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打“√”,錯的打“×”。每小題1 分,共10 分)
1.印象管理本身無所謂好壞。( )
2.凱利的因果歸因模型認為,在實體的特異性、一致性、一貫性都高的情況下,我們更可能把一個人的行為歸于外在的原因。( )
3.研究表明,有著社會焦慮、沒有預料到成功或具有高度重要性任務的狀況下,以及具有高度注意公開形象的個體,往往不會使用自我障礙策略。( )
4.模仿是學習和習慣形成的方式之一。( )
5.消極心境有時會促進利他行為。( )
6.心理學家認為,理想的模式是對少數親密的朋友作較多的自我暴露,而對于其他人不作自我暴露。( )
7.權威解決法是仲裁的一種特殊形式。( )
8.一般來說,并非溝通者的權威性越高、越是某方面的專家,溝通對象改變態(tài)度的程度就越大。( )
9.“反遵從”者,不像遵從者,他沒有感受到群體壓力。( )
10.抱著公正世界信念的人所作出的助人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利他行為。( )
三、填空題(每空1 分,共20 分)
1.人際關系的惡化過程可以劃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終止三個階段。
2.萊維特在1951 年對正式群體中各個成員的溝通網絡進行了實驗研究,提出了圓形傳遞、輪式傳遞、________________傳遞和________________傳遞四種有代表性的溝通網絡模式。
3.造成習得無助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 在馬斯洛的筆下,“ 自我實現” 有兩層含義: 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 的實現, 其二是 ________________的實現。
5.遵從于群體的________________性壓力的個體,他們主要關心的是群體是否接納他們,而不是為了從群體那兒得到信息。
6.利他行為發(fā)生后,個體會感覺到愉快、自豪、驕傲,感到滿足,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一個認知與另一個認知相對立,即從一個認知能推斷出另一個對立的認知,這兩個認知的關系就叫做________________。
8.普通人都有著關于個性中哪些特質互相聯系在一起,哪些特質互相沒有關系的假設,這些假設稱之為________________的個性理論。
9.社會希望性和非共同效果這兩個概念可綜合為一個一般的歸因原則,稱為________________。該原則是說“特定原因產生特定的結果的作用將會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BR> 10.一般來說,年齡較________________、地位較________________的人更容易產生模仿。
11.根據社會規(guī)范理論,與利他行為有關的社會規(guī)范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2.影響人際吸引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類似與互補因素。
13.對減少人際沖突的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___是解決人際沖突的較佳辦法。這是一個沖突雙方互相顧全大局、互相作出讓步,達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1.印象管理本身無所謂好壞。( )
2.凱利的因果歸因模型認為,在實體的特異性、一致性、一貫性都高的情況下,我們更可能把一個人的行為歸于外在的原因。( )
3.研究表明,有著社會焦慮、沒有預料到成功或具有高度重要性任務的狀況下,以及具有高度注意公開形象的個體,往往不會使用自我障礙策略。( )
4.模仿是學習和習慣形成的方式之一。( )
5.消極心境有時會促進利他行為。( )
6.心理學家認為,理想的模式是對少數親密的朋友作較多的自我暴露,而對于其他人不作自我暴露。( )
7.權威解決法是仲裁的一種特殊形式。( )
8.一般來說,并非溝通者的權威性越高、越是某方面的專家,溝通對象改變態(tài)度的程度就越大。( )
9.“反遵從”者,不像遵從者,他沒有感受到群體壓力。( )
10.抱著公正世界信念的人所作出的助人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利他行為。( )
三、填空題(每空1 分,共20 分)
1.人際關系的惡化過程可以劃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終止三個階段。
2.萊維特在1951 年對正式群體中各個成員的溝通網絡進行了實驗研究,提出了圓形傳遞、輪式傳遞、________________傳遞和________________傳遞四種有代表性的溝通網絡模式。
3.造成習得無助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 在馬斯洛的筆下,“ 自我實現” 有兩層含義: 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 的實現, 其二是 ________________的實現。
5.遵從于群體的________________性壓力的個體,他們主要關心的是群體是否接納他們,而不是為了從群體那兒得到信息。
6.利他行為發(fā)生后,個體會感覺到愉快、自豪、驕傲,感到滿足,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一個認知與另一個認知相對立,即從一個認知能推斷出另一個對立的認知,這兩個認知的關系就叫做________________。
8.普通人都有著關于個性中哪些特質互相聯系在一起,哪些特質互相沒有關系的假設,這些假設稱之為________________的個性理論。
9.社會希望性和非共同效果這兩個概念可綜合為一個一般的歸因原則,稱為________________。該原則是說“特定原因產生特定的結果的作用將會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BR> 10.一般來說,年齡較________________、地位較________________的人更容易產生模仿。
11.根據社會規(guī)范理論,與利他行為有關的社會規(guī)范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2.影響人際吸引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類似與互補因素。
13.對減少人際沖突的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___是解決人際沖突的較佳辦法。這是一個沖突雙方互相顧全大局、互相作出讓步,達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