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評:高考作文能否離現(xiàn)實再遠些

字號:

在力挺近年高考作文題目的呼聲中,比較主流的觀點是贊賞部分作文題目對時事的高度貼近,比如王旭明先生在博客里就希望“高考作文,能離現(xiàn)實再近些”,他推崇的是江西的作文題目———“獸首拍賣”。
    其他如上海卷要求作文展示“金融風暴中的我”;遼寧卷的作文在探詢“明星代言你怎么看”;廣東卷作文要求談?wù)劇皩ΤWR的認識”;江蘇卷作為是讓考生“品味時尚”;天津作文題是“我說九零后”……也因為告別過去“*”的詩意迷失而得到多方的好評。葉匡政先生也在媒體上發(fā)表文章贊賞高考作文的“時評體”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而我的觀點則是,希望高考作文離時事再遠一些。高考作文與時事,也就是政治的高度貼近,實際上已經(jīng)嚴重束縛了考生的自由發(fā)揮空間。在本質(zhì)上,是與高考作文的考試目的相違背的。比如圓明園獸首問題,可表達的觀點,充其量不過五六種———當然必須是正確的,如此封閉的題目,卻被拿來考察一省的考生,想拿高分何其難哉,更何況之前還有媒體的高密度轟炸,集中普及了一到兩種“正確觀點”。
    或者說,我們不考獸首這類高知名度的時事題,考冷門如何?冷門也一樣,只要是時事題,就必須進行政治層面的價值判斷,你就想吧,全國那么多時評作者,很多都是專業(yè)人士,某個時事發(fā)生了,能表達的不過是近似的幾類觀點。而且,我們的作文,為什么一定要把重心放在表達觀點上呢,難道考生們對生活的感受,只能以觀點作為出口。
    我總懷疑,出題方熱衷于搞時事題目,實際上出于所謂閱卷標準化的考慮,考生的作文方向越在掌握之中,閱卷則越省事。清朝以前的“高考作文”都考八股文,其弊端并非不被當時的人們所了解,但之所以能夠一直維持下來,標準化是個重要原因,考生思路都限定了,好壞就有了固定的標準,看起來省事。
    作為指揮棒的高考作文過于熱衷時事,反饋到語文教學中就是誘導(dǎo)學生們重觀點、態(tài)度而輕敘述、想象,終使學生在學校里錯過關(guān)于作文美麗的一些東西,學生們個個變得言語乏味,他們可能會變成憤怒青年、衛(wèi)道士、辯論高手甚至思想家,可卻與文學之美失之交臂。
    真正能檢驗學生水平的,必定是那些能夠使學生發(fā)散思維、傾訴真實情感的題目,它可能很普通,但卻具備足夠的開放性,使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擅長的方式切入,以展露真實的作文水平。從這個角度講,我希望高考作文能離現(xiàn)實,尤其是時事越遠越好。有政治課把關(guān),學生的“載道”能力,不必一定要通過作文再考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