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們、先生們:
(作自我介紹...
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xiāng),全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鬃佑芯涿裕骸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苯裉?,我有幸為各位擔任導游,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曲阜概況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把曲阜概況介紹一下:
曲阜地處魯中山區(qū)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北依泰山,南引嶧山,東連沂蒙群山,西俯千疇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nèi)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東向西流淌,自古就有“圣人門前倒流水”之說。物產(chǎn)豐富,景色宜人。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夸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還有炎帝、少吳徙都于曲阜,黃帝生于壽丘(曲阜城東8里處),舜于壽丘作什器的記載??梢姡袊h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蹤跡。盡管這是傳說,但也并不是毫無根據(jù)的。從境內(nèi)保存下來的20余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仍可見到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跡。
“曲阜”一名最早見于<<禮記>>。東漢應劭解釋說:“魯城東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鄙檀捌冢访?,是商王朝的重要屬國。周代自“封周公于曲阜”800余年,曲阜為魯國都城,是當時我國一個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國各地,又成了當時的教育中心。魯國是曲阜歷的黃金時期,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故山東省現(xiàn)仍沿用“魯”作為簡稱。公元前249年,楚滅魯,置魯縣,秦代屬薛郡,西漢時為魯國都,魏晉南北朝時為魯郡治。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為縣名。宋代改稱仙源縣,金代恢復曲阜縣名至今。1986年撤縣制,始稱曲阜市?,F(xiàn)面積為890平方公里,人口60余萬。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主要的有110余處,其中孔廟、孔府、孔林及魯國故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1處列為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三孔”還于1994年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曲阜的文物古跡止刈ⅲ蟻群蟛?000多萬元對“三孔”進行了全面修茸。近年來,為了大力發(fā)展旅游事業(yè),曲阜又相繼開發(fā)建設了孔子六藝城、論語碑苑、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游景點,形成人文與自然景觀,新老景點渾然一體,相映生輝的旅游資源新格局,成為中外游人向往的文化旅游勝地。
孔廟
現(xiàn)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于曲阜城中心,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誕生于曲阜尼山。春秋末期,他在魯都闕里聚徒講學,傳授“六世”(禮、樂、射、御、書、數(shù)),并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晚年,他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為傳播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創(chuàng)立了“重仁尚禮”的儒家學說,把中國古代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孔子死后第二年,魯哀公將其生前所居之堂立為廟,“歲時奉祀”。當時只有“廟屋三間”,內(nèi)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車、書等。其后,隨著歷代王朝層層加謚孔子,孔廟不斷得到維修擴建,至明、清時期形成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前后九進院落,占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筑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nèi)1700余株古樹,1200余塊碑碣,令人一步三嘆??讖R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二千多年來,游人競相尋蹤憑吊,流連往返。金聲玉振坊孔廟第道門坊?!敖鹇曈裾瘛彼膫€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薄敖鹇曈裾瘛痹鉃橐皇淄昝赖臉非?。我國古代奏樂時,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磬玉振)結束。這里比喻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贊揚孔子對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此坊建于明代,“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書法家胡纘宗題寫。
欞星門孔廟第一道大門。欞星即靈星,古人認為它“主得士之慶”,古代祭天,先要祭祀靈星??讖R設欞星門,意為尊孔如同尊天。
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學及儒家思想統(tǒng)治和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所以后人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贊譽孔子,意為他給人的好處如同天地一樣大,他的主張古今來說都是的。因此,孔廟第一進院落東西兩側腰門題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圣時門“圣時”二字出自<<孟子>>,孟子將中國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較,“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笔钦f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的。璧水橋過圣時門,豁然洞開,偌大一個庭院,古柏森森,芳草如茵。迎面三架拱橋,為明代所建,因“壅水環(huán)繞如璧”,故名“璧水橋”。
