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天花粉蛋白
[英文名稱]
[別 名]
[化學名稱]
[分 子 式]
[分 子 量]
[物理性質]
[成分分類]
[藥理作用]1. 致流產和抗早孕作用用天花粉蛋白粗制劑,給孕期10~20d小鼠每只皮下注射0.2mg,五d后解剖,記錄胎仔總數及死仔數(包括吸收點)計算有效率在75%以上,給5只孕期30d以上的犬肌注0.5mg/kg,能命名胎犬死亡并娩出,給孕期14d左右的每只兔肌注4mg或陰道內給藥32mg,5~7d后剖腹檢查,也有致流產作用,體外培養(yǎng)試驗,對孕期5d的兔胚泡有損傷作用:注射于早孕兔亦有明顯明顯抗早孕效果,可使胚泡壞死、液化,終致完全吸收。經I一天花粉粗提物在孕婦體內的分布與排泄試驗,間接熒光標記抗體法追蹤妊娠小鼠體內不同時間的天花粉蛋白抗原分布動態(tài),獼猴及人流產胎盤的病理學觀察和臨床病理現(xiàn)象分析,天花粉蛋白對體外培養(yǎng)人胎盤絨毛滋養(yǎng)層細胞形態(tài)和功能損傷的觀察,天花粉蛋白引產前后血清內絨毛膜種性腺激素(雙抗體免疫法)及尿中孕二醇、雌三醇(氣相層析法)的含量測定,以及抑制內源前列腺合成對天花粉蛋白引產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結果,互相驗證,可對天花粉蛋白的致流產作用原理歸納如下:天花粉蛋白直接作用于胎盤滋養(yǎng)層細胞,并有一定的細胞專一性;能選擇地使胎盤絨毛合體滋養(yǎng)層細胞變性壞死,解體的細胞碎片留在血竇中引起凝血,造成循環(huán)障礙和進一步的大量組織壞死:胎盤絨毛的損傷反映在功能方面,即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類固醇激素迅速下降到先兆流產的臨界水平以下,由于胎盤形態(tài)和功能嚴重損傷的結果,破壞了母體和胎兒之間的內分泌聯(lián)系的代謝物的交換,使胎兒死亡,并假定可能通過尚未清楚的機制引起前列腺素合成增加,發(fā)動宮縮而導致流產。天花粉蛋白能使小鼠離體子宮、兔在體子宮及慢性子宮瘺管收縮增強,并能提高子宮對垂體后葉素的敏感性,故認為其對子宮平滑肌有直接興奮作用,可能也是導致流產的因素之一。注射用天花粉能促進妊娠后期大鼠娩出胎鼠并增強其在位子宮的自發(fā)活動。該藥物提高妊娠大鼠子宮PGF2α含量,對動物血漿和子宮孕酮濃度則無明顯影響,可見該藥促進子宮PGF2。合成和釋放是增強妊娠子宮自發(fā)活動的重要原因。 2.免疫學影響(1)對肥大細胞脫顆粒和組胺釋放的影響首先用Alcian藍染色的肥大細胞脫顆粒試驗和用熒光測定組胺的方法觀察了天花粉蛋白對肥大細胞脫顆粒和組胺釋放的影響。結果表明:①在體外試驗中,不論有無血清的存在,天花粉蛋白都不引起肥大細胞的脫粒和組胺釋放。②天花粉蛋白的體內用藥,能引起B(yǎng)alb/c小鼠炎癥局部的肥大細胞脫顆粒和組胺水平的明顯提高。③腹膜腔內注射天花粉蛋白后,WISTATR大鼠腹膜腔內蛋白明顯滲出,同時全血組胺水平也明顯提高。④上述天花粉蛋白誘導的腹腔滲出液具有明顯的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⑤用眼鏡蛇毒素完全耗竭小鼠的補體對天花粉蛋白引起的肥大細胞脫粒因子的產生無明顯影響,可見,天花粉蛋白的體內應用能通過激活某些可溶性成分的產生而引起肥大細胞的脫顆粒和組胺的釋放,但一過程與天花粉蛋白激活補體的作用無明顯關系。(2)對激肽系統(tǒng)的激活作用天花粉蛋白對激肽系統(tǒng)有激活作用,實驗組激肽釋放酶活力單位為190±14mμ/ml,對照組為149±14mμ/ml,P<0.01;天花粉蛋白裂解片段CBTf1同樣可以激活激肽系統(tǒng),而CBTf2對激肽系統(tǒng)無影響。