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復習指導之考研西醫(yī)外科學輔導068

字號:

泌尿、男生殖系統(tǒng)感染
    參閱本講義《內科學》第31章·尿路感染。
    泌尿系感染也稱尿路感染,分上尿路感染(腎盂腎炎、輸尿管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1.致病菌最常見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占60%~80%),其他為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糞鏈球菌、產堿桿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淋球菌、衣原體、支原體、真菌等。
    注意:①泌尿系統(tǒng)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茼是大腸桿菌。
    ②泌尿系統(tǒng)上行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是大腸桿菌。
    ③泌尿系統(tǒng)下行感染(血行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2.發(fā)病機制包括細菌毒力(表達特殊K抗原的大腸桿菌菌株毒力強)、菌毛(分泌粘附素)、尿路感染的易感性(血型、基因型特征、內分泌因素)等。
    3.誘發(fā)感染的因素與《內科學》類似,包括四方面:尿路梗阻因素、機體抗病能力減弱、醫(yī)源性因素和解剖生理學因素(女性、經期、更年期、妊娠、尿道口畸形等)。
    4.感染途徑包括上行感染(最常見)、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直接感染。
     上行感染
     血行感染
    發(fā)病率
     最常見
     較少見
    感染途徑
     細菌沿尿道→膀胱輸尿管→腎盂腎盞→腎實質
     細菌沿感染灶→血液→腎皮質→腎盞腎盂
    常見部位
     常見為腎實質感染
     常見為腎皮質感染
    致病菌
     多為大腸桿菌
     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好發(fā)人群
     婦女新婚期、妊娠期、嬰幼兒、尿路梗阻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
    臨床癥狀
     無明顯全身癥狀,主要為膀胱刺激征
     發(fā)病急劇,有寒顫、高熱等全身癥狀
    治療
     選用尿液濃度高的抗菌藥物+解痙藥
     選用血藥濃度高的抗菌藥物
    注意:①泌尿系統(tǒng)下行感染(血行感染)常首先累及雙側腎皮質(病理學P285)。
    ②泌尿系統(tǒng)上行感染可累及單側或雙側腎孟腎盞(病理學P285)。
    ③腎結核首先累及雙側腎皮質(病理腎結核),之后90%發(fā)展為單側腎結核(臨床腎結核)。
    5.診斷見本講義《內科學》第31章·尿路感染。
    6.治療治療目的是達到尿液無菌,必須注意尿液中有足夠濃度的抗菌藥物。
    停藥指征——臨床癥狀消失,尿細菌培養(yǎng)轉陰后2周。
    7.急性腎盂腎炎和急性細菌性膀胱炎的鑒別
     急性腎盂腎炎
     急性細菌性膀胱炎
    性別
     女性多見(高于男性數(shù)倍)
     女性多見
    發(fā)病年齡
     兒童、新婚、妊娠、老年女性
     20~40歲多見
    感染途徑
     上行(常見)、血行感染
     上行(常見)、血行、淋巴道、直接感染
    致病菌
     大腸桿菌多見
     大腸桿菌多見
    全身癥狀
     寒顫、高熱常見
     不明顯,體溫正常或低熱
    腰痛
     單側或雙側腰痛,腎區(qū)叩痛
     無腰痛及腎區(qū)叩痛,但膀胱區(qū)有壓痛
    膀胱刺激征
     上行感染引起者:膀胱刺激征→全身癥狀
    血行感染引起者:全身癥狀→膀胱刺激征
     突發(fā)膀胱刺激征
    治療
     抗菌素7~14日
     3日療法
    8.尿道炎
     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
    發(fā)病率
     較低
     高(占性病第1位)
    病原體
     淋球菌
     沙眼衣原體、支原體、滴蟲、單純皰疹病毒等
    傳播途徑
     性接觸直接傳播、間接傳播、垂直傳播
     性接觸直接傳播、同性戀傳播
    病史
