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全國自考“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試題1

字號:

課程代碼:00466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用同一種測驗對同一組被試前后兩次施測結果的相關系數(shù)來表示的信度稱作( )
    A.重測信度 B.復本信度
    C.折半信度 D.內部一致信度
    2.根據(jù)動機的歸因理論,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身心狀態(tài)三種因素中,屬于可控的內在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身心狀態(tài) D.以上均不是
    3.學生為了獲得教師的贊許而努力學習,這種動機被奧蘇伯爾稱為( )
    A.附屬內驅力 B.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C.認知內驅力 D.主導內驅力
    4.在強化的作用下,有機體反應的頻率、速度和強度將( )
    A.維持不變 B.減弱
    C.增強 D.不能確定
    5.柯爾伯格認為,決定兒童品德發(fā)展水平的是( )
    A.思維發(fā)展水平 B.人格發(fā)展水平
    C.情感發(fā)展水平 D.自我發(fā)展水平
    6.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稱為學習的( )
    A.強化 B.遷移
    C.反饋 D.聯(lián)結
    7.奧蘇伯爾用來解釋有意義學習過程的是( )
    A.強化論 B.試誤說
    C.同化論 D.發(fā)現(xiàn)說
    8.程序教學的形式之一是斯金納提出的( )
    A.循環(huán)式程序 B.分支式程序
    C.直線式程序 D.交叉式程序
    9.奧蘇伯爾將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統(tǒng)稱為( )
    A.意義學習 B.發(fā)現(xiàn)學習
    C.接受學習 D.機械學習
    10.提出發(fā)展任務這個概念的是美國心理學家( )
    A.霍爾 B.何林沃斯
    C.哈維斯特 D.埃里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