天花粉蛋白引起臨床過敏反應及類過敏反應可能與激肽系統(tǒng)的激活有關。(3)誘發(fā)人體免疫抑制的遺傳控制去除CD8陽性細胞或作相應單抗的封阻,可使天花粉蛋白體外誘發(fā)的免疫低反應得到回復,然而這一現(xiàn)象僅見于一部分受試者,對其余受試者清除或封阻CD8細胞后低反應保持不變甚至略有加劇,正常人因而區(qū)cd8介導型(M+)及非介導型(M-)兩類體。進一步研究表明:①M+和M-是可重復的穩(wěn)定性狀。②這一區(qū)分僅見于同種異體免疫應答而非PHA誘發(fā)的細胞增殖。③只有MLR反應,細胞一方去除CD細胞方能顯示上述差異與刺激細胞遺傳背景及是否帶有CD8細胞無關。④天花粉蛋白致敏細胞作短期培養(yǎng),僅M+個體上清液顯示免疫抑制活性。根據CD8陰性細胞在天花粉蛋白作用下是否表達抑制功能,將68名隨機正常人區(qū)分為21名CD8介導型個體(M+)和47名非介導型個體(M一),介導系數均值分別為13.4和一5.6。根據群體中介導系數變異的雙峰性分布,推斷M+的M一所顯示的免疫學特征屬于單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狀,相應等位基因頻率分別為0.1686和0.8314。由于M一在天花粉蛋白作用下不顯示CD8參與的免疫低反應性,該類個體免疫應答強度應高于 M+,經測定,兩者相對反應值相差12.5%~12.7%。 3.抗癌作用臨床證實,天花粉蛋白對胎盤滋養(yǎng)葉細胞腫瘤有一定療效。腹腔注射5mg/kg,對小鼠實驗性肝癌腹水型也有一定治療作用,可減少腹水量,延長存活期;對移植性肝癌實體瘤也有輕度抑制作用。精制天花粉蛋白和結晶天花粉蛋白對離體絨癌細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精制天花粉蛋白的IC50 為16.0μg/ml,結晶天花粉蛋白IC50 為3.3μg/ml。 4.體內過程據I一天花粉粗提物在孕婦或獼猴體內的分布與排泄、間接熒光標記抗體法或整放射自顯影法追蹤妊娠小鼠體內不同時間的天花粉蛋白抗原或I標記的天花粉蛋白分布動態(tài),放射免疫法測定孕婦血清或孕猴體內天花粉蛋白抗原成分的分布,以及惡性葡萄胎靜脈滴注I一天花粉粗提物等試驗結果,揭示天花粉蛋白肌注后10min即在血清中出現(xiàn),4h后局部存留量約為給藥量的3/5,24h后只有給藥量的3/10左右。肌注1h后以腎皮質和腸內糞便含量為,其次為胎盤組織,而肝、脾、肺中含量較低,超過16h則表現(xiàn)為游離碘的分布特點。子宮肌、胎兒肝組織及紅血球亦均含有天花粉蛋白,但羊水內并無滲入。血清中天花粉蛋白于肌注后4h達高峰,此時血循環(huán)中出現(xiàn)的瞬時總量近似于肌注量的5%,第8h已遞減一半,第24h僅有高峰量的1/7。肌注16h后,除腎皮質外,其他組織中含量均已很少。經尿排泄的高峰出現(xiàn)時間與血高峰濃度出現(xiàn)時間基本一致,且未被降解。靜脈內給藥后,在血循環(huán)中消失一半所需的時間約為1h。先是肝臟濃度很高,而后腎臟與膽汁中含量上升。24h內經尿總排出率可達67%。羊膜腔內注射時,母體血清中檢測不出天花粉蛋白,經尿排出量甚少,保留在腔內,直到流產時才隨羊水排出體個,流產后測定羊水、羊膜、平滑絨毛和胎盤中I標記的天花粉蛋白,隨解剖學位置由內向外含量逐漸降低,且胎兒血清中也含有一定量以上材料說明,天花粉蛋白肌注容易吸收;經靜脈給藥,開始集中在肝臟,而后經腎臟和膽汁排泄,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從體內清除較為迅速。羊膜腔內給藥,天花粉蛋白只能緩慢地透過羊膜和胎盤屏障,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的量甚小,故全身副反應也比靜脈給藥及肌注為輕。