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分析
1. 高考改革的立足點
2007以前的高考方案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相同“X科”考生的這門成績不等值,卻統(tǒng)一排隊形成總分,因而出現(xiàn)了學習能力相對較強的理科學生上不了線,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文科學生卻能上線的偏差;二是“大綜合”科目的考試,既沒有完全達到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也沒有起到應有的選拔功能。
2. 對2007年高考文科基礎與理科基礎設置的解讀
從2007年開始,各科文化課成績和術科成績分別用原始分呈現(xiàn),文化課總分用4科文化課卷面原始分累加,即每位考生的文化課總分由“3+文科基礎或3+理科基礎”組成。按照《新方案》規(guī)定:文科類的考生只能報11個學科門類,理科的生物的考生可以報考16個學科門類,物理和化學考生可以報考除體育和藝術外的所有學科門類18個。
文科基礎、理科基礎是廣東今年實施高考新方案后出現(xiàn)的全新部分,也是今年高考廣東省的指定選考科目,其設置目的是發(fā)揮高考對中學課程開設的指引作用,檢查考生掌握相關的人文科學知識和基本的自然科學知識的程度。這兩個科目的考試范圍是相關學科的共同必修內(nèi)容,反映對合格高中畢業(yè)生的基本水平要求但各科的分值權重不一樣。
實施《新方案》后,文科基礎和理科基礎雖然包含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學科,廣東省考試中心曾就《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學科考試大綱的說明(廣東卷)》(以下簡稱《考試說明》)進行解讀,明確了2007年高考 “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科”的新方案。其中,新增加的文科基礎(化學占7道題)、理科基礎部分均由75道題(其中理、化、生各18道題,其余三科各7題)組成,題型全部采用四選一的單項選擇題,體現(xiàn)降低難度為高中學生“減負”的指導思想。
3. 文科基礎和理科基礎考查的內(nèi)容與難度
文科基礎和理科基礎考查的是各科必修模塊的內(nèi)容,只考學生“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只采用選擇題的目的在于降低考試難度,減輕學生的負擔??疾榈囊蠛皖}目的類型,確定了考試的內(nèi)容以分科知識為主,注重各學科內(nèi)的知識綜合,不涉及學科間知識的綜合和綜合能力的考查。考試性質(zhì)定位為水平考試,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體現(xiàn)選拔功能,而是為了保證高中新課程各學科必修模塊的完整開設,有利于推進新課程實驗。
二、2007年高考綜合化學簡要分析
今年的廣東省高考綜合化學試題很好地體現(xiàn)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同時體現(xiàn)化學科學與STSE(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具體體現(xiàn)為:
1.理科基礎:(1)試題選取素材廣泛,以雙基、重要化學原理、化學實驗為主題的試題比例較大,共有11題,重點考查化學學科的核心內(nèi)容,有利于引導綜合科目的復習與備考。(2)選材新,將化學與醫(yī)藥、能源、資源、材料、環(huán)境、工業(yè)生產(chǎn)等學科、領域相結合作背景,共7題,以解決實際化學問題作思路設問,將化學與生活應用緊密結合。因此,試卷的題目情境比較新穎,對于廣大考生具有很好的公平性。
試卷中題目的設計具有很好的導向性,在知識點的分布、試題的難易度和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等方面進行布局,對化學綜合科的復習中采取什么樣的策略與方法、考生應在復習中如何把握重要的知識點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知識點分布廣泛,要求考生掌握化學學科的重要原理、基礎知識。例如:考查知識點具有典型性,如化學反應原理、重要有機物的性質(zhì)、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等都是中學化學的核心內(nèi)容。2007年高考化學理科基礎共18題,考查的知識點有:膠體與丁達爾現(xiàn)象、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純凈物與混合物、單質(zhì)與化合物、同位素、質(zhì)子數(shù)(中子數(shù)、電子數(shù))、阿伏加德羅常NA、離子鍵和共價鍵、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原電池、離子方程式、化學反應速率等,此外還有Al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化學實驗中的萃取、除雜、SO42-的鑒別、蛋白質(zhì)的顏色反應和重要有機物的相關性質(zhì)。
(2)試題難度適中,試卷緊扣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著重考查了考生對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的掌握、信息獲取及分析處理和應用能力,以及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理解和靈活應用能力。
(3)將學科知識與熱點內(nèi)容結合起來,防止讀死書的現(xiàn)象。比如改善空氣質(zhì)量的方法、污水處理方法、合金與材料、海水與資源、綠色化學與原子經(jīng)濟等都要求學生重視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能力。
2. 文科基礎
將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著重考查的知識點具有典型性,如化學反應原理、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zhì)等都是中學化學的核心內(nèi)容。
請細看高考文科基礎的7道題,共有6題是將生活應該與化學知識和化學原理相結合的。
另外一題是化學實驗與元素化合物的知識。考查了CO2、Fe3+的檢驗和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NaOH中的少量Na2SO4)及物質(zhì)的溶解性(CaCl2和NaCl)。在67題還有NaHSO4溶液的酸堿性與所屬物質(zhì)類別(鹽類)。
由此可見,對于文科考生來說,一定要將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實際相結合,才是理想的備考戰(zhàn)略。
