浩然卻又要?dú)w去了。作者用了兩個“送"字和兩個“歸"字,把季節(jié)同人輕輕搭上,一是“送春歸",一是“送君歸”;言下之意,鮑浩然此行是愉快的,因?yàn)椴皇恰把鄽w人未歸",而是春歸人也歸。然后又想到鮑浩然歸去的浙東地區(qū),一定是春光明媚,更有明秀的山容水色,越顯得陽春不老。因而便寫出了“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春色既然還在江南,所以是能夠趕上的。趕上了春,那就不要辜負(fù)這大好春光,一定要同它住在一起了。但這只是表面一層意思。它還有另外一層。這個“春”,不僅是季節(jié)方面的,而且又是人事方面的。所謂人事方面的“春”,便是與家人團(tuán)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這樣的語帶雙關(guān),當(dāng)然也聰明,也俏皮。
    通看整首詞,輕松活潑,比喻巧妙,耐人體味;幾句俏皮話,新而不俗,雅而不謔。比起那些敷衍應(yīng)酬之作,顯然是有死活之別的。
    【注釋】
    ①眼波橫:形容眼神流動如橫流的水波。
    ②眉峰:形容眉彎如山峰?!【郏褐鸽p眉蹙皺狀如雙峰相并。這兩句說水是橫流的眼波,山是蹙皺的眉峰。
    ③盈盈:脈脈含情。兩句是說先問行人到哪里去?回答是要到山水明秀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