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第七課時

字號: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上物質(zhì)?什么是意識?物質(zhì)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是什么?根據(jù)物質(zhì)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怎樣做?
    (設計此類問題是因為物質(zhì)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復習 一知識為上好本框題和復習全課打下基礎。)導入新課
    以上,是我們在這一課前面學習的理論知識;世界是本來就存在的客觀世界,世界的本是物質(zhì)‘物質(zhì)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俠的客觀實在。意識是客觀存在在腦中的反映,意識對物質(zhì)具有反作用。根據(jù)這一原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使主觀符合客觀。以上是唯物主義世界觀,是正確的。那么,唯心主義世界觀又是怎樣認識界本原的呢?為解決這一閡題我們學習第三節(jié)第三框。
    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分別找出課文中列舉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唯心主義思想的觀點。)
    唯物主義思想和觀點:(I)“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2)天下無獨燃之火;世間安得有無體獨知之精?”,(3)“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4)“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者神之質(zhì),神者形之用”。(5)“氣者,理之依也。” 、
    (學生閱讀后,教師用投影儀或幻燈出示唯物主義觀點,解釋(4)。)
    唯心主義思想和觀點:(l)“心外無物”;(2)“存在即被感知”;(3)“物是觀念的集合”。
    (學生閱讀后,教師用同上的方法出示唯心主義觀點。)“想一想”心外無物”“存在即被知”為什么是唯心主義的觀點?(簡單解釋,并介紹,荀子、王充、范縝、王夫之、柳宗元、王守仁、貝克萊的生平。)提問:唯物主義根本觀點和唯心主義根本觀點區(qū)別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zhì),世界上先有物質(zhì)后有意識,物質(zhì)決定識,意識是物質(zhì)的反映。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是,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是物質(zhì)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zhì)。恩格斯語錄:指出哲學的基本問題——思想和存在歐
    系問題,即意識和物質(zhì)的關系問題。
    (看漫畫。)他們分別是什么觀點?(學生回答: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觀點。)唯物主義和ÿ心主義根本觀點的分歧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1.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板書)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觀點的分歧,是圍繞物質(zhì)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而形成的。
    2.哲學的基本問題和哲學的基本派別(板書)
    (1)哲學的基本問題:物質(zhì)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板書)
    為什么物質(zhì)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呢?因為它不僅是所有哲學必須回答的問題,而且是所有哲學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物質(zhì)和意識究竟哪個是本原,物質(zhì)和意識究竟誰決定誰,是哲學基本問題重要的方面,對這一方面的回答不同,哲學的性質(zhì)就不同。由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它們才成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
    哲學的基本問題,也是實際工作中的基本問題,要真正承認物質(zhì)是本原,物質(zhì)決定意識,那就要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使主觀符合客觀。
    (2)哲學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板書)
    人類世代的實踐和科學的發(fā)展,都證明了唯物主義的正確性和唯心主義的荒謬性。(請同學們舉例。)
    唯物主義哲學經(jīng)歷了一個逐步發(fā)展提高的過程,古代唯物主義和近代唯物主義的觀點是不同的,它們的根本觀點正確,但也有缺陷,主要缺陷在哪里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講解。)
    古代唯物主義把哲學物質(zhì)概念與物質(zhì)的具體形態(tài)等同起來,近代唯物主義把哲學物質(zhì)概念與自然科學物質(zhì)概念等同起來。
    3.馬克思主義哲學產(chǎn)生的條件是什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又是什么?(思考恩格斯語錄)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l)產(chǎn)生條件:①19世紀中葉,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等客觀條件已經(jīng)具備。②馬克思、思格斯主觀努力、辛勤勞動。
    (2)理論來源:批判地吸收了人類歷一切優(yōu)秀思想。如德國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黑格爾的辯證法。創(chuàng)立了嶄新的唯物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板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因為它對世界的看法,對人類與世界關系的看法,不僅是唯物的而且是辯證的。(請同學說出物質(zhì)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不僅對自然界的觀察是既唯物又辯證的,而且對社會場史的觀察也是既唯物又辯證的。(教師幫助學生回顧本課第一節(jié)有關內(nèi)容。)(2)___馬克思主義哲學又是科學的方法論(板書)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科學地解釋了世界,解釋了人與世界的關系,更重要的還在于它科學地指出了人們應該怎樣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馬克思語錄,指出舊的唯物主義(包括唯心主義)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不知道應該把哲學運用于實踐夫改變世界。這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注重方法,而它本身就是科學的方法論。例如: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質(zhì)的觀點,不僅科學地解釋了世界的本原問題,同時,也包含著一種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的必然要求,即我們應該做到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fā)。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chǎn)生是哲學的一項革命性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科學的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指導無產(chǎn)階級解放運動中,已顯示了自己的科學性,同時,又依據(jù)實踐的發(fā)展和科學的進步,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理論,以保持自身的活力,保持自身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