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黃疸是由于體內膽紅素增高而引起皮膚鞏膜等黃染的現象。新生兒黃疸較常見,引起的原因多而復雜且可導致膽紅素腦?。ê它S疸),常引起死亡或嚴重后遺癥。
【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
1.膽紅素生成較多 新生兒每日生成的膽紅素為成人的兩倍以上,這是由于新生兒初生時紅細胞數相對多;其壽命比成人短20~40天,且破壞快;旁路膽紅素來源多和血紅素加氧酶在生后7天內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大引起。
2.肝功能不成熟 肝細胞內 Y、Z蛋白含量低,對膽紅素攝取能力差,5~15天達到成人水平;肝細胞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UDPGT)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
3.腸肝循環(huán)特殊 新生兒剛出生時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和糞膽原。且新生兒腸道內?-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較高,將腸道內結合膽紅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結合膽紅素,后者又被腸壁吸收經肝門靜脈達肝。加重了肝的負擔。
因此,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的能力僅為成人的l%~2%,極易出現黃疽。
【新生兒黃疸分類】
(一)生理性黃疸
大部分足月兒在生后 2~3天出現黃疸,5~7 天最重,10~14天 消退,早產兒可延遲至3~4周,一般情況良好。早產兒血清膽紅素<257umol/L(15mg/dl)作為生理性黃疸的上界目前認為欠妥,因較小的早產兒即使膽紅素<171umol/L(10mg/dl)也可能發(fā)生膽紅素腦病。
(二)病理性黃疸
1.特點 ①黃疸在24h內出現;②黃疸程度重、發(fā)展快,血清膽紅素>205umol/L(12mg/dl)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③黃疸持續(xù)過久(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或退而復現,并進行性加重;④血清結合膽紅素>26umol/L(1.5mg/dl)。
2.原因
(1)感染性: ①新生兒肝炎,大多因病毒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或通過產道時被感染,以巨細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為常見;②新生兒敗血癥、尿路感染,由于細菌毒素加快紅細胞破壞、損壞肝細胞所致。
(2)非感染性: ①新生兒溶血(見本節(jié));②膽道閉鎖;③母乳性黃疸;④胎糞延遲排出;⑤遺傳性疾病如紅細胞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陷等;③藥物性黃疸如維生素K。等;①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體內出血和失水等均可加重黃疸。
黃疸是由于體內膽紅素增高而引起皮膚鞏膜等黃染的現象。新生兒黃疸較常見,引起的原因多而復雜且可導致膽紅素腦?。ê它S疸),常引起死亡或嚴重后遺癥。
【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
1.膽紅素生成較多 新生兒每日生成的膽紅素為成人的兩倍以上,這是由于新生兒初生時紅細胞數相對多;其壽命比成人短20~40天,且破壞快;旁路膽紅素來源多和血紅素加氧酶在生后7天內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大引起。
2.肝功能不成熟 肝細胞內 Y、Z蛋白含量低,對膽紅素攝取能力差,5~15天達到成人水平;肝細胞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UDPGT)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
3.腸肝循環(huán)特殊 新生兒剛出生時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和糞膽原。且新生兒腸道內?-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較高,將腸道內結合膽紅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結合膽紅素,后者又被腸壁吸收經肝門靜脈達肝。加重了肝的負擔。
因此,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的能力僅為成人的l%~2%,極易出現黃疽。
【新生兒黃疸分類】
(一)生理性黃疸
大部分足月兒在生后 2~3天出現黃疸,5~7 天最重,10~14天 消退,早產兒可延遲至3~4周,一般情況良好。早產兒血清膽紅素<257umol/L(15mg/dl)作為生理性黃疸的上界目前認為欠妥,因較小的早產兒即使膽紅素<171umol/L(10mg/dl)也可能發(fā)生膽紅素腦病。
(二)病理性黃疸
1.特點 ①黃疸在24h內出現;②黃疸程度重、發(fā)展快,血清膽紅素>205umol/L(12mg/dl)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③黃疸持續(xù)過久(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或退而復現,并進行性加重;④血清結合膽紅素>26umol/L(1.5mg/dl)。
2.原因
(1)感染性: ①新生兒肝炎,大多因病毒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或通過產道時被感染,以巨細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為常見;②新生兒敗血癥、尿路感染,由于細菌毒素加快紅細胞破壞、損壞肝細胞所致。
(2)非感染性: ①新生兒溶血(見本節(jié));②膽道閉鎖;③母乳性黃疸;④胎糞延遲排出;⑤遺傳性疾病如紅細胞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陷等;③藥物性黃疸如維生素K。等;①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體內出血和失水等均可加重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