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語(yǔ)文文言虛詞練習(xí)題18套:文言虛詞練習(xí)(四)

字號(hào):

文言虛詞練習(xí)(四)
    一、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
    1、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曹劌論戰(zhàn)》)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
    3、問(wèn)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wú)論魏晉。(《桃花源記》)
    4、項(xiàng)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項(xiàng)羽本紀(jì)》)
    5、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6、 若事之不濟(jì),此乃天也。 (《赤壁之戰(zhàn)》)
    7、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8、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wú)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9、與爾三矢,矢其無(wú)忘乃父之志!(歐陽(yáng)修《伶官傳序》)
    二、下列加點(diǎn)的“乃”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長(zhǎng)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B.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D.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楊孫、逢孫戍之,乃還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H.爾其無(wú)忘乃父之志
    三、判斷“乃”在文中的意義。
    嘗聞放翁志節(jié),畢現(xiàn)《示兒》,1乃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wú)望告2乃翁”一句,大為感佩,其真3乃忠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齒,4乃曰:“此徒沽名耳。”眾人質(zhì)之以理,其辭窮,5乃不得已而謝。
    文言虛詞練習(xí)(四)答案
    一、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
    1.表示順承,可譯為“就”“這才”等;2—3.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6—7.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rèn)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8—9.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yǔ),譯為“你的”;也作主語(yǔ),譯為“你”。不能作賓語(yǔ)。
    二.ADG(A才 B是 C竟然,卻 D才 E就 F這樣 G才 H你的)
    嘗聞放翁志節(jié),畢現(xiàn)《示兒》,1乃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wú)望告2乃翁”一句,大為感佩,其真3乃忠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齒,4乃曰:“此徒沽名耳?!北娙速|(zhì)之以理,其辭窮,5乃不得已而謝。
    答案:
    1、 副詞,表承接,可譯為于是
    2、 代詞,可譯為你的
    3、 副詞,相當(dāng)于是
    4、 副詞,可譯為竟然,卻
    5、 副詞,可譯為才
    嘗聞放翁志節(jié),畢現(xiàn)《示兒》,1乃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wú)望告2乃翁”一句,大為感佩,其真3乃忠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齒,4乃曰:“此徒沽名耳。”眾人質(zhì)之以理,其辭窮,5乃不得已而謝。
    答案:
    1、 副詞,表承接,可譯為于是
    2、 代詞,可譯為你的
    3、 副詞,相當(dāng)于是
    4、 副詞,可譯為竟然,卻
    5、 副詞,可譯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