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00456
一、填空題(每空1 分,共20 分)
1.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形成發(fā)展的第二個時期即以分析為主的發(fā)展時期,______________思想開始
成為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的理論基礎,______________方法進入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視野,為考察教
育問題提供了客觀基礎。
2.史料評鑒通過兩種途徑(方法)進行:一是______________,它主要確定史料的真?zhèn)位蛘鎸嵭?;二?BR> ______________,它主要確定史料的客觀性、可靠性。
3.按照調查手段劃分,教育調查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測量調查、調查表法(填
表調查)等類型。
4.根據(jù)斯蒂文斯對測量層次的分類,把學生學科學習成績評定為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這種
測量屬于______________,而用百分制來測定學生學科學習成績則屬于______________。
5.按實驗控制程度,教育實驗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真實驗三類。
6.假設演繹是以______________為前提的演繹,教育實驗研究中的______________就是一種假設演
繹,其正確性要通過實踐檢驗、理論論證或邏輯檢驗。
7.分類法大致可分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兩種。
8.教育理論的邏輯形式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兩個基本因素所組成。
9.統(tǒng)計推斷的基本依據(jù)是數(shù)據(jù)的______________特征,當我們說在0.05 和0.01 的顯著性水平上兩個
總體參數(shù)差異顯著與否,這實際上意味著,我們在得出結論時犯錯誤的可能性分別是______________。
10.對教育科學研究結果的評價主要從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兩個方面進行。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2 分,共20 分)
1.研究結果涉及研究的內在效度,回答的問題是“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的研究屬于( )
研究水平。
A.遷移推廣 B.探究原因
C.直覺觀察 D.理論研究
2.在教育研究的多種類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絕對的“優(yōu)方法”,研究方法的選擇(首先)取決于( )。
A.研究時間 B.研究對象
C.研究目的 D.研究內容
3.歷史研究法有歷史性、具體性和以( )為主的特點。
A.邏輯分析法 B.歷史文獻法
C.階級分析法 D.歷史分析法
4.訪談過程的標準化是( )訪談調查顯著的特點。
A.結構性 B.重復性
C.集體性 D.系統(tǒng)性
5.使每個實驗對象輪流分配到不同水平的自變量或接受不同的自變量處理,即每個對象都經(jīng)受整個
實驗的各種實驗處理,這種實驗設計是( )。
A.組間設計 B.組內設計
C.單組設計 D.同組設計
6.一般來說,測驗題目難度應控制在( )之間。
A. 0.10~0.90 B. 0.70~0.80
C. 0.30~0.70 D. 0.20~0.80
7.在科學,首先提出“實驗科學”概念的是( )。
A.達·芬奇 B.羅吉爾·培根
C.伽利略 D.弗蘭西斯·培根
8.實驗研究的不斷深入,進而形成理論,這一過程實際存在著三個不同水平的發(fā)展階段即“( )”。
A.探索—驗證—確認 B.確認—驗證—探索
C.確認—探索—驗證 D.探索—確認—驗證
9.表示連續(xù)型的數(shù)據(jù)資料,且反映不同數(shù)據(jù)的頻數(shù)分布情況,宜選用的統(tǒng)計圖是( )。
A.條形圖 B.圓形圖
C.線形圖 D.直方圖
10.以教育理論為主的科研成果主要以分析和闡述對某一問題的( )為主要內容。
A.實踐性認識 B.普遍性認識
C.理論性認識 D.整體性認識
一、填空題(每空1 分,共20 分)
1.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形成發(fā)展的第二個時期即以分析為主的發(fā)展時期,______________思想開始
成為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的理論基礎,______________方法進入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視野,為考察教
育問題提供了客觀基礎。
2.史料評鑒通過兩種途徑(方法)進行:一是______________,它主要確定史料的真?zhèn)位蛘鎸嵭?;二?BR> ______________,它主要確定史料的客觀性、可靠性。
3.按照調查手段劃分,教育調查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測量調查、調查表法(填
表調查)等類型。
4.根據(jù)斯蒂文斯對測量層次的分類,把學生學科學習成績評定為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這種
測量屬于______________,而用百分制來測定學生學科學習成績則屬于______________。
5.按實驗控制程度,教育實驗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真實驗三類。
6.假設演繹是以______________為前提的演繹,教育實驗研究中的______________就是一種假設演
繹,其正確性要通過實踐檢驗、理論論證或邏輯檢驗。
7.分類法大致可分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兩種。
8.教育理論的邏輯形式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兩個基本因素所組成。
9.統(tǒng)計推斷的基本依據(jù)是數(shù)據(jù)的______________特征,當我們說在0.05 和0.01 的顯著性水平上兩個
總體參數(shù)差異顯著與否,這實際上意味著,我們在得出結論時犯錯誤的可能性分別是______________。
10.對教育科學研究結果的評價主要從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兩個方面進行。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2 分,共20 分)
1.研究結果涉及研究的內在效度,回答的問題是“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的研究屬于( )
研究水平。
A.遷移推廣 B.探究原因
C.直覺觀察 D.理論研究
2.在教育研究的多種類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絕對的“優(yōu)方法”,研究方法的選擇(首先)取決于( )。
A.研究時間 B.研究對象
C.研究目的 D.研究內容
3.歷史研究法有歷史性、具體性和以( )為主的特點。
A.邏輯分析法 B.歷史文獻法
C.階級分析法 D.歷史分析法
4.訪談過程的標準化是( )訪談調查顯著的特點。
A.結構性 B.重復性
C.集體性 D.系統(tǒng)性
5.使每個實驗對象輪流分配到不同水平的自變量或接受不同的自變量處理,即每個對象都經(jīng)受整個
實驗的各種實驗處理,這種實驗設計是( )。
A.組間設計 B.組內設計
C.單組設計 D.同組設計
6.一般來說,測驗題目難度應控制在( )之間。
A. 0.10~0.90 B. 0.70~0.80
C. 0.30~0.70 D. 0.20~0.80
7.在科學,首先提出“實驗科學”概念的是( )。
A.達·芬奇 B.羅吉爾·培根
C.伽利略 D.弗蘭西斯·培根
8.實驗研究的不斷深入,進而形成理論,這一過程實際存在著三個不同水平的發(fā)展階段即“( )”。
A.探索—驗證—確認 B.確認—驗證—探索
C.確認—探索—驗證 D.探索—確認—驗證
9.表示連續(xù)型的數(shù)據(jù)資料,且反映不同數(shù)據(jù)的頻數(shù)分布情況,宜選用的統(tǒng)計圖是( )。
A.條形圖 B.圓形圖
C.線形圖 D.直方圖
10.以教育理論為主的科研成果主要以分析和闡述對某一問題的( )為主要內容。
A.實踐性認識 B.普遍性認識
C.理論性認識 D.整體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