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我國古代稱為“師”,秦朝以吏為師,漢代以后多以儒為師,唐朝韓愈在《師說》一文中,提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因而“傳道、授業(yè)、解惑”6個字,明確了教師的三項任務?!缎睦韺W大詞典》“教師”詞目:“教育系統(tǒng)中知識經(jīng)驗的所有者和傳授者。其職能在于把人類社會積累的經(jīng)驗知識傳授給教育系統(tǒng)的接受者——學生,從而使他們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和行為規(guī)范,形成一定的心理結構。”所以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受到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重要的影響來自教師,這就是國家、社會既號召尊師重教,同時也對教師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道德規(guī)范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教師承擔著既光榮又艱巨的任務,必須嚴格地要求自己,各方面都能對學生起榜樣作用。這樣,就必須研究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才更行之有效,這正是教與學的心理學問題。
一、心理與心理學
(一)心理——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主觀反映。這包含兩個問題,一是心身問題,即心理與生理的關系問題。心理是在生理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生理活動是心理的物質基礎。二是心物問題,即心理與外界實物(客觀現(xiàn)實)的關系問題。心物的這種關系還可具體理解為:
第一,客觀性。外界事物是什么樣子,頭腦中反映的也是什么樣子,二者是近似的。
第二,主觀性。由于各人的知識、經(jīng)驗、興趣、世界觀的不同,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完全相同,它總是帶有個人的色彩,這是主觀性的表現(xiàn)。
第三,社會性。人是社會的一員,對人的心理影響大的是社會因素,在不同的社會,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不同,導致心理也不相同。一個人如果離開了人類的社會生活,就不會具備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現(xiàn)象是豐富多彩的,心理包括的方面很多,有低級的、高級的。有簡單的、復雜的。 關于心理的分類有兩種分類法:即三分法和二分法。
三分法:知、情、意
心理分為心理過程與個性特征,心理過程又分為認識過過程與情感過程意志過程,認識過過程表示為感知 表象 記憶 思維 想象 注意.個性特征表示為興趣 能力 氣質 性格.
二分法:認識和意向
心理分為心理過程與個性特征,心理過程又分為認識過過程與意向過程,轉而可表示分為感知、表象 記憶、思維 想象與動機、興趣 注意、情感 意志.個性特征表示為智力 能力 氣質 性格.
(二)心理學——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心理學也就是研究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征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有兩條規(guī)律:一條是心理是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客觀現(xiàn)實是心理的對象。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能力、性格等心理現(xiàn)象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里固有的。人的任何一種心理現(xiàn)象無一不是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人腦只是為產(chǎn)生心理現(xiàn)象提供可能性。只有當客觀現(xiàn)實作用于人腦時才會產(chǎn)生人的心理。
另一類規(guī)律是:心理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心理的器官。我們掌握了這一規(guī)律,就必須在教育、教學工作上等方面促進教育者和受教育—學生心理的發(fā)展。
三個特點:第一,心理學是門年輕的科學、也是一門古老的科學。第二,心理學既有自然科學的性質,也有社會科學的性質。第三,心理學既是一門理論科學、也是一門應用科學??傊睦韺W是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人所從事的一切社會實踐活動,都是需要心理學的。我們要成為教育的行家,就必須遵循心理學的規(guī)律,因此學習和掌握心理學就勢在必行。
二、教師的心理品質
