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四川省考面試題總體來看難度適中,和社會熱點結合緊密,靈活性較大,注重考察考生的責任意識、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1、群眾對公務員的高期望值越來越高,你如何看待?如果你被錄用,你將做何打算?
作為考試的第一題,四川比較喜歡出自我認知能力類型的題,因為這能看出一個學生的自我規(guī)劃和社會責任感。不過這個題不是一道單純的自我認知題,在問你的打算前,加入了“如何看待群眾對公務員的高期望值”這個問題,那么我們的答題思路和語言也要隨之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建議考生的答題策略是先簡單論述“如何看待群眾對公務員的高期望值”,再自然引出自己“被錄用,將做何打算”。以下答題思路可供大家參考:
隨著我們民主制度的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理念的深入,群眾對物質、精神、社會公平與進步的追求不斷提高,我們的群眾也對公務員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xiàn)。公務員是從事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公共管理工作的人員,是人民的公仆,工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衡量公務員工作好壞的標準是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答應不答應,所以公務員必須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人民對公務員的高期望值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我被錄用后,我也會把這種高期望值轉化為我學習、工作的動力,并督促我進步,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思想上,按照公務員的職責和道德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難,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群眾的利益為重。
2、工作和學習上,努力學習業(yè)務知識,提高辦公能力,多向領導請教、向同事求幫。只有具備較強的能力,才能干好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才能把“為人民服務”這句口號真正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實踐之中。
3、作風上,公務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了單位、政府和整個公務員隊伍的形象,在工作中要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廉潔奉公,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服從領導的安排,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
胡錦濤總書記曾十分形象地指出:“群眾在我們心中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弊鳛橐幻珓諉T,決不能把公眾對我們的高期望值看成是求全責備,看成是一種苛求,而應該把這種監(jiān)督和期望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和行為的準則。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不會讓群眾失望,一定會向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人生答卷。
2、金融危機導致大量農民工失業(yè),群眾情緒激動,社會矛盾突出,你覺得如何避免群體性事件?
這是結合時事熱點,考察考生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也是一道常規(guī)題型。不少考生由于緊張,沒有很好的審題,按照“如何處理群體性事件”來回答,得分自然不高。借這個題再次向考生們提醒,審題非常關鍵,一定要看清題意,找準考點。現(xiàn)提供一個參考思路:
金融危機下大量農民工失業(yè),導致社會矛盾突出,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增加,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客觀、理性地看待,作為政府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去處理,更不能激化矛盾,擴大事態(tài)。如何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找準原因。要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首先我們要明白群眾情緒激動的原因是什么,社會矛盾突出表現(xiàn)在那些方面,才能對癥下藥。因此作為政府,要做好調查研究,通過各種方式、多種渠道,深入到我們的農民工和基層群眾中去,掌握第一手資料,并通過仔細的統(tǒng)計、分析、論證,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和措施。
二、制定預防和處理群體性事件的預案。要有效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和擴大,還必須聯(lián)合公安、政法、維穩(wěn)、綜治、社區(qū)等相關部門,制定詳細、全面的預防和處理群體性事件的預案,做到責任到人、分工到位,防患于未然。
三、加強各部門橫向聯(lián)系,提高政治敏感度。信訪、維穩(wěn)等部門要及時掌控各類信息,并按要求進行上報。遇到有發(fā)生群體性事件的苗頭時,更要高度警惕,迅速行動,把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維護好群眾的合法利益和依法行政有機結合起來,使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問題在基層得到有效解決。
四、加強宣傳教育。向我們的農民工和基層群眾,多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增強他們依法維權的意識,相信我們的黨和政府時刻都在關心著他們的生活、就業(yè)問題,也在積極的想辦法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讓他們樹立起對自己和政府的信心。
五、努力解決好失業(yè)群眾的就業(yè)工作。各地政府要積極采取措施,想盡一切辦法,努力為失業(yè)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yè)崗位和就業(yè)機會,從根本上解決好失業(yè)群體的生計問題。
在當前這個非常時期,預防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一定要多了解群眾、關心群眾、引導群眾,傾聽他們的呼聲、反映他們的意愿、解決他們的疾苦,各部門齊心協(xié)力、通力配合、多管齊下,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確保社會穩(wěn)定。
3、成都向困難群體發(fā)放100元消費券,你如何看?
