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位于中國的西部,東面黃河平緩地流過銀川平原,西面是蜿蜒起伏的賀蘭山南面是毛烏素沙漠。寧夏土壤堿性重、晝夜溫差大,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寧夏枸杞成為枸杞中的上品。寧夏做為枸杞的原產(chǎn)地,栽培枸杞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寧夏枸杞果實碩大、肉質(zhì)飽滿、色澤鮮紅、味道甜美。不僅外觀令人賞心悅目,而且枸杞中所含的各種對人體有益的活性成份,也是其它產(chǎn)地的枸杞所不能比的。近年來,寧夏的政府領(lǐng)導(dǎo)們把枸杞產(chǎn)業(yè)做為寧夏的八大重點產(chǎn)業(yè)加以扶持。特別是西部大開發(fā)以來,更是加大了枸杞種植、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方面的投入力度,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F(xiàn)在寧夏已種植了 10萬多畝枸杞,開發(fā)出了幾十種枸杞產(chǎn)品,枸杞已成為寧夏的象征。 枸杞為茄科植物lycium chinense mill, 莖桿高三、五尺。春天發(fā)芽、生葉,枸杞葉嫩綠,可以直接食用。到六、七月開始開小紅花,隨后就結(jié)出鮮紅色的果實,形狀如棗核。枸杞的結(jié)果期較長,從七月直到十月底霜凍來之前,每隔15天就要摘一次果,果農(nóng)們可以有四個月的時間享受收獲的喜悅。枸杞主要生長在中國北方的寧夏、內(nèi)蒙、河北等省。其中以寧夏枸杞品質(zh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共》中載明“藥用枸杞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l的干燥成熟果實”。 人們食用枸杞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按《本草綱目》的記載,古代的枸杞產(chǎn)于常山的為上品,到了唐代就生產(chǎn)于山東、河北一帶,明代時是陜西、甘肅的,清代的枸杞則產(chǎn)于寧夏,其子園、大小像櫻桃一般、肉厚籽少、曬干后也紅潤甘美。 人們歷來把枸杞做為進補的佳品,《本草匯言》中說:“枸杞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自古以來,常食枸杞而強身長壽的例子很多。相傳蓬萊縣南丘村各家各戶都種有枸杞,材里人多長壽,活到一百歲的老人就有十幾個,縣令得知此事報到皇宮,皇帝叫人送匾,稱此村為 “長壽村”。 寧徽宗時,順州筑城,民工們在土中挖到枸杞的根,其外形如犬,立即獻入宮中,這就是傳說中的千歲枸杞。 又傳唐代潤州有個開元寺,寺里有一口井,井旁長有很多枸杞,高的有一、二丈,其根盤結(jié)粗壯,寺里人飲此井水,人人面色紅潤,至八十而頭不白、齒不掉。唐代詩人劉禹錫為此做《枸杞井》一詩,詩中說: 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清泉藥有靈。 翠黛葉生籠石?,殷紅子熟照銅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