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月份發(fā)生的匯兌計算如下:
7月份發(fā)生的匯兌損益凈額為32000元,其中應計入7月份財務費用的匯兌損失為44000元。計算過程如下:
銀行存款賬戶的匯兌損失
[(100000×8.25+500000×8.24+300000×8.20)-200000×8.21]-700000×8.20=23000(元)
應收賬款賬戶的匯兌損失
(500000×8.25+200000×8.22-301000×8.20)-400000×8.20=29000(元)
應付賬款賬戶的匯兌收益計入財務費用的部分;即償還6月份發(fā)生的應付賬款的匯兌收益200000×8.25-200000×8.21=8000(元)
根據(jù)上述計算,計入財務費用的匯兌凈損失為44000元。
②計入在建工程的匯兌損益,即為購買機器設備的應付賬款的匯兌收益
400000×(8.23-8.20)=12000元
(3)記錄期末相關匯兌損益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付賬款20000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44000
貸:銀行存款23000
應收賬款29000
在建工程12000
依據(jù):《會計》第320—323頁。
2.甲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度實現(xiàn)凈利潤1000000元,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按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5%計提法定公益金。該公司所得稅采用債務法核算。有關事項如下:
(1)考慮到技術進步因素,自1999年1月1日起將一套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年限改為5年。該套設備系1996年12月28日購入并投入使用,原價為81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8年,預計凈殘值為10000元,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按稅法規(guī)定,該套設備的使用年限為8年,并按直線法計提折舊。
(2)1999年底發(fā)現(xiàn)如下差錯:
①1999年2月份購入一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價款6000元,誤記為固定資產(chǎn),至年底已提折舊600元計入管理費用。甲公司對低值易耗品采用領用時一次攤銷的方法,至年底該批低值易耗品已被管理部門領用50%。
②1998年三月3日購入的一項專利權,價款15000元,會計和稅法規(guī)定的攤銷期均為15年,但1999年未予攤銷。
③1998年11月3日銷售的一批產(chǎn)品,符合銷售收入確認條件,已經(jīng)確認收入300000元,但銷售成本250000元尚未結轉,在計算1998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時也未扣除該項銷售成本。
要求:
(1)計算1999年該套辦公自動化設備應計提的折舊額,以及上述會計估計變更對1999年度所得稅費用和凈利潤的影響額,并列出計算過程。
(2)編制上述會計差錯更正相關的會計分錄(不考慮所作分錄對所得稅。期末結轉損益類科目的影響。涉及應交稅金的,應寫出明細科目)
答案:
(1)原年折舊額=(810000-10000)÷8=100000(元)
已提折舊=100000×2=200000(元)
1999年應計提折舊=(810000-10000-200000)÷(5-2)=200000(元)
對1999年度所得稅費用影響額=(200000-100000)×33%=33000(元)
對1999年度凈利潤的影響額=200000-100000-33000=67000(元)
7月份發(fā)生的匯兌損益凈額為32000元,其中應計入7月份財務費用的匯兌損失為44000元。計算過程如下:
銀行存款賬戶的匯兌損失
[(100000×8.25+500000×8.24+300000×8.20)-200000×8.21]-700000×8.20=23000(元)
應收賬款賬戶的匯兌損失
(500000×8.25+200000×8.22-301000×8.20)-400000×8.20=29000(元)
應付賬款賬戶的匯兌收益計入財務費用的部分;即償還6月份發(fā)生的應付賬款的匯兌收益200000×8.25-200000×8.21=8000(元)
根據(jù)上述計算,計入財務費用的匯兌凈損失為44000元。
②計入在建工程的匯兌損益,即為購買機器設備的應付賬款的匯兌收益
400000×(8.23-8.20)=12000元
(3)記錄期末相關匯兌損益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付賬款20000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44000
貸:銀行存款23000
應收賬款29000
在建工程12000
依據(jù):《會計》第320—323頁。
2.甲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度實現(xiàn)凈利潤1000000元,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按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5%計提法定公益金。該公司所得稅采用債務法核算。有關事項如下:
(1)考慮到技術進步因素,自1999年1月1日起將一套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年限改為5年。該套設備系1996年12月28日購入并投入使用,原價為81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8年,預計凈殘值為10000元,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按稅法規(guī)定,該套設備的使用年限為8年,并按直線法計提折舊。
(2)1999年底發(fā)現(xiàn)如下差錯:
①1999年2月份購入一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價款6000元,誤記為固定資產(chǎn),至年底已提折舊600元計入管理費用。甲公司對低值易耗品采用領用時一次攤銷的方法,至年底該批低值易耗品已被管理部門領用50%。
②1998年三月3日購入的一項專利權,價款15000元,會計和稅法規(guī)定的攤銷期均為15年,但1999年未予攤銷。
③1998年11月3日銷售的一批產(chǎn)品,符合銷售收入確認條件,已經(jīng)確認收入300000元,但銷售成本250000元尚未結轉,在計算1998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時也未扣除該項銷售成本。
要求:
(1)計算1999年該套辦公自動化設備應計提的折舊額,以及上述會計估計變更對1999年度所得稅費用和凈利潤的影響額,并列出計算過程。
(2)編制上述會計差錯更正相關的會計分錄(不考慮所作分錄對所得稅。期末結轉損益類科目的影響。涉及應交稅金的,應寫出明細科目)
答案:
(1)原年折舊額=(810000-10000)÷8=100000(元)
已提折舊=100000×2=200000(元)
1999年應計提折舊=(810000-10000-200000)÷(5-2)=200000(元)
對1999年度所得稅費用影響額=(200000-100000)×33%=33000(元)
對1999年度凈利潤的影響額=200000-100000-33000=6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