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政治課備考的鮮明特征
分析近幾年來的文綜或政治高考試題,可以看出其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對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日趨理性和成熟。這就要求廣大考生在平時的復習中更加注重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一是聯(lián)系教材中的事例,以往很多學生并不注重課本中的事例,只是滿足于對教材黑體字的掌握,現在看來,處理好黑體字與楷書、小體字部分的關系相當重要。2002年高考綜合能力測試(江蘇、河南卷)試題第35題中的第③題“我國在核武器使用問題上堅持的原則”,其答案就是書上的小體字材料。在這里,并不是考試考到了,小字部分才變得重要了,而是因為課本中的事例都是經過精選的,是比較經得起推敲的典型事例,所以才不可忽視。二是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別是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用所學知識與校園內外、高三學生思想傾向相聯(lián)系,然后運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來分析。如:年末歲首,各級政府“追討農民工工資”問題,可以從社會主義本質、普遍聯(lián)系、黨的宗旨、國家機構組織和活動原則等基本原理去分析;對校園網絡利弊、中學生抗挫折教育等均可以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艱苦奮斗”的精神、內外因辯證關系等知識來分析說明。三是聯(lián)系國內、外重大時事,把社會熱點與高考考點有機結合起來,深入淺出,以此把握時代脈搏。要把以知識復習帶動社會熱點的學習和以分析社會熱點帶動知識復習結合起來。具體做法是:以某個熱點問題去分析其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一題多理法),或以某個知識點去統(tǒng)率熱點問題(一理多題法),兩種方法互相滲透,交替使用。
一題多理法。比如“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fā)射與著陸,可聯(lián)系以下原理來分析說明: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事物發(fā)展;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國際競爭的實質;國家職能;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等。
一理多題法。如運用意識能動作用原理可以說明許多熱點問題: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等。
三、培養(yǎng)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質
1.時代呼喚具有一定的科學精神、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較高人文素質的人才。近年來的高考試題都不同程度地凸現了這一要求,體現了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命題理念。這就要求考生關注國家、世界和人類的命運,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現代意識,培養(yǎng)人文精神。
2.注意學科滲透,提高綜合能力。高考命題是以“現實問題立意”的形式來體現“能力立意”原則的,而客觀事物并不是按照人安排好的學科路線進行發(fā)展的。因此,在復習時就要根據客觀事物本身發(fā)展的內在聯(lián)系,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評價和論證這些事物。
就拿文綜來說,政、史、地三個學科盡管在知識上有許多內容互相滲透,但這三個學科在能力要求上大相徑庭。地理重在考查較為形象的空間判斷和思維能力;政治考查的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歷史重在對事件的回顧和思考。文綜試題要求考生在同一單位時間內將大腦中儲存的三個學科的信息不斷地進行轉換使用,具有較大的難度;更難的是要求考生將三個不同學科的學科能力不停地變換運用。
鑒于此,我們在跨學科復習過程中,要從現實生活和歷史中選取能夠承載多個學科的學術信息,適合不同學科進行設問的情景材料,或對某些材料進行加工處理,使其內容延伸,觸及到多個學科領域,從不同的角度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對過去所學知識進行重組整合,并運用所學知識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解釋、評價、論證這些問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分析近幾年來的文綜或政治高考試題,可以看出其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對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日趨理性和成熟。這就要求廣大考生在平時的復習中更加注重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一是聯(lián)系教材中的事例,以往很多學生并不注重課本中的事例,只是滿足于對教材黑體字的掌握,現在看來,處理好黑體字與楷書、小體字部分的關系相當重要。2002年高考綜合能力測試(江蘇、河南卷)試題第35題中的第③題“我國在核武器使用問題上堅持的原則”,其答案就是書上的小體字材料。在這里,并不是考試考到了,小字部分才變得重要了,而是因為課本中的事例都是經過精選的,是比較經得起推敲的典型事例,所以才不可忽視。二是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別是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用所學知識與校園內外、高三學生思想傾向相聯(lián)系,然后運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來分析。如:年末歲首,各級政府“追討農民工工資”問題,可以從社會主義本質、普遍聯(lián)系、黨的宗旨、國家機構組織和活動原則等基本原理去分析;對校園網絡利弊、中學生抗挫折教育等均可以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艱苦奮斗”的精神、內外因辯證關系等知識來分析說明。三是聯(lián)系國內、外重大時事,把社會熱點與高考考點有機結合起來,深入淺出,以此把握時代脈搏。要把以知識復習帶動社會熱點的學習和以分析社會熱點帶動知識復習結合起來。具體做法是:以某個熱點問題去分析其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一題多理法),或以某個知識點去統(tǒng)率熱點問題(一理多題法),兩種方法互相滲透,交替使用。
一題多理法。比如“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fā)射與著陸,可聯(lián)系以下原理來分析說明: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事物發(fā)展;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國際競爭的實質;國家職能;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等。
一理多題法。如運用意識能動作用原理可以說明許多熱點問題: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等。
三、培養(yǎng)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質
1.時代呼喚具有一定的科學精神、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較高人文素質的人才。近年來的高考試題都不同程度地凸現了這一要求,體現了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命題理念。這就要求考生關注國家、世界和人類的命運,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現代意識,培養(yǎng)人文精神。
2.注意學科滲透,提高綜合能力。高考命題是以“現實問題立意”的形式來體現“能力立意”原則的,而客觀事物并不是按照人安排好的學科路線進行發(fā)展的。因此,在復習時就要根據客觀事物本身發(fā)展的內在聯(lián)系,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評價和論證這些事物。
就拿文綜來說,政、史、地三個學科盡管在知識上有許多內容互相滲透,但這三個學科在能力要求上大相徑庭。地理重在考查較為形象的空間判斷和思維能力;政治考查的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歷史重在對事件的回顧和思考。文綜試題要求考生在同一單位時間內將大腦中儲存的三個學科的信息不斷地進行轉換使用,具有較大的難度;更難的是要求考生將三個不同學科的學科能力不停地變換運用。
鑒于此,我們在跨學科復習過程中,要從現實生活和歷史中選取能夠承載多個學科的學術信息,適合不同學科進行設問的情景材料,或對某些材料進行加工處理,使其內容延伸,觸及到多個學科領域,從不同的角度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對過去所學知識進行重組整合,并運用所學知識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解釋、評價、論證這些問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