(一)人的心理現(xiàn)象的多樣性 人的心理現(xiàn)象不僅有人類共同的、一致的一面、而且還有因人而異、互不相同的一面。比如:在認識事物時,有的人認識深刻,有人膚淺;有人記得快,有人記得慢,有人記得牢,有人忘得快。在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上,有人熱忱,有人冷淡,有人容易激動,可事過則淡漠,有人表面上平淡.而感情深沉。在行動上,有人勇敢頑強,有人則怯懦軟弱;有人有毅力、有恒心,有人則半途而廢;有人踏實,勤懇,有人輕浮、怠惰;有人謙虛、謹慎,有人高傲自大——真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心理不同,就如同人的面貌不相同一樣),人的心理是千差萬別的。這就有個人的心理品質問題 。
(二)心理品質 心理品質是一個人在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個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本質特征。在、教育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不僅依靠教師的專業(yè)專門知識,也有賴于教師的心理品質。心理品質的好壞,也同樣影響著個人的工作、生活等方面,亦同樣影響著個人的家庭。換句話說,心理品質的好壞,影響著個人在社會舞臺上扮演的各種角色。
(三)教師的心理品質 教師應該不斷培養(yǎng)發(fā)展自己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心理品質。教師的心理品質,包含哪些內容呢?這有教師的注意、情感、意志、興趣和個性、教師的能力、動機等方面。
1.教師的注意
所謂注意就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注意的指向就是指在每一瞬間、人的心理活動有選擇地指向的對象,而同時離開其他的對象。注意的集中,就是人的心理活動貫注于某一事物,也就是說注意不僅是有選擇地指向某一事物,而且要用全部的精力來對待這一事物,使活動不斷深入下去。人的注意品質有:
(1)注意的相對穩(wěn)定性;
(2)注意的范圍;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轉移。
良好的注意品質也是教師有效工作的必要條件。有經(jīng)驗的教師站住講臺上,能注意到全班所有學生活動的情況。這就是所謂注意的范圍。注意的范圍是穩(wěn)定在一定時間內的范圍。注意穩(wěn)定性的類型有:
(1)外界穩(wěn)定型;
(2)內向穩(wěn)定型;
(3)混合穩(wěn)定型(這是理想的)。
注意的分配是指一個人除了能把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動主要地指向而且集中于某一事物的以外,同時又能把自己的有關心理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分配到其他事物的特殊能力。注意的轉移是指一個善于把自己的有關心理活動有意識地、而且迅速地從某一事物轉向并集中于當時所指向集中的另一事物的能力。
2.教師的意志
意志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的、制訂計劃、采取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xiàn)目的的心理過程。 一個教師要想深刻地影響學生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難、需要教師有一個優(yōu)良的意志品質。這包括目的堅定性;教師的堅決、果斷和不屈不撓的堅定信念;教師的沉著、自制、耐心和行為一貫的堅持性。
3.教師的情感
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我們稱為情感或情緒。教師良好的情感品質(愛,豐富和樂觀向上)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有著直接影響,是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品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4.教師的興趣
興趣是個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態(tài)度和傾向。興趣在人的心理行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時,便會對該事物產(chǎn)生特別的注意、也對該事物觀察敏銳、記憶牢固、思維活躍、情感濃厚。興趣是足以表現(xiàn)一個人的個性的一類心理特征。不同的人在他們的興趣方面是會表現(xiàn)出很大的個別差異的。而這種個別差異常在興趣的傾向性、廣博性、持久性和效能性等品質方面有所表現(xiàn)。教師的職業(yè)特征要求他們對許多事物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廣闊而豐富的求知興趣和對教育工作的興趣,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動力之一。 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會有強烈的工作熱情,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并力爭做出成績。這種興趣促使教師積極地去擴展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仔細認真地、充滿熱情地工作.