雖然天花粉蛋白對細胞的結合專一性并不很強,但無論靜脈給藥、肌注及羊膜腔內注射,其在胎盤上均有一定的選擇性積累,且能迅速進入胎兒組織。 [毒性] 不同純度的天花粉蛋白制劑,毒性及副作用在質的方面基本一致,但在程度上有輕重不同。大體是純度愈高,其他毒蛋白含量愈少,其蛋白反應愈輕。(1)過敏反應小鼠或豚鼠經天花粉蛋白致敏后,再決定注射量,小鼠均呈過敏反應甚至死亡,豚鼠全部死亡。(2)一般毒性試驗成年雌25只肌注不同劑量的天花粉蛋白粗制劑,0.2~2.0mg/kg組可出現(xiàn)精神萎糜、食欲減退以至拒食,經2~6d逐漸恢復。腎功能非蛋白氮無明顯變化,少部分犬肝功能谷丙轉氨酶輕度升高,并出現(xiàn)全射毛細血管和小靜脈擴張瘀血,肝、腎實質細胞輕度變性。在3~4mg/kg組,大部分犬經1~2周后嚴重衰竭而死亡。心電圖ST段隨病程逐步降低,T波明顯倒置,個別出現(xiàn)多發(fā)性早搏現(xiàn)象。非蛋白氮急劇升高,可達200mg%左右,同時有血鈉、血氯下降,血鉀升高,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呈代謝酸中毒。谷丙轉氨酶升高較低劑量組尤為顯著。除有與低劑量組相同的病理變化外,出現(xiàn)多種臟器(包括腎上腺皮質)出血點,以及腎臟近曲小管大片壞死,有的出現(xiàn)肝實質細胞小灶性壞死。兩組動物用藥后均有白細胞總數升高,可達3~4萬/mm3,嗜中性白細胞百分率可增加到90%,一般經一周左右降至正常。腦電圖觀察可見天花粉蛋白對中樞神經有中等度抑制現(xiàn)象,給兔、猴肌注或靜注后均出現(xiàn)類似戊巴比妥鈉引起的病理性慢波。家股四頭肌局部刺激試驗,結果局部有程度不等的充血及點狀出血,但無壞死現(xiàn)象。(3)小鼠亞急性LD50的測定,皮下注射,觀察10d,結果為單純大花粉2.26mg/只,結晶天花粉蛋白0.236mg/只。
[英文名稱]
[別 名]
[化學名稱]
[分 子 式]
[分 子 量]
[物理性質]
[成分分類]
[藥理作用]1. 致流產和抗早孕作用用天花粉蛋白粗制劑,給孕期10~20d小鼠每只皮下注射0.2mg,五d后解剖,記錄胎仔總數及死仔數(包括吸收點)計算有效率在75%以上,給5只孕期30d以上的犬肌注0.5mg/kg,能命名胎犬死亡并娩出,給孕期14d左右的每只兔肌注4mg或陰道內給藥32mg,5~7d后剖腹檢查,也有致流產作用,體外培養(yǎng)試驗,對孕期5d的兔胚泡有損傷作用:注射于早孕兔亦有明顯明顯抗早孕效果,可使胚泡壞死、液化,終致完全吸收。經I一天花粉粗提物在孕婦體內的分布與排泄試驗,間接熒光標記抗體法追蹤妊娠小鼠體內不同時間的天花粉蛋白抗原分布動態(tài),獼猴及人流產胎盤的病理學觀察和臨床病理現(xiàn)象分析,天花粉蛋白對體外培養(yǎng)人胎盤絨毛滋養(yǎng)層細胞形態(tài)和功能損傷的觀察,天花粉蛋白引產前后血清內絨毛膜種性腺激素(雙抗體免疫法)及尿中孕二醇、雌三醇(氣相層析法)的含量測定,以及抑制內源前列腺合成對天花粉蛋白引產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結果,互相驗證,可對天花粉蛋白的致流產作用原理歸納如下:天花粉蛋白直接作用于胎盤滋養(yǎng)層細胞,并有一定的細胞專一性;能選擇地使胎盤絨毛合體滋養(yǎng)層細胞變性壞死,解體的細胞碎片留在血竇中引起凝血,造成循環(huán)障礙和進一步的大量組織壞死:胎盤絨毛的損傷反映在功能方面,即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類固醇激素迅速下降到先兆流產的臨界水平以下,由于胎盤形態(tài)和功能嚴重損傷的結果,破壞了母體和胎兒之間的內分泌聯(lián)系的代謝物的交換,使胎兒死亡,并假定可能通過尚未清楚的機制引起前列腺素合成增加,發(fā)動宮縮而導致流產。