     不潔性交史
     不潔性行為史
    潛伏期
     2~5日
     1~5周
    臨床癥狀
     尿道口粘膜紅腫、發(fā)癢、刺痛,尿道刺激癥狀尿道大量膿性分泌物
     尿道刺癢,尿道刺激癥狀
    尿道少量白色稀薄分泌物
    分泌物涂片
     多核白細胞內有革蘭陰性雙球菌
     多核白細胞內有衣原體或支原體包含體
    治療
     青霉素
     米諾環(huán)素(美滿霉素)、紅霉素
    9.男性生殖系統(tǒng)感染
    (1)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和急性附睪炎的鑒別
     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
     急性附睪炎
    感染途徑
     主要途徑為上行感染
    次要途徑為血行感染、逆流
     主要途徑為局部感染擴散
    次要途徑為血行感染、逆行感染
    致病菌
     大腸桿菌(最常見)、假單胞菌、葡萄球菌
    鏈球菌、淋球菌、衣原體、支原體
     大腸桿菌(最常見)、葡萄球菌、結核桿菌
    淋球菌、衣原體、支原體
    全身癥狀
     起病突然,全身癥狀明顯,寒顫、高熱
     起病突然,全身癥狀明顯,寒顫、高熱
    局部癥狀
     會陰部墜脹感
     陰囊明顯腫脹、皮膚紅腫,會陰部放射痛
    膀胱刺激征
     尿頻、尿急、尿痛常見
     可伴尿頻、尿急、尿痛
    排尿困難
     可發(fā)生排尿困難或急性尿潴留
     一般不伴有
    治療
     臥床休息、止痛、解痙、抗感染(療程7~14d)
    嚴禁行前列腺按摩,急性尿潴留者禁行尿道導尿
     臥床休息、止痛、解痙、抗感染(療程7d)
    托起陰囊、精索封閉
    (2)慢性前列腺炎的分類及鑒別慢性前列腺炎分為細菌性前列腺炎、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
     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痛
    發(fā)病率
     少見
     常見
     少見
    慢性前列腺炎癥狀
     有
     有
     有
    反復尿路感染發(fā)作
     常有
     無
     無
    前列腺液檢查
     炎癥表現(xiàn)(WBC>10個/HP)
    細菌培養(yǎng)陽性
     炎癥表現(xiàn)(WBC>10個/HP)
    細菌培養(yǎng)陰性
     無炎癥表現(xiàn)(正常)
    細菌培養(yǎng)陰性
    直腸指檢
     前列腺飽滿、質軟、輕壓痛
     同左
     同左
    致病菌
     大腸桿菌(最常見)、變形桿
    菌、克雷白菌屬、淋球菌
     衣原體、支原體
    滴蟲、真菌、病毒
     無
    治療
     ①抗生素效果不理想
    ②綜合治療(坐浴、前列腺按摩、活血化淤等)
     ①抗病原菌治療
    ②綜合治療(坐浴、前列腺按
    摩、僅受體阻滯劑等)
     解除顧慮,對癥處理
    注意:急性前列腺炎嚴禁前列腺按摩,以免感染擴散;但慢性前列腺炎可行前列腺按摩。
    (3)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臨床表現(xiàn)
    ①排尿改變及尿道分泌物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和便后尿道口“滴白”。合并精囊炎時,可有血精。
    ②疼痛會陰部、下腹隱痛不適,有時腰骶部、恥骨上、腹股溝區(qū)等有酸脹感。
    ③性功能減退可有陽痿、早泄、遺精或射精痛。
    ④精神神經癥狀
    ⑤并發(fā)癥 可表現(xiàn)為變態(tài)反應如虹膜炎、關節(jié)炎、神經炎、肌炎、不育等。
    (4)前列腺炎的診斷
    ①急性前列腺炎——因嚴禁行前列腺按摩,因此不作前列腺液檢查。
    ②慢性前列腺炎的診斷標準——前列腺液檢查:白細胞>10個/HP,卵磷脂小體減少。
    ③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診斷標準——分段尿及前列腺液細菌培養(yǎng)菌落計數(shù)VB3>VB1,10倍。
    ④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確診標準——VB1、VB2細菌培養(yǎng)陰性,VB1和前列腺液細菌培養(yǎng)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