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題“提出對策(方案)”與第三題“解決問題”的聯(lián)系在于三點:
一、從出發(fā)點來說,提出對策(方案)和解決問題都是對給定事實中反映的主要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
二、從過程來說,都講求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都要求在理論上合乎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事物內有邏輯,在實踐中都可以執(zhí)行。
三、從結果來說,都是為了使事實由非常態(tài)進入常態(tài),都是使事實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
其區(qū)別也同樣有三點:
一、從職能歸口方面來看,二者的出發(fā)點有所不一。前者站在組織的角度來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后者是以特定身份出發(fā)來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在考試中,第二題的作者身份相對自由,如2001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第二題的要求是“假定你是某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請你就PPA風波所引發(fā)的問題提出善后處理意見?!币簿褪钦f,考生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職能部門來談,既可以從主管部門來談,也可以從協(xié)管部門來談。其主體是寬泛的,只要從公務員的角度出發(fā)即順理成章。
而在第三題的作文中,對論者的主體身份要求是嚴格的,經(jīng)常是以相對具體部門的人員身份來談問題,所以看問題的立場、角度就有較強的限定性。如2003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第三題“情景之二”就要求從“作為上一級安全生產(chǎn)監(jiān)督機構的主要負責人”角度“在當?shù)仉娨暸_專題節(jié)目中的講話?!倍?004年則要求“你作為市交通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其主體是限定的,必須從特定部門,特別是領導人的角度出發(fā)來論述問題。
二、從要求來看,第二題提出對策“注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加以文字篇幅簡短,理論的可行性常常蘊含在行動的可操作性里,它通過歸口的管理職能劃分、合理的措施安排、恰當?shù)膶嵤┦侄蔚葋眢w現(xiàn),一般不闡述理論,以務實的方式出現(xiàn)。
而第三題的論證要求“觀點明確,論證有力”則要求既要*又要務實,要將理論和事實完美地結合起來,對其所提出的解決方法,都應當有一定的理論支持。
三、從表現(xiàn)形式來講,第二題的對策常用“主管部門干什么”、“協(xié)管部門一干什么”、“協(xié)管部門二干什么”、“協(xié)管部門三干什么”、“新聞宣傳部門干什么”這種由主到次的方式來排列對策。
而第三題的論證要求“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等,所以論證過程中更常用先*后務實,先理論后實踐,先抽象后形象,先主體后客體,先主要后次要等方式來進行。句子順序和詞語順序嚴格按照重要到次要的內在規(guī)律排列。
關于申論的三道題之間的異同,我想在此基礎申而論之。作為申論考試來說,它是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來測查考生的能力的。我們以用圖表來區(qū)別。
圖表一
將申論作為考試科目,充分顯示了國家人事部的良苦用心。對多個學科知識的運用,使得申論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以寫作學、管理學、政治學為主要學科基礎的申論學,還充分吸收了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的營養(yǎng),形成自己邊緣性、綜合性的學科特征。每一部分都有比較嚴格的外在形式要求和內在邏輯要求,將申論這門全是主觀性試題的考試科目在具有靈活性的同時又具有原則性。
從上圖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公務員要有廣泛的知識基礎和運用能力。寫作學是申論的手段和工具,管理學是申論的核心,政治學是申論的基礎。寫作學中不同表達方式的運用,是檢驗一個將考生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國家公務員的重要方式。行政機關工作中,辦文辦會辦事是其三大類事情。辦文首當其沖,具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字駕馭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以是部分崗位如辦公室、檔案室、研究室等招考公務員還要另外加試寫作。
而管理國家事務是公務員的基本職責,所以管理學是申論檢測的核心。一個優(yōu)秀的公務員,既要學會管,使事實朝著自己預期的方向運行,更要學會理,使事物之間的關系暢通,發(fā)揮資源的潛在優(yōu)勢。但公務員畢竟是行政者,要將人民交給他們的行政權力付諸實施,所以說到底他還必須要有讓社會穩(wěn)定的能力。而社會是發(fā)展變化的,這種穩(wěn)定是在變化中的穩(wěn)定。所以我們常講要處理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三者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對每一個公務員的能力要求。
公務員要有定位意識。作為公務員,處在辦公室辦公事,所謂公者,反私(厶)為公是也。所以公務員要站在行政機關的立場,以公共組織的立場、觀點、態(tài)度看等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謂務者,事務也,既要務實,也要*。所以胡錦濤同志反復強調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就是從實和虛兩個方面來講的。所謂員者,普通一員是也,公務員要把自己置身于普通人民當中,隨時記住自己是人民的一員,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個人特殊的利益。
公務員還要有錯位意識。公務員一方面要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盡心盡職,同時還作為領導的能力的延伸,要為領導考慮一些問題,所以公務員既要能站在自身的角度考慮問題,也要能站在領導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公務員在考慮問題時,要從微觀著手,中觀著想,宏眼著眼,把自己作為領導和人民之間的橋梁和紐帶。