天花粉蛋白能使小鼠離體子宮、兔在體子宮及慢性子宮瘺管收縮增強,并能提高子宮對垂體后葉素的敏感性,故認為其對子宮平滑肌有直接興奮作用,可能也是導致流產的因素之一。注射用天花粉能促進妊娠后期大鼠娩出胎鼠并增強其在位子宮的自發(fā)活動。該藥物提高妊娠大鼠子宮PGF2α含量,對動物血漿和子宮孕酮濃度則無明顯影響,可見該藥促進子宮PGF2。合成和釋放是增強妊娠子宮自發(fā)活動的重要原因。 2.免疫學影響(1)對肥大細胞脫顆粒和組胺釋放的影響首先用Alcian藍染色的肥大細胞脫顆粒試驗和用熒光測定組胺的方法觀察了天花粉蛋白對肥大細胞脫顆粒和組胺釋放的影響。結果表明:①在體外試驗中,不論有無血清的存在,天花粉蛋白都不引起肥大細胞的脫粒和組胺釋放。②天花粉蛋白的體內用藥,能引起B(yǎng)alb/c小鼠炎癥局部的肥大細胞脫顆粒和組胺水平的明顯提高。③腹膜腔內注射天花粉蛋白后,WISTATR大鼠腹膜腔內蛋白明顯滲出,同時全血組胺水平也明顯提高。④上述天花粉蛋白誘導的腹腔滲出液具有明顯的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⑤用眼鏡蛇毒素完全耗竭小鼠的補體對天花粉蛋白引起的肥大細胞脫粒因子的產生無明顯影響,可見,天花粉蛋白的體內應用能通過激活某些可溶性成分的產生而引起肥大細胞的脫顆粒和組胺的釋放,但一過程與天花粉蛋白激活補體的作用無明顯關系。(2)對激肽系統(tǒng)的激活作用天花粉蛋白對激肽系統(tǒng)有激活作用,實驗組激肽釋放酶活力單位為190±14mμ/ml,對照組為149±14mμ/ml,P<0.01;天花粉蛋白裂解片段CBTf1同樣可以激活激肽系統(tǒng),而CBTf2對激肽系統(tǒng)無影響。天花粉蛋白引起臨床過敏反應及類過敏反應可能與激肽系統(tǒng)的激活有關。(3)誘發(fā)人體免疫抑制的遺傳控制去除CD8陽性細胞或作相應單抗的封阻,可使天花粉蛋白體外誘發(fā)的免疫低反應得到回復,然而這一現(xiàn)象僅見于一部分受試者,對其余受試者清除或封阻CD8細胞后低反應保持不變甚至略有加劇,正常人因而區(qū)cd8介導型(M+)及非介導型(M-)兩類體。進一步研究表明:①M+和M-是可重復的穩(wěn)定性狀。②這一區(qū)分僅見于同種異體免疫應答而非PHA誘發(fā)的細胞增殖。③只有MLR反應,細胞一方去除CD細胞方能顯示上述差異與刺激細胞遺傳背景及是否帶有CD8細胞無關。④天花粉蛋白致敏細胞作短期培養(yǎng),僅M+個體上清液顯示免疫抑制活性。根據CD8陰性細胞在天花粉蛋白作用下是否表達抑制功能,將68名隨機正常人區(qū)分為21名CD8介導型個體(M+)和47名非介導型個體(M一),介導系數均值分別為13.4和一5.6。根據群體中介導系數變異的雙峰性分布,推斷M+的M一所顯示的免疫學特征屬于單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狀,相應等位基因頻率分別為0.1686和0.8314。由于M一在天花粉蛋白作用下不顯示CD8參與的免疫低反應性,該類個體免疫應答強度應高于 M+,經測定,兩者相對反應值相差12.5%~12.7%。 3.抗癌作用臨床證實,天花粉蛋白對胎盤滋養(yǎng)葉細胞腫瘤有一定療效。腹腔注射5mg/kg,對小鼠實驗性肝癌腹水型也有一定治療作用,可減少腹水量,延長存活期;對移植性肝癌實體瘤也有輕度抑制作用。精制天花粉蛋白和結晶天花粉蛋白對離體絨癌細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精制天花粉蛋白的IC50 為16.0μg/ml,結晶天花粉蛋白IC50 為3.3μg/ml。 4.