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簡稱ITP)是小兒最常見的出血性疾病。分急性型和慢性型兩 種類型。臨床特點是皮膚、粘膜自發(fā)性出血,血小板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數(shù)正常增多,出血時間延長,血塊收縮不良,束臂試驗陽性。ITP的發(fā)病與免疫機制有關,因此又稱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常見護理問題包括:
皮膚粘膜受損;
潛在并發(fā)癥-----出血;
有感染的危險;
焦慮。
皮膚粘膜受損
相關因素
血小板減少,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
感知改變---瘙癢。
主要表現(xiàn)
皮膚粘膜自發(fā)性出血,從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到大片瘀斑、瘀點,鼻衄、牙齦出血、口腔出血。
護理目標
破損后的皮膚粘膜愈合,不出現(xiàn)繼發(fā)感染。
不出現(xiàn)新的皮膚、粘膜損傷。
家長、患兒能復述皮膚粘膜破損的護理要點。
護理措施
避免因患兒哭吵而加重出血:可多給患兒撫摸、講故事等,以給予安慰與愛撫,盡量滿足患兒要求、減少哭鬧。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刺激,少渣,高蛋白,高維生素,避免生硬、刺激性食物。
急性期臥床休息,減少活動,保證睡眠充足。
每天檢查皮膚出血點、瘀斑有無增加。
指導家長在照顧患兒時應注意:
衣服宜寬大、柔軟,減少對皮膚的磨擦,保持皮膚清潔,經常溫水擦洗,及時更換內衣、內褲。
剪平患兒指甲,避免搔破皮膚,防止皮膚擠壓和外傷,不要玩尖銳玩具,以免損傷皮膚。
保持床單平整、清潔、干燥,避免擦傷皮膚。
給患兒洗臉、擦澡的水溫不宜過高,以接近體溫為宜,避免水溫過高使表皮血管擴張,加重出血。
擦澡時動作輕柔,以免擠壓皮膚加重出血。
8.口鼻粘膜護理:
使用軟毛牙刷和非磨損性牙膏,防止損傷牙齦。
經常檢查牙齦有無出血、腫脹、潰瘍;口唇可涂少許石蠟油,以防干裂;牙齦腫脹、潰瘍時,遵醫(yī)囑涂3%碘甘油。
保持口腔清潔,指導患兒餐后、睡前漱口;口腔有炎癥時,可用生理鹽水或朵貝液作口腔護理,每天2次。
不用力擤鼻涕、咳嗽和打噴嚏,禁挖鼻孔,以防止出血。
少量鼻腔出血者,可用干棉球、明膠海棉或0.1%腎上腺素棉球塞鼻,壓迫止血和局部冷敷;如出血仍不緩解,應立即報告醫(yī)師,并協(xié)助止血。
9.進行各項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注射穿刺后要局部施壓5-10分鐘,并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或滲血。
10.測血壓時,袖帶充氣不能過度,時間不宜過長。
重點評價
皮膚、粘膜是否完整,有無出血、破損。
受損的皮膚、粘膜是否愈合。
年長兒、家長能述說皮膚、粘膜護理要點。
二、潛在并發(fā)癥-出血
相關因素
血小板減少。
主要表現(xiàn)
鼻衄、牙齦出血、嘔血、黑便,或球結膜出血,頭痛、嘔吐、視力模糊。
護理目標
患兒不發(fā)生出血或出血及時得到控制。
護理措施
觀察神志、精神狀態(tài),出現(xiàn)煩躁不安、頭痛、視物模糊、噴射性嘔吐等,應立即報告醫(yī)師。
觀察皮膚紫癜、瘀斑狀況有無發(fā)展與好轉。
觀察大小便顏色及性狀,并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因為便秘致腹壓增加而出血。
注意防治呼吸道疾患,避免因劇烈咳嗽而誘發(fā)和加重出血。
避免患兒煩躁、哭鬧、掙扎及情緒緊張等因素。
有消化道大出血時,應禁食;出血停止后,先給冷流質,以后逐漸過渡到半流質及軟食,并指導家長給予少量多餐;對少量出血、無嘔吐、臨床表現(xiàn)無明顯活動性出血者(大便顏色正常),可選用溫涼、清淡、無刺激性的流質、半流質飲食。