一、從出發(fā)點來說,提出對策(方案)和解決問題都是對給定事實中反映的主要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
二、從過程來說,都講求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都要求在理論上合乎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事物內有邏輯,在實踐中都可以執(zhí)行。
三、從結果來說,都是為了使事實由非常態(tài)進入常態(tài),都是使事實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
其區(qū)別也同樣有三點:
一、從職能歸口方面來看,二者的出發(fā)點有所不一。前者站在組織的角度來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后者是以特定身份出發(fā)來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在考試中,第二題的作者身份相對自由,如2001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第二題的要求是“假定你是某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請你就PPA風波所引發(fā)的問題提出善后處理意見?!币簿褪钦f,考生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職能部門來談,既可以從主管部門來談,也可以從協(xié)管部門來談。其主體是寬泛的,只要從公務員的角度出發(fā)即順理成章。
而在第三題的作文中,對論者的主體身份要求是嚴格的,經(jīng)常是以相對具體部門的人員身份來談問題,所以看問題的立場、角度就有較強的限定性。如2003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第三題“情景之二”就要求從“作為上一級安全生產(chǎn)監(jiān)督機構的主要負責人”角度“在當?shù)仉娨暸_專題節(jié)目中的講話?!倍?004年則要求“你作為市交通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其主體是限定的,必須從特定部門,特別是領導人的角度出發(fā)來論述問題。
二、從要求來看,第二題提出對策“注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加以文字篇幅簡短,理論的可行性常常蘊含在行動的可操作性里,它通過歸口的管理職能劃分、合理的措施安排、恰當?shù)膶嵤┦侄蔚葋眢w現(xiàn),一般不闡述理論,以務實的方式出現(xiàn)。
而第三題的論證要求“觀點明確,論證有力”則要求既要*又要務實,要將理論和事實完美地結合起來,對其所提出的解決方法,都應當有一定的理論支持。
三、從表現(xiàn)形式來講,第二題的對策常用“主管部門干什么”、“協(xié)管部門一干什么”、“協(xié)管部門二干什么”、“協(xié)管部門三干什么”、“新聞宣傳部門干什么”這種由主到次的方式來排列對策。
而第三題的論證要求“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等,所以論證過程中更常用先*后務實,先理論后實踐,先抽象后形象,先主體后客體,先主要后次要等方式來進行。句子順序和詞語順序嚴格按照重要到次要的內在規(guī)律排列。
關于申論的三道題之間的異同,我想在此基礎申而論之。作為申論考試來說,它是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來測查考生的能力的。我們以用圖表來區(qū)別。
圖表一
將申論作為考試科目,充分顯示了國家人事部的良苦用心。對多個學科知識的運用,使得申論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以寫作學、管理學、政治學為主要學科基礎的申論學,還充分吸收了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的營養(yǎng),形成自己邊緣性、綜合性的學科特征。每一部分都有比較嚴格的外在形式要求和內在邏輯要求,將申論這門全是主觀性試題的考試科目在具有靈活性的同時又具有原則性。
從上圖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公務員要有廣泛的知識基礎和運用能力。寫作學是申論的手段和工具,管理學是申論的核心,政治學是申論的基礎。寫作學中不同表達方式的運用,是檢驗一個將考生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國家公務員的重要方式。行政機關工作中,辦文辦會辦事是其三大類事情。辦文首當其沖,具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字駕馭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以是部分崗位如辦公室、檔案室、研究室等招考公務員還要另外加試寫作。
而管理國家事務是公務員的基本職責,所以管理學是申論檢測的核心。一個優(yōu)秀的公務員,既要學會管,使事實朝著自己預期的方向運行,更要學會理,使事物之間的關系暢通,發(fā)揮資源的潛在優(yōu)勢。但公務員畢竟是行政者,要將人民交給他們的行政權力付諸實施,所以說到底他還必須要有讓社會穩(wěn)定的能力。而社會是發(fā)展變化的,這種穩(wěn)定是在變化中的穩(wěn)定。所以我們常講要處理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三者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對每一個公務員的能力要求。
公務員要有定位意識。作為公務員,處在辦公室辦公事,所謂公者,反私(厶)為公是也。所以公務員要站在行政機關的立場,以公共組織的立場、觀點、態(tài)度看等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謂務者,事務也,既要務實,也要*。所以胡錦濤同志反復強調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就是從實和虛兩個方面來講的。所謂員者,普通一員是也,公務員要把自己置身于普通人民當中,隨時記住自己是人民的一員,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個人特殊的利益。
公務員還要有錯位意識。公務員一方面要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盡心盡職,同時還作為領導的能力的延伸,要為領導考慮一些問題,所以公務員既要能站在自身的角度考慮問題,也要能站在領導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公務員在考慮問題時,要從微觀著手,中觀著想,宏眼著眼,把自己作為領導和人民之間的橋梁和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