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注冊會計師《經濟法》基礎輔導一

字號:

一、物權概述
    (一)、物
    1、物的概念
    物是指人們能夠支配的物質實體和自然力。民法上的物都具有物理屬性,但是物理上的物并不都是民法上的物。
    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客觀物質性。(2)可支配性。
    解釋:不可完全支配的物不是民法上的物。如宇宙中的恒星雖然也具有客觀物質性,但因為不具備可支配性,因此不是民法上的物。再如:權利主體不能作為物,如,人,但人死后的尸體可以作為特定的物來對待,如,血液、腎臟也是特定的物,當從身體上分離出來以后,才可以作為物。
    【題例】下列為民法上的“物”的是( )
    A、空氣
    B、智力成果
    C、恒星
    D、經濟法教材
    答案:D
    2、物的種類
    為了明確不同物各自的特點,可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標準,對物進行不同分類:
    (1)動產與不動產
    《物權法》第二條的規(guī)定,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以物能否移動并且是否因移動而損害其價值為標準,可以將物分為動產與不動產。
    動產是能夠移動并且不致?lián)p害價值的物,如桌子、電視機等。不動產是指性質上不能移動或雖可移動但移動則會損害價值的物,如土地、房屋。《民通意見》第186條規(guī)定,土地、附著于土地的建筑物及其他定著物、建筑物的固定附屬設備為不動產。
    如:校園里生長的樹木、花壇里的花草在分離以前都是屬于不動產,屬于土地上的附著物。
    區(qū)分兩者的意義在于:第一、流通性和范圍有區(qū)別;第二、物權變動的法定要件不同。動產物權的變動,一般以物的交付為要件,大部分(也有一些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不以登記為要件的,具體參見相關部分的論述。)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以向國家行政主管機關登記為要件,否則不受法律保護。第三、訴訟管轄不同。因不動產發(fā)生的糾紛,一律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動產糾紛的管轄就比較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