這是一個社會新生事物題,考察考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沒有標準答案。在論述的過程中,一定注意要保持邏輯的嚴密和思維的清晰。對于新生事物題,考生決不能生搬硬套,凡事都去辯證看待,進行利弊分析,去套一些僵化的模式,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下邊給考生提供一個參考:
對于成都向困難群體發(fā)放100元消費券這個事情,我的觀點是支持和肯定的,具體來說,看法有以下幾點:
一、能解決低收入者的實際困難。全球金融危機,低收入者也受到了較大影響,他們的生活可能比以前更加困難,政府在這個時候發(fā)放100元消費券,讓群眾得到真正的實惠,無疑是雪中送炭,溫暖人心,體現(xiàn)了成都市黨委、政府對低收入群體的關懷和照顧。
二、是政府行使自己社會職能、維護社會公平的體現(xiàn)。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消費券”的發(fā)放是一種社會救濟,本質上就是一種再分配。通過社會保障的方式去幫助困難人群,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公平,是政府職責所在。成都市委、市政府以發(fā)放“消費券”的方式幫助困難群體,是對完善社會保障體制的一次大膽嘗試,值得稱道和肯定。
三、是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和扶助貧困的有效結合。通過發(fā)放消費券而不是發(fā)放現(xiàn)金的方式,可以促進消費、拉動內需,這是對國家政策的積極響應,是對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將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和扶助貧困結合起來,無疑是一個創(chuàng)新。
向困難群體發(fā)放100元消費券這件事,在關注民生,促進消費,實現(xiàn)政府職能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相信只要相關部門做好在發(fā)放、結算、回收過程中的系列工作,確保發(fā)放程序嚴格,發(fā)放過程公開、透明,就一定能取得成效,同時,對“消費券”選定購物商家必須做到方便群眾,商品豐富,價格公平,防止“消費券”縮水,把好事做好,實事辦實,讓困難群體真正得到實惠。
1、群眾對公務員的高期望值越來越高,你如何看待?如果你被錄用,你將做何打算?
作為考試的第一題,四川比較喜歡出自我認知能力類型的題,因為這能看出一個學生的自我規(guī)劃和社會責任感。不過這個題不是一道單純的自我認知題,在問你的打算前,加入了“如何看待群眾對公務員的高期望值”這個問題,那么我們的答題思路和語言也要隨之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建議考生的答題策略是先簡單論述“如何看待群眾對公務員的高期望值”,再自然引出自己“被錄用,將做何打算”。以下答題思路可供大家參考:
隨著我們民主制度的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理念的深入,群眾對物質、精神、社會公平與進步的追求不斷提高,我們的群眾也對公務員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xiàn)。公務員是從事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公共管理工作的人員,是人民的公仆,工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衡量公務員工作好壞的標準是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答應不答應,所以公務員必須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人民對公務員的高期望值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我被錄用后,我也會把這種高期望值轉化為我學習、工作的動力,并督促我進步,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思想上,按照公務員的職責和道德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難,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群眾的利益為重。
2、工作和學習上,努力學習業(yè)務知識,提高辦公能力,多向領導請教、向同事求幫。只有具備較強的能力,才能干好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才能把“為人民服務”這句口號真正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實踐之中。
3、作風上,公務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了單位、政府和整個公務員隊伍的形象,在工作中要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廉潔奉公,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服從領導的安排,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
胡錦濤總書記曾十分形象地指出:“群眾在我們心中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弊鳛橐幻珓諉T,決不能把公眾對我們的高期望值看成是求全責備,看成是一種苛求,而應該把這種監(jiān)督和期望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和行為的準則。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不會讓群眾失望,一定會向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人生答卷。
2、金融危機導致大量農民工失業(yè),群眾情緒激動,社會矛盾突出,你覺得如何避免群體性事件?