弘道門孔廟第三道大門,“弘道”二字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贊頌孔子發(fā)揚光大了古代的正統(tǒng)思想,成為“千秋帝王之師,萬世人倫之表”。此門意思可以引申為如果人們想在學問上有所成就,就得踏入“弘道之門”,學習包括孔子思想在內(nèi)的一切優(yōu)秀文化,才能成為社會有用之材。
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正門。“大中”是贊揚孔子“中庸之道”的。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能夠獨立存在的天下之正道。
同文門中國的宮殿建筑在主體建筑之前,常常有小的屏障,以示莊嚴。同文門周無墻垣,子然獨立在奎文閣之前,就擔當著屏障的角色。“同文”二字出自<<禮記>>“書同文,行同倫”。意為統(tǒng)一語言、文化、思想,即整個人類思想統(tǒng)一到孔子的思想上來。
奎文閣孔廟主體建筑之一,以藏書豐富,建筑獨特而馳名。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原名藏書樓,金代重修時改名“奎文閣”?!翱笔切敲?,二十八宿之一,傳說為西方白虎之道,有星16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孝經(jīng)>>中記“奎主文章”,后人進而把奎星演化為文官之首,后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遂在孔廟建奎文閣??拈w高23.35米,東西闊30.10米,南北深17.62米,三層飛檐,四重斗拱,結構合理,堅固異常,經(jīng)受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和多次地震的搖撼。據(jù)記載清康熙年間的一次大地震,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安然無恙,不愧為我國的古代木結構建筑杰作。1985年國家撥款120萬元,進行了落架大修,于1987年修茸一新,完全保持了原有的風貌??拈w內(nèi)原有藏書均移入孔府檔案館保存。現(xiàn)展出的是孔子圣跡圖陳列。
奎文閣前兩側,是四座明代御碑。這些馱碑的動物,人們習慣叫“龜馱碑”,實際上它的名子叫“赑屭”,是神話傳說中龍的兒子?!褒埳抛硬怀升垺?,赑屭的特征是龍首、龜背、鷹爪、蛇尾,善于負重且能長壽,所以統(tǒng)治者要用它來馱御碑。
十三碑亭過奎文閣是十三碑亭院。十三碑亭是專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亭內(nèi)共保存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碑刻55塊。碑文多是皇帝對孔子追謚加封、拜廟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廟宇的記錄,由漢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滿文等文字刻寫。其中的一塊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碑重約35噸,加上馱碑赑屭共重約65噸。這塊巨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條件下,能將此碑安然運抵千里之外的曲阜,實在令人驚嘆。此院東南西南還各有一片叢林似的碑碣,真草隸篆,風格各異,可謂集歷代書法流派之大成。另有幾座石碑從側面記載元末紅巾軍、明末劉六、劉七以及徐鴻儒等農(nóng)民起義的情況,是研究中國農(nóng)民革命史珍貴的歷史資料。
(作自我介紹...
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xiāng),全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鬃佑芯涿裕骸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苯裉?,我有幸為各位擔任導游,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曲阜概況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把曲阜概況介紹一下:
曲阜地處魯中山區(qū)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北依泰山,南引嶧山,東連沂蒙群山,西俯千疇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nèi)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東向西流淌,自古就有“圣人門前倒流水”之說。物產(chǎn)豐富,景色宜人。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夸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還有炎帝、少吳徙都于曲阜,黃帝生于壽丘(曲阜城東8里處),舜于壽丘作什器的記載??梢姡袊h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蹤跡。盡管這是傳說,但也并不是毫無根據(jù)的。從境內(nèi)保存下來的20余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仍可見到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跡。
“曲阜”一名最早見于<<禮記>>。東漢應劭解釋說:“魯城東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鄙檀捌冢访?,是商王朝的重要屬國。周代自“封周公于曲阜”800余年,曲阜為魯國都城,是當時我國一個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國各地,又成了當時的教育中心。魯國是曲阜歷的黃金時期,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故山東省現(xiàn)仍沿用“魯”作為簡稱。公元前249年,楚滅魯,置魯縣,秦代屬薛郡,西漢時為魯國都,魏晉南北朝時為魯郡治。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為縣名。宋代改稱仙源縣,金代恢復曲阜縣名至今。1986年撤縣制,始稱曲阜市?,F(xiàn)面積為890平方公里,人口60余萬。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主要的有110余處,其中孔廟、孔府、孔林及魯國故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1處列為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三孔”還于1994年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曲阜的文物古跡止刈ⅲ蟻群蟛?000多萬元對“三孔”進行了全面修茸。近年來,為了大力發(fā)展旅游事業(yè),曲阜又相繼開發(fā)建設了孔子六藝城、論語碑苑、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游景點,形成人文與自然景觀,新老景點渾然一體,相映生輝的旅游資源新格局,成為中外游人向往的文化旅游勝地。
