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點17:氣霧劑的含義與特點
1.含義:氣霧劑系指藥材提取物或藥材細粉與適宜的拋射劑裝于有特制閥門系統(tǒng)的耐壓嚴封容器中,使用時借助拋射劑產(chǎn)生的壓力將內(nèi)容物呈霧狀或其他形態(tài)噴出的制劑。供呼吸道、腔道、皮膚用,起局部或全身治療作用。
2.特點:①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藥物呈細小霧滴能直達作用部位,局部濃度高,藥物分布均勻,奏效迅速。②制劑的穩(wěn)定性高。藥物裝在密閉不透明的 容器中,不易被微生物污染,且能避免與空氣、水分和光線接觸,可提高藥物的穩(wěn)定性。③給藥劑量準確,副作用較小。④無局部用藥的刺激性。
3.分類:按分散系統(tǒng)可分為溶液型氣霧劑、混懸型氣霧劑(粉末氣霧劑)、乳劑型氣霧劑(泡沫氣霧劑);按相的組成可分為二相氣霧劑、三相氣霧劑;按醫(yī)療用途可分為呼吸道吸入氣霧劑、皮膚和黏膜用氣霧劑和空間消毒氣霧劑。
☆ ☆☆考點18:吸入氣霧劑的吸收及其影響因素
吸入氣霧劑給藥時,藥物以霧狀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但肺泡是藥物的主要吸收部位。影響吸入氣霧劑中藥物吸收的主要因素有:①藥物的脂溶 性及分子大小。吸入給藥時的吸收速度與藥物的脂溶性成正比,與藥物的分子大小成反比。②吸入氣霧劑霧滴的粒徑大小。氣霧劑霧滴的大小,影響其在呼吸道不同 部位的沉積,一般起局部作用,
粒子以3~10?m大小為宜;而發(fā)揮全身作用,粒徑應在0.5~1/m之間。霧滴過粗,藥物易沉著在口腔、咽部及呼吸器官的各部位腔道中;粒子過小,霧滴在肺泡部位的沉積減少,反而影響吸收。
☆ ☆☆☆考點19:氣霧劑的組成
氣霧劑由藥物與附加劑、拋射劑、耐壓容器和閥門系統(tǒng)組成。霧滴的大小取決于拋射劑的類型、用量、閥門和撳鈕的類型以及藥液的黏度等。
1.藥物與附加劑
(1)藥物:中藥氣霧劑中的藥物可以是中藥材經(jīng)提取分離獲得的總提取物、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或?qū)⒅兴幉闹瞥晌⒎邸?BR> (2)附加劑:根據(jù)氣霧劑的不同類型和藥物的理化性質(zhì),選擇適宜的附加劑。常用的附加劑有潛溶劑(如乙醇、丙二醇等)、乳化劑(如硬脂酸三乙醇胺皂)、助懸劑(如司盤類、月桂醇等)、抗氧劑(如維生素C、亞硫酸鈉等)、防腐劑(如尼泊金乙酯等)。
2.拋射劑:是噴射藥物的動力,一般可分為氟氯烷烴、碳氫化合物和壓縮氣體3類。
(1)氟氯烷烴類:又稱氟里昂,常用的有三氯一氟甲烷(F11)、二氯二氟甲烷(F12)、二氯四氟乙烷(F114)等。
(2)碳氫化合物和壓縮氣體:如丙烷、異丁烷、正丁烷以及壓縮惰性氣體(N2、CO2)等。
3.耐壓容器:用于盛裝藥物、拋射劑和附加劑。
4.閥門系統(tǒng):是調(diào)節(jié)藥物和拋射劑從容器中流出量及速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精密程度直接影響氣霧劑給藥劑量的準確性。
(1)普通閥門:關(guān)鍵部位是閥門桿。
(2)定量閥門:定量室或定量小杯的容積決定了每次用藥的劑量。
☆☆☆考點20:氣霧劑的質(zhì)量要求與檢查
1.氣霧劑的質(zhì)量要求:配制時應在潔凈避菌的環(huán)境下進行,并及時灌封于滅菌的潔凈干燥容器中,同時可按照藥材提取物或藥物的性質(zhì)加入適宜的溶劑、 抗氧劑、表面活性劑或其他附加劑,各種附加劑對呼吸道、皮膚或黏膜應無刺激性。溶液型氣霧劑的藥液應澄清,乳劑型氣霧劑液滴在液體介質(zhì)中應均勻分散,混懸 型氣霧劑應將藥物制成細粉和附加劑充分混勻、研細,制成穩(wěn)定的混懸液。在制備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水分,以免影響其穩(wěn)定性。吸入氣霧劑的藥粉粒徑應控制在 10/m以下,大多數(shù)應為5/m左右,一般不使用藥材細粉。氣霧劑應貯藏在陰涼干燥處,應避免曝曬、受熱、敲打、撞擊。
2.氣霧劑的質(zhì)量檢查:非定量閥門氣霧劑應做噴射速率和噴出總量檢查。定量閥門氣霧劑應做每瓶總撳次、每撳噴量或每撳主藥含量檢查,檢查每撳主藥含量的品種,不再進行每撳噴量檢查。吸入用混懸型氣霧劑應做粒度檢查。
