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fā)涼。對于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后,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ǚ蚩ǖ囊恍┯嘘P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xiàn)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么》[《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fā)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tài)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guī)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就“學術”的標準看,本書雖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種建構的色彩,但從整體來看,仍是中國法學類的一本可供批判的優(yōu)秀著作。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于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點介] 他是一位優(yōu)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他的想法干凈利落,簡煉精當。他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僅是“發(fā)現(xiàn)法律”,還應該是“創(chuàng)造法律”。他把創(chuàng)新和限制融貫一爐。他的熱情和理智凸現(xiàn)出法律職業(yè)在他們這些人身上的崇高??ǘ嘧糇鳛閷W者和法官的睿智與節(jié)制,使他贏得了應有的尊重。
22.王銘銘、王斯福編:《鄉(xiāng)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點介]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后續(xù)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借此反思中國的學術傳統(tǒng)如何營造的一本書。
2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點介]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yōu)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yōu)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范式”,供后繼者超越。
2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點介] 本書與前一本書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xiàn)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于美國法律職業(yè)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于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25. 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研究》[《清代習慣法—— 社會與國家》]
[點介]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采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的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點介] 和前一本書一樣,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于“規(guī)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點介] 分析法學的代表著作。作者對語言與法律的關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討論了一系列當代法學的重要概念,對二十世紀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學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翻譯稍微有些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可讀的。作為一個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議大家都多關注本書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點介] 是分析法學的經典文獻。受實證主義的影響,奧斯丁恪守“應然法”與“實然法”的分離,試圖把法律當成一種真正的科學。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們應該重新理解分析法學。在今天,分析法學的初衷(法律的獨立)似乎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識形態(tài)化)。后書亦是分析法學代表作,但氣質上與哈特的和奧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記住:分析法學者內部的差異也許比分析法學和其他學派的差異還大。所以,讀一本書時,重要的是看其問題,而不是“標簽”。
29.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法律帝國》、《自由的法》]
[點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書系統(tǒng)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guī)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30.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
[點介] 在比較法里,這是本簡潔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關心的是決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內在的思想、觀念等層面。易言之,本書是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傳統(tǒng)。從論述方式上,本書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問題,綜合論述各個法系。
31.江山:《中國法理念》
[點介] 作者在中國法學界是獨樹一幟的。他很幸運,沒有受什么現(xiàn)代西方產業(yè)化學術體制的“污染”,因此,他對中國法的現(xiàn)實和理想的解讀必然是浸*著真正的中國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觀是我們這些著眼于“現(xiàn)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備的。這是一本難得的稱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國人寫的書?!?BR> 3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點介] 在中國影響頗大的綜合法學著作。書的前半部分簡要介紹了西方法思想的歷史,后半部分論說了作者認為重要的一些法理學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自然法為立場的綜合法學觀。該書的價值之一也許是它對中國1980年代中期以來的法理學的影響。從學術史和語言翻譯史的角度,對本書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fā)涼。對于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后,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ǚ蚩ǖ囊恍┯嘘P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xiàn)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么》[《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fā)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tài)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guī)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就“學術”的標準看,本書雖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種建構的色彩,但從整體來看,仍是中國法學類的一本可供批判的優(yōu)秀著作。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于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點介] 他是一位優(yōu)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他的想法干凈利落,簡煉精當。他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僅是“發(fā)現(xiàn)法律”,還應該是“創(chuàng)造法律”。他把創(chuàng)新和限制融貫一爐。他的熱情和理智凸現(xiàn)出法律職業(yè)在他們這些人身上的崇高??ǘ嘧糇鳛閷W者和法官的睿智與節(jié)制,使他贏得了應有的尊重。
22.王銘銘、王斯福編:《鄉(xiāng)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點介]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后續(xù)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借此反思中國的學術傳統(tǒng)如何營造的一本書。
2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點介]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yōu)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yōu)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范式”,供后繼者超越。
2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點介] 本書與前一本書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xiàn)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于美國法律職業(yè)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于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25. 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研究》[《清代習慣法—— 社會與國家》]
[點介]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采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的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點介] 和前一本書一樣,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于“規(guī)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點介] 分析法學的代表著作。作者對語言與法律的關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討論了一系列當代法學的重要概念,對二十世紀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學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翻譯稍微有些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可讀的。作為一個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議大家都多關注本書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點介] 是分析法學的經典文獻。受實證主義的影響,奧斯丁恪守“應然法”與“實然法”的分離,試圖把法律當成一種真正的科學。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們應該重新理解分析法學。在今天,分析法學的初衷(法律的獨立)似乎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識形態(tài)化)。后書亦是分析法學代表作,但氣質上與哈特的和奧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記住:分析法學者內部的差異也許比分析法學和其他學派的差異還大。所以,讀一本書時,重要的是看其問題,而不是“標簽”。
29.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法律帝國》、《自由的法》]
[點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書系統(tǒng)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guī)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30.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
[點介] 在比較法里,這是本簡潔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關心的是決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內在的思想、觀念等層面。易言之,本書是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傳統(tǒng)。從論述方式上,本書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問題,綜合論述各個法系。
31.江山:《中國法理念》
[點介] 作者在中國法學界是獨樹一幟的。他很幸運,沒有受什么現(xiàn)代西方產業(yè)化學術體制的“污染”,因此,他對中國法的現(xiàn)實和理想的解讀必然是浸*著真正的中國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觀是我們這些著眼于“現(xiàn)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備的。這是一本難得的稱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國人寫的書?!?BR> 3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點介] 在中國影響頗大的綜合法學著作。書的前半部分簡要介紹了西方法思想的歷史,后半部分論說了作者認為重要的一些法理學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自然法為立場的綜合法學觀。該書的價值之一也許是它對中國1980年代中期以來的法理學的影響。從學術史和語言翻譯史的角度,對本書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