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謳出現(xiàn)于清代嘉慶年間,相傳是由馮詢和招子庸在木魚、南音的說唱形式基礎上創(chuàng)制而成?;浿幰彩且环N粵語方言文學形式,主要流行于粵語方言區(qū)。
招子庸(1786—1847年),字銘山,別號明珊居士,南海人。他能文善詩,通曉音律,這對他創(chuàng)制粵謳提供了條件?;浿幊霈F(xiàn)后,很快就為社會所接受,作者迭出,使這一樣式得到鞏固和發(fā)展。從鴉片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前后,粵謳緊跟時代步伐,反映各個時期的歷史面貌和人民的斗爭生活,成為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文學藝術體裁。
粵謳除了使用粵語方言外,創(chuàng)作上還有篇幅和句法長短隨意及有韻而不限制格律等特點。演唱時用琵琶伴奏(后改用揚琴),但也可不用伴奏。一般前唱先奏引子,唱完一節(jié)奏過門。以四句為節(jié),每節(jié)中間有“過序”,全歌唱完奏煞板。音樂貫穿始終,結構上非常完備。
招子庸的《粵謳》一書,出版于1828年,共九十七題,收曲詞一百二十一首。代表作有《吊秋喜》、《解心事》等。《吊秋喜》訴說作者對與自己相愛的被豪奴暴客相逼而投江自殺的歌妓秋喜的懷念之情,一字一淚,感情至深,在當時產生很大的影響鄭振鐸認為:“像《吊秋喜》這樣溫厚多情的情詩,在以前很少見到?!?招子庸的作品,多為《吊秋喜》一類訴說男女情愛之作,這奠定了粵謳早期作品的基本內容。
鴉片戰(zhàn)爭前后,粵謳開始反映社會現(xiàn)實,并成為一種斗爭武器參加到抗英行列。這一時期的作品如《顛地鬼》、《義律鬼》和《頌林制軍》分別揭露侵略者顛地、義律的侵華罪惡,把他們稱為“鬼”;而對主張抗英的林則徐則大加歌頌,將他比之岳飛。辛亥革命前后,粵謳創(chuàng)作更加繁榮,不少作品把斗爭矛頭直接指向清朝政府,表現(xiàn)出鮮明的戰(zhàn)斗性,如《舒眼淚》、《黃花影》等。冼玉清在《粵謳與晚清政治》一文中對這一時期粵謳的評價頗為中肯,她認為:“粵謳的社會價值,即在于它反映當時現(xiàn)實的生活和斗爭,成為時代的史詩。而它的藝術價值,則在于它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淺顯形象的比喻,跌宕悠揚的聲調,表達了人們的生活斗爭?!被浿幾鳛橐环N對歷史現(xiàn)實有過積極影響的文化現(xiàn)象,其意義是深遠的。
粵謳的作者,影響較大的還有廖恩燾、鄭貫公和黃魯逸。黃魯逸的作品反映現(xiàn)實生活,有進步的思想內容,創(chuàng)作量較大,影響面也比較廣,在當時有“粵謳王”之稱。
招子庸(1786—1847年),字銘山,別號明珊居士,南海人。他能文善詩,通曉音律,這對他創(chuàng)制粵謳提供了條件?;浿幊霈F(xiàn)后,很快就為社會所接受,作者迭出,使這一樣式得到鞏固和發(fā)展。從鴉片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前后,粵謳緊跟時代步伐,反映各個時期的歷史面貌和人民的斗爭生活,成為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文學藝術體裁。
粵謳除了使用粵語方言外,創(chuàng)作上還有篇幅和句法長短隨意及有韻而不限制格律等特點。演唱時用琵琶伴奏(后改用揚琴),但也可不用伴奏。一般前唱先奏引子,唱完一節(jié)奏過門。以四句為節(jié),每節(jié)中間有“過序”,全歌唱完奏煞板。音樂貫穿始終,結構上非常完備。
招子庸的《粵謳》一書,出版于1828年,共九十七題,收曲詞一百二十一首。代表作有《吊秋喜》、《解心事》等。《吊秋喜》訴說作者對與自己相愛的被豪奴暴客相逼而投江自殺的歌妓秋喜的懷念之情,一字一淚,感情至深,在當時產生很大的影響鄭振鐸認為:“像《吊秋喜》這樣溫厚多情的情詩,在以前很少見到?!?招子庸的作品,多為《吊秋喜》一類訴說男女情愛之作,這奠定了粵謳早期作品的基本內容。
鴉片戰(zhàn)爭前后,粵謳開始反映社會現(xiàn)實,并成為一種斗爭武器參加到抗英行列。這一時期的作品如《顛地鬼》、《義律鬼》和《頌林制軍》分別揭露侵略者顛地、義律的侵華罪惡,把他們稱為“鬼”;而對主張抗英的林則徐則大加歌頌,將他比之岳飛。辛亥革命前后,粵謳創(chuàng)作更加繁榮,不少作品把斗爭矛頭直接指向清朝政府,表現(xiàn)出鮮明的戰(zhàn)斗性,如《舒眼淚》、《黃花影》等。冼玉清在《粵謳與晚清政治》一文中對這一時期粵謳的評價頗為中肯,她認為:“粵謳的社會價值,即在于它反映當時現(xiàn)實的生活和斗爭,成為時代的史詩。而它的藝術價值,則在于它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淺顯形象的比喻,跌宕悠揚的聲調,表達了人們的生活斗爭?!被浿幾鳛橐环N對歷史現(xiàn)實有過積極影響的文化現(xiàn)象,其意義是深遠的。
粵謳的作者,影響較大的還有廖恩燾、鄭貫公和黃魯逸。黃魯逸的作品反映現(xiàn)實生活,有進步的思想內容,創(chuàng)作量較大,影響面也比較廣,在當時有“粵謳王”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