5.教師的個性 個性又稱為人格,是指一個人的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即一個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它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個性傾向性。如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等;
第二,個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氣質、性格;
第三,個性自我調節(jié)。如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控制。
人的個性具有下列品質:
(1)個性傾向性。
(2)個性的復雜性。
(3)個性的獨特性。
(4)個性的穩(wěn)定性。
(5)個性的積極性。
教師的個性品質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是及時見效的??紎試/大教師積極熱忱的態(tài)度,能夠使師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積極影響。
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優(yōu)良個性品質有:
(1)行為動機和行為目標的個性心理品質——熱愛學習、熱愛專業(yè)、熱愛職業(yè)、熱愛學生,即有熱愛教育事業(yè)之心。
(2)興趣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追求新知識、捕捉新信息、傾聽不同意見、勇于發(fā)表看法,熱衷于社交活動,習慣于自我表現(xiàn),即在輸入和輸 出上都顯示出高度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情緒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豁達、容人、幽默、坦直、隨和、情緒平靜不易波動。考|試/大
(4)意志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深思、慎獨、反省、自制、勇于自我批評、勇于承認失敗并不屈不撓地尋找達到目的新途徑、即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
(5)道德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誠實、勤奮、公正、廉潔。堅持原則、追求平等、具有獻身精神,在倫理道德上能夠辨別善與惡和自覺地遵守。
(6)能力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具有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開拓能力等。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個性具有深遠的影響。歷許多卓有成就的杰出人物在自己的學生時代都曾得益于他們的教師。
三、教師的心理健康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師進行教育工作的基礎。重視心理健康,對于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和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心理健康的標準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提出的標準是:
(1)有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覺是良好的;情緒是穩(wěn)定的,且積極情緒多于消極情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愛、自信,有自知之明。
(2)一個人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能受到他人的歡迎和信任。
(3)心理健康的人,對未來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并能切合實際地不斷進取,有理想和事業(yè)上的追求。
我國心理學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是:
①智力正常;
②情緒健康;
③意志健全;
④行為協(xié)調;
⑤人際關系適應;
⑥行為反應適度;
⑦心理活動特點與年齡相符。
(二)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志 我國心理學者從六個方面提出了教師心理健康的指標:
(1)教師角色的認識。
(2)健康的教育心理環(huán)境。
(3)教育獨創(chuàng)性。
(4)抗教育焦慮。
(5)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
(6)教育環(huán)境的適應與改造。
(三)教師心理健康的意義
(1)它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
(2)它是教師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
(3)它是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需要。
四、結束語
教師是一個光榮的職業(y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尊師重教的氛圍將會愈來愈濃,教師的社會地位會不斷地提高。良好的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良好的教師心理品質是成為一個好教師的必要而充分的條件。然而成為一個優(yōu)秀而又成功的教師,上述條件還不是完備的,還有一個環(huán)境問題,即教育環(huán)境問題,這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也就是客觀環(huán)境。借用一句話說,天地人和,缺一不可。挑戰(zhàn)與機遇同在,天道酬勤,教師是一個永恒且又且受人尊敬的職業(yè)!
教師承擔著既光榮又艱巨的任務,必須嚴格地要求自己,各方面都能對學生起榜樣作用。這樣,就必須研究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才更行之有效,這正是教與學的心理學問題。
一、心理與心理學
(一)心理——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主觀反映。這包含兩個問題,一是心身問題,即心理與生理的關系問題。心理是在生理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生理活動是心理的物質基礎。二是心物問題,即心理與外界實物(客觀現(xiàn)實)的關系問題。心物的這種關系還可具體理解為:
第一,客觀性。外界事物是什么樣子,頭腦中反映的也是什么樣子,二者是近似的。
第二,主觀性。由于各人的知識、經(jīng)驗、興趣、世界觀的不同,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完全相同,它總是帶有個人的色彩,這是主觀性的表現(xiàn)。
第三,社會性。人是社會的一員,對人的心理影響大的是社會因素,在不同的社會,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不同,導致心理也不相同。一個人如果離開了人類的社會生活,就不會具備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現(xiàn)象是豐富多彩的,心理包括的方面很多,有低級的、高級的。有簡單的、復雜的。 關于心理的分類有兩種分類法:即三分法和二分法。
三分法:知、情、意
心理分為心理過程與個性特征,心理過程又分為認識過過程與情感過程意志過程,認識過過程表示為感知 表象 記憶 思維 想象 注意.個性特征表示為興趣 能力 氣質 性格.
二分法:認識和意向
心理分為心理過程與個性特征,心理過程又分為認識過過程與意向過程,轉而可表示分為感知、表象 記憶、思維 想象與動機、興趣 注意、情感 意志.個性特征表示為智力 能力 氣質 性格.
