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療法——鼻導管(鼻塞)給氧法

字號:

目的 供給病人氧氣,糾正各種原因所造成的缺氧狀態(tài),促進代謝
    用物 氧氣裝置一套(氧氣筒和氧氣表),治療盤鋪治療巾內放:氧氣濕化瓶(內盛蒸餾水1/3或1/2)、鼻導管(或鼻塞)1-2根、小藥杯內盛少量溫開水,紗布、棉簽、膠布、玻璃接頭(或一次性塑料接頭)、橡皮管、扳手、氧氣記錄單。
    操作步驟 1、洗手,將氧氣筒及用物推至床旁,使氧氣筒氣門向著便于操作的方向。2、核對,向病人說明吸氧的目的、方法,使之配合。3、病人平臥、側臥或半臥位。4、打開總開關,使小量氣體從考,試大收集整理氣門流出使之沖去灰塵,關好總開關。 將氧氣表接于氧氣筒的氣門上用扳手旋緊,打開總開關,檢查有無漏氣。5、裝濕化瓶,接橡皮管,開流量表開關,檢查管道是否通暢(導管末端插人盛有溫開水的小藥杯內,有氣泡逸出即暢,反之不暢),以及全套裝置是否適用,關上流量表開關。6、棉簽蘸水清洗一側鼻孔,連接鼻導管(或鼻塞),調節(jié)氧流量:(1)兒童:1-3歲嬰幼兒O.5L/分;4—7歲兒童1 L/分;7歲以上兒童l 5L/33;成人:輕度缺氧2L/分,中度缺氧2-4L/分,重度缺氧4-6L/分)。將鼻導管蘸水,觀察氧氣導管是否通暢,自清潔的鼻孔輕輕插人鼻咽部,約為鼻尖到耳垂的2/3長度(小兒鼻導管給氧插入鼻前庭約1 em),無嗆咳可固定鼻導管,一條膠布固定在左右鼻翼,另一條固定面頰部。橡皮管用別針固定在枕上或床墊上。7、整理用物,記錄用氧時間及流量。8、停用氧氣時,取下鼻導管,關流量表,再關總開關,重開流量表,放出余氣關好,清潔病人面頰部,洗手,記錄用氧停止時間。備注:中心供氧鼻導管給氧法:打開供氧處保護塞,將墻式氧氣表接頭用力插進墻上氧氣出口,聽到底座彈簧彈響聲,向外輕輕拉接頭,證實已接緊。若有氧氣逸出,拔出接頭重新插入。應用時只需接上鼻導管,調節(jié)適當氧氣流量,其余操作步驟同前。
    終末處理 1、橡膠鼻導管放人消毒液中浸泡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煮沸消毒。一次性導管浸泡后統(tǒng)一毀形處理。2、濕化瓶、連接管,玻璃接頭,用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后沖凈、晾干備用。
    注意事項 1、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實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熱、防油,并向病人及家屬宣傳,予以配合。2、用氧過程中觀察缺氧有無改善,根據病人脈搏、血壓、呼吸方式、精神狀態(tài)、皮膚顏色等有無改善來衡量氧療效果,同時還可測定動脈血氣分析判斷療效,從而選擇適當的用氧濃度。3、給氧過程中定時檢查導管是否通暢.每日更換鼻導管1—2次以上,雙側鼻孔文替使用,并及時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導管堵塞。4,對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氣筒,分別懸掛“滿”或“空”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