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游傳說典故:三十年代舊上海女人的高跟鞋

字號:

它是六十年前上海灘的一個晚上。華燈初上的晚上。有些冷的月色與歡喜的內(nèi)心。有些脂粉香與錦緞麗影。遠(yuǎn)處,高墻的里面,還隱約有著玉蘭樹的身影。一輛黃包車吱吱嘎嘎地從遠(yuǎn)處過來。一雙銀灰色的高跟鞋,一條玉腿,以及被風(fēng)吹起的旗袍一角。
    最貧賤的女人都會擁有一兩雙看起來相當(dāng)不錯的高跟鞋。尖頭的,小方頭的,圓角的。顏色以黑色為主,也有女人喜歡艷色,并且泛光。它們有可能是商場大拍賣時的產(chǎn)物,也可能一分一厘從伙倉中節(jié)省。但它們絕對可以充當(dāng)門面。穿了高跟鞋打扮停當(dāng)?shù)呐?,看起來都屬于同一類型。這與她們真正歸屬的社會層面有著微妙的距離。她們愿意這樣。心里竊笑,或者黯然神傷。也有偶爾可見端倪的時候,有些雨天,或者雪,街角不平整的石板路,沾了泥點的臟水濺到絲襪上來了。那種微微皺眉的神氣,有些心疼,又不愿意全放在臉上。那張嬌俏的穿了高跟鞋的臉。還有突然把鞋跟歪了,坐在路邊鞋攤的小板凳上,等待圍了圍兜的鞋匠師傅,把鞋跟與鞋身重新接上。板凳油膩膩的,很多人坐過了,其中一半以上是為了把她們的鞋跟與鞋身合二為——它們原先是不在一起的,怎么看怎么的不對頭——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多想。想了又能怎樣。不想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