(二)心理學——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心理學也就是研究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征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有兩條規(guī)律:一條是心理是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客觀現(xiàn)實是心理的對象。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能力、性格等心理現(xiàn)象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里固有的。人的任何一種心理現(xiàn)象無一不是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人腦只是為產(chǎn)生心理現(xiàn)象提供可能性。只有當客觀現(xiàn)實作用于人腦時才會產(chǎn)生人的心理。
另一類規(guī)律是:心理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心理的器官。我們掌握了這一規(guī)律,就必須在教育、教學工作上等方面促進教育者和受教育—學生心理的發(fā)展。
三個特點:第一,心理學是門年輕的科學、也是一門古老的科學。第二,心理學既有自然科學的性質,也有社會科學的性質。第三,心理學既是一門理論科學、也是一門應用科學??傊睦韺W是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人所從事的一切社會實踐活動,都是需要心理學的。我們要成為教育的行家,就必須遵循心理學的規(guī)律,因此學習和掌握心理學就勢在必行。
二、教師的心理品質
(一)人的心理現(xiàn)象的多樣性 人的心理現(xiàn)象不僅有人類共同的、一致的一面、而且還有因人而異、互不相同的一面。比如:在認識事物時,有的人認識深刻,有人膚淺;有人記得快,有人記得慢,有人記得牢,有人忘得快。在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上,有人熱忱,有人冷淡,有人容易激動,可事過則淡漠,有人表面上平淡.而感情深沉。在行動上,有人勇敢頑強,有人則怯懦軟弱;有人有毅力、有恒心,有人則半途而廢;有人踏實,勤懇,有人輕浮、怠惰;有人謙虛、謹慎,有人高傲自大——真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心理不同,就如同人的面貌不相同一樣),人的心理是千差萬別的。這就有個人的心理品質問題 。
(二)心理品質 心理品質是一個人在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個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本質特征。在、教育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不僅依靠教師的專業(yè)專門知識,也有賴于教師的心理品質。心理品質的好壞,也同樣影響著個人的工作、生活等方面,亦同樣影響著個人的家庭。換句話說,心理品質的好壞,影響著個人在社會舞臺上扮演的各種角色。
(三)教師的心理品質 教師應該不斷培養(yǎng)發(fā)展自己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心理品質。教師的心理品質,包含哪些內容呢?這有教師的注意、情感、意志、興趣和個性、教師的能力、動機等方面。
1.教師的注意
所謂注意就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注意的指向就是指在每一瞬間、人的心理活動有選擇地指向的對象,而同時離開其他的對象。注意的集中,就是人的心理活動貫注于某一事物,也就是說注意不僅是有選擇地指向某一事物,而且要用全部的精力來對待這一事物,使活動不斷深入下去。人的注意品質有:
(1)注意的相對穩(wěn)定性;
(2)注意的范圍;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轉移。
良好的注意品質也是教師有效工作的必要條件。有經(jīng)驗的教師站住講臺上,能注意到全班所有學生活動的情況。這就是所謂注意的范圍。注意的范圍是穩(wěn)定在一定時間內的范圍。注意穩(wěn)定性的類型有:
(1)外界穩(wěn)定型;
(2)內向穩(wěn)定型;
(3)混合穩(wěn)定型(這是理想的)。
注意的分配是指一個人除了能把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動主要地指向而且集中于某一事物的以外,同時又能把自己的有關心理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分配到其他事物的特殊能力。注意的轉移是指一個善于把自己的有關心理活動有意識地、而且迅速地從某一事物轉向并集中于當時所指向集中的另一事物的能力。
2.教師的意志
意志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的、制訂計劃、采取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xiàn)目的的心理過程。 一個教師要想深刻地影響學生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難、需要教師有一個優(yōu)良的意志品質。這包括目的堅定性;教師的堅決、果斷和不屈不撓的堅定信念;教師的沉著、自制、耐心和行為一貫的堅持性。
3.教師的情感
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我們稱為情感或情緒。教師良好的情感品質(愛,豐富和樂觀向上)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有著直接影響,是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品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4.教師的興趣
興趣是個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態(tài)度和傾向。興趣在人的心理行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時,便會對該事物產(chǎn)生特別的注意、也對該事物觀察敏銳、記憶牢固、思維活躍、情感濃厚。興趣是足以表現(xiàn)一個人的個性的一類心理特征。不同的人在他們的興趣方面是會表現(xiàn)出很大的個別差異的。而這種個別差異常在興趣的傾向性、廣博性、持久性和效能性等品質方面有所表現(xiàn)。教師的職業(yè)特征要求他們對許多事物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廣闊而豐富的求知興趣和對教育工作的興趣,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動力之一。 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會有強烈的工作熱情,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并力爭做出成績。這種興趣促使教師積極地去擴展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仔細認真地、充滿熱情地工作.