這是結合時事熱點,考察考生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也是一道常規(guī)題型。不少考生由于緊張,沒有很好的審題,按照“如何處理群體性事件”來回答,得分自然不高。借這個題再次向考生們提醒,審題非常關鍵,一定要看清題意,找準考點。現(xiàn)提供一個參考思路:
金融危機下大量農民工失業(yè),導致社會矛盾突出,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增加,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客觀、理性地看待,作為政府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去處理,更不能激化矛盾,擴大事態(tài)。如何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找準原因。要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首先我們要明白群眾情緒激動的原因是什么,社會矛盾突出表現(xiàn)在那些方面,才能對癥下藥。因此作為政府,要做好調查研究,通過各種方式、多種渠道,深入到我們的農民工和基層群眾中去,掌握第一手資料,并通過仔細的統(tǒng)計、分析、論證,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和措施。
二、制定預防和處理群體性事件的預案。要有效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和擴大,還必須聯(lián)合公安、政法、維穩(wěn)、綜治、社區(qū)等相關部門,制定詳細、全面的預防和處理群體性事件的預案,做到責任到人、分工到位,防患于未然。
三、加強各部門橫向聯(lián)系,提高政治敏感度。信訪、維穩(wěn)等部門要及時掌控各類信息,并按要求進行上報。遇到有發(fā)生群體性事件的苗頭時,更要高度警惕,迅速行動,把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維護好群眾的合法利益和依法行政有機結合起來,使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問題在基層得到有效解決。
四、加強宣傳教育。向我們的農民工和基層群眾,多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增強他們依法維權的意識,相信我們的黨和政府時刻都在關心著他們的生活、就業(yè)問題,也在積極的想辦法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讓他們樹立起對自己和政府的信心。
五、努力解決好失業(yè)群眾的就業(yè)工作。各地政府要積極采取措施,想盡一切辦法,努力為失業(yè)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yè)崗位和就業(yè)機會,從根本上解決好失業(yè)群體的生計問題。
在當前這個非常時期,預防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一定要多了解群眾、關心群眾、引導群眾,傾聽他們的呼聲、反映他們的意愿、解決他們的疾苦,各部門齊心協(xié)力、通力配合、多管齊下,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確保社會穩(wěn)定。
3、成都向困難群體發(fā)放100元消費券,你如何看?
這是一個社會新生事物題,考察考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沒有標準答案。在論述的過程中,一定注意要保持邏輯的嚴密和思維的清晰。對于新生事物題,考生決不能生搬硬套,凡事都去辯證看待,進行利弊分析,去套一些僵化的模式,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下邊給考生提供一個參考:
對于成都向困難群體發(fā)放100元消費券這個事情,我的觀點是支持和肯定的,具體來說,看法有以下幾點:
一、能解決低收入者的實際困難。全球金融危機,低收入者也受到了較大影響,他們的生活可能比以前更加困難,政府在這個時候發(fā)放100元消費券,讓群眾得到真正的實惠,無疑是雪中送炭,溫暖人心,體現(xiàn)了成都市黨委、政府對低收入群體的關懷和照顧。
二、是政府行使自己社會職能、維護社會公平的體現(xiàn)。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消費券”的發(fā)放是一種社會救濟,本質上就是一種再分配。通過社會保障的方式去幫助困難人群,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公平,是政府職責所在。成都市委、市政府以發(fā)放“消費券”的方式幫助困難群體,是對完善社會保障體制的一次大膽嘗試,值得稱道和肯定。
三、是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和扶助貧困的有效結合。通過發(fā)放消費券而不是發(fā)放現(xiàn)金的方式,可以促進消費、拉動內需,這是對國家政策的積極響應,是對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將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和扶助貧困結合起來,無疑是一個創(chuàng)新。
向困難群體發(fā)放100元消費券這件事,在關注民生,促進消費,實現(xiàn)政府職能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相信只要相關部門做好在發(fā)放、結算、回收過程中的系列工作,確保發(fā)放程序嚴格,發(fā)放過程公開、透明,就一定能取得成效,同時,對“消費券”選定購物商家必須做到方便群眾,商品豐富,價格公平,防止“消費券”縮水,把好事做好,實事辦實,讓困難群體真正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