有出血癥狀時,應臥床休息;;出血嚴重時,絕對臥床休息,保持環(huán)境安靜,讓患兒得到充分休息。
觀察血小板計數(shù),當血小板過低時,遵醫(yī)囑輸新鮮血小板。
遵醫(yī)囑給予止血藥和升血小板藥物,并觀察藥物療效。
皮膚粘膜受損;
潛在并發(fā)癥-----出血;
有感染的危險;
焦慮。
皮膚粘膜受損
相關因素
血小板減少,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
感知改變---瘙癢。
主要表現(xiàn)
皮膚粘膜自發(fā)性出血,從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到大片瘀斑、瘀點,鼻衄、牙齦出血、口腔出血。
護理目標
破損后的皮膚粘膜愈合,不出現(xiàn)繼發(fā)感染。
不出現(xiàn)新的皮膚、粘膜損傷。
家長、患兒能復述皮膚粘膜破損的護理要點。
護理措施
避免因患兒哭吵而加重出血:可多給患兒撫摸、講故事等,以給予安慰與愛撫,盡量滿足患兒要求、減少哭鬧。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刺激,少渣,高蛋白,高維生素,避免生硬、刺激性食物。
急性期臥床休息,減少活動,保證睡眠充足。
每天檢查皮膚出血點、瘀斑有無增加。
指導家長在照顧患兒時應注意:
衣服宜寬大、柔軟,減少對皮膚的磨擦,保持皮膚清潔,經常溫水擦洗,及時更換內衣、內褲。
剪平患兒指甲,避免搔破皮膚,防止皮膚擠壓和外傷,不要玩尖銳玩具,以免損傷皮膚。
保持床單平整、清潔、干燥,避免擦傷皮膚。
給患兒洗臉、擦澡的水溫不宜過高,以接近體溫為宜,避免水溫過高使表皮血管擴張,加重出血。
擦澡時動作輕柔,以免擠壓皮膚加重出血。
8.口鼻粘膜護理:
使用軟毛牙刷和非磨損性牙膏,防止損傷牙齦。
經常檢查牙齦有無出血、腫脹、潰瘍;口唇可涂少許石蠟油,以防干裂;牙齦腫脹、潰瘍時,遵醫(yī)囑涂3%碘甘油。
保持口腔清潔,指導患兒餐后、睡前漱口;口腔有炎癥時,可用生理鹽水或朵貝液作口腔護理,每天2次。
不用力擤鼻涕、咳嗽和打噴嚏,禁挖鼻孔,以防止出血。
少量鼻腔出血者,可用干棉球、明膠海棉或0.1%腎上腺素棉球塞鼻,壓迫止血和局部冷敷;如出血仍不緩解,應立即報告醫(yī)師,并協(xié)助止血。
9.進行各項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注射穿刺后要局部施壓5-10分鐘,并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或滲血。
10.測血壓時,袖帶充氣不能過度,時間不宜過長。
重點評價
皮膚、粘膜是否完整,有無出血、破損。
受損的皮膚、粘膜是否愈合。
年長兒、家長能述說皮膚、粘膜護理要點。
二、潛在并發(fā)癥-出血
相關因素
血小板減少。
主要表現(xiàn)
鼻衄、牙齦出血、嘔血、黑便,或球結膜出血,頭痛、嘔吐、視力模糊。
護理目標
患兒不發(fā)生出血或出血及時得到控制。
護理措施
觀察神志、精神狀態(tài),出現(xiàn)煩躁不安、頭痛、視物模糊、噴射性嘔吐等,應立即報告醫(yī)師。
觀察皮膚紫癜、瘀斑狀況有無發(fā)展與好轉。
觀察大小便顏色及性狀,并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因為便秘致腹壓增加而出血。
注意防治呼吸道疾患,避免因劇烈咳嗽而誘發(fā)和加重出血。
避免患兒煩躁、哭鬧、掙扎及情緒緊張等因素。
有消化道大出血時,應禁食;出血停止后,先給冷流質,以后逐漸過渡到半流質及軟食,并指導家長給予少量多餐;對少量出血、無嘔吐、臨床表現(xiàn)無明顯活動性出血者(大便顏色正常),可選用溫涼、清淡、無刺激性的流質、半流質飲食。
有出血癥狀時,應臥床休息;;出血嚴重時,絕對臥床休息,保持環(huán)境安靜,讓患兒得到充分休息。
觀察血小板計數(shù),當血小板過低時,遵醫(yī)囑輸新鮮血小板。
遵醫(yī)囑給予止血藥和升血小板藥物,并觀察藥物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