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個性問題咨詢案例六:攻擊性行為

字號:

一個父親知道自己的兒子在學??倫鄞蛉?,要不就動手搶別人的東西,要不就趁同學不注意時推他一把,甚至公開挑釁,追著同學打,這個父親不以為然地對教師說:“這孩子就是頑皮?!鞭D(zhuǎn)過臉來,這個父親對別人說:“我孩子就是勇敢,這樣才不被人欺負。”
    [分析]
    攻擊性也叫侵犯性,指的是個體有故意侵害他人的傾向性,不僅包括外顯的攻擊性行為,而且包括隱性的攻擊或侵犯他人的意圖。父母絕不可縱容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否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益固化,最終會導致嚴重的個性偏差。小學生由于好動,常有攻擊性行為發(fā)生,尤其是男生。但他們的攻擊性行為常常是工具性的,即為了達到非直接傷害他人的其他目標,如為了搶東西,很少是敵對的,即以直接傷害他人為目標。所以教師、家長在糾正小學生攻擊性行為時,要分清性質(zhì)、找出原因:是對別人產(chǎn)生了敵意還是內(nèi)心受了壓抑?是受了欺負還是因為嫉妒別人?再有針對性地處理。
    [方法]
    1.讓小學生明白攻擊別人是不文明的行為,同學之間應當相互關(guān)心、團結(jié)友愛,有了矛盾應該通過商量、說理來解決。
    2.如果小學生是因為內(nèi)心過度壓抑,需要用攻擊性行為來發(fā)泄,教師可以幫助小學生轉(zhuǎn)移注意力,即轉(zhuǎn)移小學生的攻擊目標,使之把敵意轉(zhuǎn)向一般的物品。
    3.如果是嫉妒心導致的攻擊性行為,要看到嫉妒心常伴隨自卑感產(chǎn)生,認為別人在某方面確實比自己強而自己又確實趕不上人家時產(chǎn)生的,教師要針對這種心態(tài)加以疏導,解除對嫉妒對象的敵意,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
    4.教師要與家長多溝通,讓家長明確攻擊性的危害,可能造成粗暴、虐待的個性,但又不能簡單用批評、體罰來強行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