5.教師的個性 個性又稱為人格,是指一個人的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即一個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它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個性傾向性。如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等;
第二,個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氣質、性格;
第三,個性自我調節(jié)。如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控制。
人的個性具有下列品質:
(1)個性傾向性。
(2)個性的復雜性。
(3)個性的獨特性。
(4)個性的穩(wěn)定性。
(5)個性的積極性。
教師的個性品質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是及時見效的??紎試/大教師積極熱忱的態(tài)度,能夠使師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積極影響。
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優(yōu)良個性品質有:
(1)行為動機和行為目標的個性心理品質——熱愛學習、熱愛專業(yè)、熱愛職業(yè)、熱愛學生,即有熱愛教育事業(yè)之心。
(2)興趣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追求新知識、捕捉新信息、傾聽不同意見、勇于發(fā)表看法,熱衷于社交活動,習慣于自我表現(xiàn),即在輸入和輸 出上都顯示出高度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情緒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豁達、容人、幽默、坦直、隨和、情緒平靜不易波動。考|試/大
(4)意志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深思、慎獨、反省、自制、勇于自我批評、勇于承認失敗并不屈不撓地尋找達到目的新途徑、即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
(5)道德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誠實、勤奮、公正、廉潔。堅持原則、追求平等、具有獻身精神,在倫理道德上能夠辨別善與惡和自覺地遵守。
(6)能力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具有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開拓能力等。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個性具有深遠的影響。歷許多卓有成就的杰出人物在自己的學生時代都曾得益于他們的教師。
三、教師的心理健康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師進行教育工作的基礎。重視心理健康,對于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和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心理健康的標準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提出的標準是:
(1)有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覺是良好的;情緒是穩(wěn)定的,且積極情緒多于消極情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愛、自信,有自知之明。
(2)一個人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能受到他人的歡迎和信任。
(3)心理健康的人,對未來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并能切合實際地不斷進取,有理想和事業(yè)上的追求。
我國心理學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是:
①智力正常;
②情緒健康;
③意志健全;
④行為協(xié)調;
⑤人際關系適應;
⑥行為反應適度;
⑦心理活動特點與年齡相符。
(二)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志 我國心理學者從六個方面提出了教師心理健康的指標:
(1)教師角色的認識。
(2)健康的教育心理環(huán)境。
(3)教育獨創(chuàng)性。
(4)抗教育焦慮。
(5)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
(6)教育環(huán)境的適應與改造。
(三)教師心理健康的意義
(1)它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
(2)它是教師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
(3)它是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需要。
四、結束語
教師是一個光榮的職業(y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尊師重教的氛圍將會愈來愈濃,教師的社會地位會不斷地提高。良好的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良好的教師心理品質是成為一個好教師的必要而充分的條件。然而成為一個優(yōu)秀而又成功的教師,上述條件還不是完備的,還有一個環(huán)境問題,即教育環(huán)境問題,這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也就是客觀環(huán)境。借用一句話說,天地人和,缺一不可。挑戰(zhàn)與機遇同在,天道酬勤,教師是一個永恒且又且受人尊敬的職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