體內過程據I一天花粉粗提物在孕婦或獼猴體內的分布與排泄、間接熒光標記抗體法或整放射自顯影法追蹤妊娠小鼠體內不同時間的天花粉蛋白抗原或I標記的天花粉蛋白分布動態(tài),放射免疫法測定孕婦血清或孕猴體內天花粉蛋白抗原成分的分布,以及惡性葡萄胎靜脈滴注I一天花粉粗提物等試驗結果,揭示天花粉蛋白肌注后10min即在血清中出現(xiàn),4h后局部存留量約為給藥量的3/5,24h后只有給藥量的3/10左右。肌注1h后以腎皮質和腸內糞便含量為,其次為胎盤組織,而肝、脾、肺中含量較低,超過16h則表現(xiàn)為游離碘的分布特點。子宮肌、胎兒肝組織及紅血球亦均含有天花粉蛋白,但羊水內并無滲入。血清中天花粉蛋白于肌注后4h達高峰,此時血循環(huán)中出現(xiàn)的瞬時總量近似于肌注量的5%,第8h已遞減一半,第24h僅有高峰量的1/7。肌注16h后,除腎皮質外,其他組織中含量均已很少。經尿排泄的高峰出現(xiàn)時間與血高峰濃度出現(xiàn)時間基本一致,且未被降解。靜脈內給藥后,在血循環(huán)中消失一半所需的時間約為1h。先是肝臟濃度很高,而后腎臟與膽汁中含量上升。24h內經尿總排出率可達67%。羊膜腔內注射時,母體血清中檢測不出天花粉蛋白,經尿排出量甚少,保留在腔內,直到流產時才隨羊水排出體個,流產后測定羊水、羊膜、平滑絨毛和胎盤中I標記的天花粉蛋白,隨解剖學位置由內向外含量逐漸降低,且胎兒血清中也含有一定量以上材料說明,天花粉蛋白肌注容易吸收;經靜脈給藥,開始集中在肝臟,而后經腎臟和膽汁排泄,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從體內清除較為迅速。羊膜腔內給藥,天花粉蛋白只能緩慢地透過羊膜和胎盤屏障,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的量甚小,故全身副反應也比靜脈給藥及肌注為輕。雖然天花粉蛋白對細胞的結合專一性并不很強,但無論靜脈給藥、肌注及羊膜腔內注射,其在胎盤上均有一定的選擇性積累,且能迅速進入胎兒組織。 [毒性] 不同純度的天花粉蛋白制劑,毒性及副作用在質的方面基本一致,但在程度上有輕重不同。大體是純度愈高,其他毒蛋白含量愈少,其蛋白反應愈輕。(1)過敏反應小鼠或豚鼠經天花粉蛋白致敏后,再決定注射量,小鼠均呈過敏反應甚至死亡,豚鼠全部死亡。(2)一般毒性試驗成年雌25只肌注不同劑量的天花粉蛋白粗制劑,0.2~2.0mg/kg組可出現(xiàn)精神萎糜、食欲減退以至拒食,經2~6d逐漸恢復。腎功能非蛋白氮無明顯變化,少部分犬肝功能谷丙轉氨酶輕度升高,并出現(xiàn)全射毛細血管和小靜脈擴張瘀血,肝、腎實質細胞輕度變性。在3~4mg/kg組,大部分犬經1~2周后嚴重衰竭而死亡。心電圖ST段隨病程逐步降低,T波明顯倒置,個別出現(xiàn)多發(fā)性早搏現(xiàn)象。非蛋白氮急劇升高,可達200mg%左右,同時有血鈉、血氯下降,血鉀升高,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呈代謝酸中毒。谷丙轉氨酶升高較低劑量組尤為顯著。除有與低劑量組相同的病理變化外,出現(xiàn)多種臟器(包括腎上腺皮質)出血點,以及腎臟近曲小管大片壞死,有的出現(xiàn)肝實質細胞小灶性壞死。兩組動物用藥后均有白細胞總數升高,可達3~4萬/mm3,嗜中性白細胞百分率可增加到90%,一般經一周左右降至正常。腦電圖觀察可見天花粉蛋白對中樞神經有中等度抑制現(xiàn)象,給兔、猴肌注或靜注后均出現(xiàn)類似戊巴比妥鈉引起的病理性慢波。家股四頭肌局部刺激試驗,結果局部有程度不等的充血及點狀出血,但無壞死現(xiàn)象。(3)小鼠亞急性LD50的測定,皮下注射,觀察10d,結果為單純大花粉2.26mg/只,結晶天花粉蛋白0.236mg/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