孔廟
現(xiàn)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于曲阜城中心,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誕生于曲阜尼山。春秋末期,他在魯都闕里聚徒講學,傳授“六世”(禮、樂、射、御、書、數(shù)),并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晚年,他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為傳播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創(chuàng)立了“重仁尚禮”的儒家學說,把中國古代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孔子死后第二年,魯哀公將其生前所居之堂立為廟,“歲時奉祀”。當時只有“廟屋三間”,內(nèi)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車、書等。其后,隨著歷代王朝層層加謚孔子,孔廟不斷得到維修擴建,至明、清時期形成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前后九進院落,占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筑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nèi)1700余株古樹,1200余塊碑碣,令人一步三嘆??讖R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二千多年來,游人競相尋蹤憑吊,流連往返。金聲玉振坊孔廟第道門坊?!敖鹇曈裾瘛彼膫€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薄敖鹇曈裾瘛痹鉃橐皇淄昝赖臉非?。我國古代奏樂時,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磬玉振)結束。這里比喻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贊揚孔子對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此坊建于明代,“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書法家胡纘宗題寫。
欞星門孔廟第一道大門。欞星即靈星,古人認為它“主得士之慶”,古代祭天,先要祭祀靈星??讖R設欞星門,意為尊孔如同尊天。
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學及儒家思想統(tǒng)治和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所以后人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贊譽孔子,意為他給人的好處如同天地一樣大,他的主張古今來說都是的。因此,孔廟第一進院落東西兩側腰門題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圣時門“圣時”二字出自<<孟子>>,孟子將中國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較,“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笔钦f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的。璧水橋過圣時門,豁然洞開,偌大一個庭院,古柏森森,芳草如茵。迎面三架拱橋,為明代所建,因“壅水環(huán)繞如璧”,故名“璧水橋”。
弘道門孔廟第三道大門,“弘道”二字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贊頌孔子發(fā)揚光大了古代的正統(tǒng)思想,成為“千秋帝王之師,萬世人倫之表”。此門意思可以引申為如果人們想在學問上有所成就,就得踏入“弘道之門”,學習包括孔子思想在內(nèi)的一切優(yōu)秀文化,才能成為社會有用之材。
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正門。“大中”是贊揚孔子“中庸之道”的。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能夠獨立存在的天下之正道。
同文門中國的宮殿建筑在主體建筑之前,常常有小的屏障,以示莊嚴。同文門周無墻垣,子然獨立在奎文閣之前,就擔當著屏障的角色。“同文”二字出自<<禮記>>“書同文,行同倫”。意為統(tǒng)一語言、文化、思想,即整個人類思想統(tǒng)一到孔子的思想上來。
奎文閣孔廟主體建筑之一,以藏書豐富,建筑獨特而馳名。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原名藏書樓,金代重修時改名“奎文閣”?!翱笔切敲?,二十八宿之一,傳說為西方白虎之道,有星16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孝經(jīng)>>中記“奎主文章”,后人進而把奎星演化為文官之首,后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遂在孔廟建奎文閣??拈w高23.35米,東西闊30.10米,南北深17.62米,三層飛檐,四重斗拱,結構合理,堅固異常,經(jīng)受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和多次地震的搖撼。據(jù)記載清康熙年間的一次大地震,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安然無恙,不愧為我國的古代木結構建筑杰作。1985年國家撥款120萬元,進行了落架大修,于1987年修茸一新,完全保持了原有的風貌??拈w內(nèi)原有藏書均移入孔府檔案館保存。現(xiàn)展出的是孔子圣跡圖陳列。
奎文閣前兩側,是四座明代御碑。這些馱碑的動物,人們習慣叫“龜馱碑”,實際上它的名子叫“赑屭”,是神話傳說中龍的兒子?!褒埳抛硬怀升垺?,赑屭的特征是龍首、龜背、鷹爪、蛇尾,善于負重且能長壽,所以統(tǒng)治者要用它來馱御碑。
十三碑亭過奎文閣是十三碑亭院。十三碑亭是專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亭內(nèi)共保存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碑刻55塊。碑文多是皇帝對孔子追謚加封、拜廟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廟宇的記錄,由漢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滿文等文字刻寫。其中的一塊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碑重約35噸,加上馱碑赑屭共重約65噸。這塊巨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條件下,能將此碑安然運抵千里之外的曲阜,實在令人驚嘆。此院東南西南還各有一片叢林似的碑碣,真草隸篆,風格各異,可謂集歷代書法流派之大成。另有幾座石碑從側面記載元末紅巾軍、明末劉六、劉七以及徐鴻儒等農(nóng)民起義的情況,是研究中國農(nóng)民革命史珍貴的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