1. 高考改革的立足點
2007以前的高考方案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相同“X科”考生的這門成績不等值,卻統(tǒng)一排隊形成總分,因而出現(xiàn)了學習能力相對較強的理科學生上不了線,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文科學生卻能上線的偏差;二是“大綜合”科目的考試,既沒有完全達到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也沒有起到應有的選拔功能。
2. 對2007年高考文科基礎與理科基礎設置的解讀
從2007年開始,各科文化課成績和術科成績分別用原始分呈現(xiàn),文化課總分用4科文化課卷面原始分累加,即每位考生的文化課總分由“3+文科基礎或3+理科基礎”組成。按照《新方案》規(guī)定:文科類的考生只能報11個學科門類,理科的生物的考生可以報考16個學科門類,物理和化學考生可以報考除體育和藝術外的所有學科門類18個。
文科基礎、理科基礎是廣東今年實施高考新方案后出現(xiàn)的全新部分,也是今年高考廣東省的指定選考科目,其設置目的是發(fā)揮高考對中學課程開設的指引作用,檢查考生掌握相關的人文科學知識和基本的自然科學知識的程度。這兩個科目的考試范圍是相關學科的共同必修內(nèi)容,反映對合格高中畢業(yè)生的基本水平要求但各科的分值權重不一樣。
實施《新方案》后,文科基礎和理科基礎雖然包含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學科,廣東省考試中心曾就《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學科考試大綱的說明(廣東卷)》(以下簡稱《考試說明》)進行解讀,明確了2007年高考 “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科”的新方案。其中,新增加的文科基礎(化學占7道題)、理科基礎部分均由75道題(其中理、化、生各18道題,其余三科各7題)組成,題型全部采用四選一的單項選擇題,體現(xiàn)降低難度為高中學生“減負”的指導思想。
3. 文科基礎和理科基礎考查的內(nèi)容與難度
文科基礎和理科基礎考查的是各科必修模塊的內(nèi)容,只考學生“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只采用選擇題的目的在于降低考試難度,減輕學生的負擔??疾榈囊蠛皖}目的類型,確定了考試的內(nèi)容以分科知識為主,注重各學科內(nèi)的知識綜合,不涉及學科間知識的綜合和綜合能力的考查。考試性質(zhì)定位為水平考試,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體現(xiàn)選拔功能,而是為了保證高中新課程各學科必修模塊的完整開設,有利于推進新課程實驗。
二、2007年高考綜合化學簡要分析
今年的廣東省高考綜合化學試題很好地體現(xiàn)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同時體現(xiàn)化學科學與STSE(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具體體現(xiàn)為:
1.理科基礎:(1)試題選取素材廣泛,以雙基、重要化學原理、化學實驗為主題的試題比例較大,共有11題,重點考查化學學科的核心內(nèi)容,有利于引導綜合科目的復習與備考。(2)選材新,將化學與醫(yī)藥、能源、資源、材料、環(huán)境、工業(yè)生產(chǎn)等學科、領域相結合作背景,共7題,以解決實際化學問題作思路設問,將化學與生活應用緊密結合。因此,試卷的題目情境比較新穎,對于廣大考生具有很好的公平性。
試卷中題目的設計具有很好的導向性,在知識點的分布、試題的難易度和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等方面進行布局,對化學綜合科的復習中采取什么樣的策略與方法、考生應在復習中如何把握重要的知識點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知識點分布廣泛,要求考生掌握化學學科的重要原理、基礎知識。例如:考查知識點具有典型性,如化學反應原理、重要有機物的性質(zhì)、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等都是中學化學的核心內(nèi)容。2007年高考化學理科基礎共18題,考查的知識點有:膠體與丁達爾現(xiàn)象、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純凈物與混合物、單質(zhì)與化合物、同位素、質(zhì)子數(shù)(中子數(shù)、電子數(shù))、阿伏加德羅常NA、離子鍵和共價鍵、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原電池、離子方程式、化學反應速率等,此外還有Al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化學實驗中的萃取、除雜、SO42-的鑒別、蛋白質(zhì)的顏色反應和重要有機物的相關性質(zhì)。
(2)試題難度適中,試卷緊扣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著重考查了考生對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的掌握、信息獲取及分析處理和應用能力,以及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理解和靈活應用能力。
(3)將學科知識與熱點內(nèi)容結合起來,防止讀死書的現(xiàn)象。比如改善空氣質(zhì)量的方法、污水處理方法、合金與材料、海水與資源、綠色化學與原子經(jīng)濟等都要求學生重視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能力。
2. 文科基礎
將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著重考查的知識點具有典型性,如化學反應原理、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zhì)等都是中學化學的核心內(nèi)容。
請細看高考文科基礎的7道題,共有6題是將生活應該與化學知識和化學原理相結合的。
另外一題是化學實驗與元素化合物的知識。考查了CO2、Fe3+的檢驗和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NaOH中的少量Na2SO4)及物質(zhì)的溶解性(CaCl2和NaCl)。在67題還有NaHSO4溶液的酸堿性與所屬物質(zhì)類別(鹽類)。
由此可見,對于文科考生來說,一定要將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實際相結合,才是理想的備考戰(zhàn)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