1.含義:氣霧劑系指藥材提取物或藥材細粉與適宜的拋射劑裝于有特制閥門系統(tǒng)的耐壓嚴封容器中,使用時借助拋射劑產(chǎn)生的壓力將內(nèi)容物呈霧狀或其他形態(tài)噴出的制劑。供呼吸道、腔道、皮膚用,起局部或全身治療作用。
2.特點:①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藥物呈細小霧滴能直達作用部位,局部濃度高,藥物分布均勻,奏效迅速。②制劑的穩(wěn)定性高。藥物裝在密閉不透明的 容器中,不易被微生物污染,且能避免與空氣、水分和光線接觸,可提高藥物的穩(wěn)定性。③給藥劑量準確,副作用較小。④無局部用藥的刺激性。
3.分類:按分散系統(tǒng)可分為溶液型氣霧劑、混懸型氣霧劑(粉末氣霧劑)、乳劑型氣霧劑(泡沫氣霧劑);按相的組成可分為二相氣霧劑、三相氣霧劑;按醫(yī)療用途可分為呼吸道吸入氣霧劑、皮膚和黏膜用氣霧劑和空間消毒氣霧劑。
☆ ☆☆考點18:吸入氣霧劑的吸收及其影響因素
吸入氣霧劑給藥時,藥物以霧狀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但肺泡是藥物的主要吸收部位。影響吸入氣霧劑中藥物吸收的主要因素有:①藥物的脂溶 性及分子大小。吸入給藥時的吸收速度與藥物的脂溶性成正比,與藥物的分子大小成反比。②吸入氣霧劑霧滴的粒徑大小。氣霧劑霧滴的大小,影響其在呼吸道不同 部位的沉積,一般起局部作用,
粒子以3~10?m大小為宜;而發(fā)揮全身作用,粒徑應在0.5~1/m之間。霧滴過粗,藥物易沉著在口腔、咽部及呼吸器官的各部位腔道中;粒子過小,霧滴在肺泡部位的沉積減少,反而影響吸收。
☆ ☆☆☆考點19:氣霧劑的組成
氣霧劑由藥物與附加劑、拋射劑、耐壓容器和閥門系統(tǒng)組成。霧滴的大小取決于拋射劑的類型、用量、閥門和撳鈕的類型以及藥液的黏度等。
1.藥物與附加劑
(1)藥物:中藥氣霧劑中的藥物可以是中藥材經(jīng)提取分離獲得的總提取物、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或?qū)⒅兴幉闹瞥晌⒎邸?BR> (2)附加劑:根據(jù)氣霧劑的不同類型和藥物的理化性質(zhì),選擇適宜的附加劑。常用的附加劑有潛溶劑(如乙醇、丙二醇等)、乳化劑(如硬脂酸三乙醇胺皂)、助懸劑(如司盤類、月桂醇等)、抗氧劑(如維生素C、亞硫酸鈉等)、防腐劑(如尼泊金乙酯等)。
2.拋射劑:是噴射藥物的動力,一般可分為氟氯烷烴、碳氫化合物和壓縮氣體3類。
(1)氟氯烷烴類:又稱氟里昂,常用的有三氯一氟甲烷(F11)、二氯二氟甲烷(F12)、二氯四氟乙烷(F114)等。
(2)碳氫化合物和壓縮氣體:如丙烷、異丁烷、正丁烷以及壓縮惰性氣體(N2、CO2)等。
3.耐壓容器:用于盛裝藥物、拋射劑和附加劑。
4.閥門系統(tǒng):是調(diào)節(jié)藥物和拋射劑從容器中流出量及速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精密程度直接影響氣霧劑給藥劑量的準確性。
(1)普通閥門:關(guān)鍵部位是閥門桿。
(2)定量閥門:定量室或定量小杯的容積決定了每次用藥的劑量。
☆☆☆考點20:氣霧劑的質(zhì)量要求與檢查
1.氣霧劑的質(zhì)量要求:配制時應在潔凈避菌的環(huán)境下進行,并及時灌封于滅菌的潔凈干燥容器中,同時可按照藥材提取物或藥物的性質(zhì)加入適宜的溶劑、 抗氧劑、表面活性劑或其他附加劑,各種附加劑對呼吸道、皮膚或黏膜應無刺激性。溶液型氣霧劑的藥液應澄清,乳劑型氣霧劑液滴在液體介質(zhì)中應均勻分散,混懸 型氣霧劑應將藥物制成細粉和附加劑充分混勻、研細,制成穩(wěn)定的混懸液。在制備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水分,以免影響其穩(wěn)定性。吸入氣霧劑的藥粉粒徑應控制在 10/m以下,大多數(shù)應為5/m左右,一般不使用藥材細粉。氣霧劑應貯藏在陰涼干燥處,應避免曝曬、受熱、敲打、撞擊。
2.氣霧劑的質(zhì)量檢查:非定量閥門氣霧劑應做噴射速率和噴出總量檢查。定量閥門氣霧劑應做每瓶總撳次、每撳噴量或每撳主藥含量檢查,檢查每撳主藥含量的品種,不再進行每撳噴量檢查。吸入用混懸型氣霧劑應做粒度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