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甲公司系20×3年12月25日改制的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按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20×7年度有關資料如下:
(1)從20×7年1月1日起,所得稅的核算由應付稅款法改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甲公司歷年的所得稅稅率均為33%。20×6年12月31日止(不包括下列各項因素),發(fā)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累計金額為2 000萬元,發(fā)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累計金額為1 200萬元(假定無轉回的暫時性差異)。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作為暫時性差異處理,當期發(fā)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預計能夠在三年內轉回。
(2)從20×7年1月1日起,生產設備的預計使用年限由12年改為8年;同時,將生產設備的折舊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為雙倍余額遞減法。根據稅法規(guī)定,生產設備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為12年,預計凈殘值為零。本年度上述生產設備生產的A產品對外銷售60%;A產品年初無在產品和產成品存貨、年末無在產品存貨(假定上述生產設備只用于生產A產品)。甲公司期末存貨采用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法計價。年末庫存A產品未發(fā)生減值。上述生產設備已使用3年,其賬面原價為2 400萬元,累計折舊為60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預計凈殘值為零。
(3)從20×7年起,甲公司試生產某種新產品(B產品),對生產B產品所需乙材料的成本采用先進先出法計價。乙材料20×7年年初賬面余額為零。20×7年一、二、三季度各購入乙材料200 公斤、300公斤、5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別為1 000元、1 200元、1 250元。 20×7年度為生產B產品共領用乙材料600公斤,發(fā)生人工及制造費用21.5萬元,B產品于年底全部完工。但因同類產品已先占領市場,且技術性能更優(yōu),甲公司生產的B產品全部未能出售。甲公司于20×7年底預計B產品的全部銷售價格為76萬元(不含增值稅),預計銷售所發(fā)生的稅費為6萬元。剩余乙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為40萬元。
(4)甲公司20×7年度實現(xiàn)利潤總額為8 000萬元。20×7年度實際發(fā)生的業(yè)務招待費80萬元,按稅法規(guī)定允許抵扣的金額為70萬元;國債利息收入為2萬元;其他按稅法規(guī)定不允許抵扣的金額為20萬元(非暫時性差異)。除本題所列事項外,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甲公司20×7年度應計提的生產設備的折舊額為( )萬元。
A、500
B、600
C、620
D、720
(2)20×7年度因設備折舊產生的遞延所得稅金額為( )萬元。
A、66
B、102.96
C、216
D、237.6
(3)甲公司20×7年庫存B產品和乙材料產生的遞延所得稅金額為(?。┤f元。
A、3.3
B、6.6
C、6.9
D、9.9
(4)20×7年度的應交所得稅為(?。┤f元。
A、2 242
B、1 675
C、2 762.1
D、2 785.4
(5)20×7年度的所得稅費用為(?。┤f元。
A、2 649.24
B、2 469.2
C、2 762.1
D、976.42
(6)20×7年12月31日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余額分別為( )。
A、396
B、660
C、508.86
D、586.06
(1)從20×7年1月1日起,所得稅的核算由應付稅款法改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甲公司歷年的所得稅稅率均為33%。20×6年12月31日止(不包括下列各項因素),發(fā)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累計金額為2 000萬元,發(fā)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累計金額為1 200萬元(假定無轉回的暫時性差異)。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作為暫時性差異處理,當期發(fā)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預計能夠在三年內轉回。
(2)從20×7年1月1日起,生產設備的預計使用年限由12年改為8年;同時,將生產設備的折舊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為雙倍余額遞減法。根據稅法規(guī)定,生產設備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為12年,預計凈殘值為零。本年度上述生產設備生產的A產品對外銷售60%;A產品年初無在產品和產成品存貨、年末無在產品存貨(假定上述生產設備只用于生產A產品)。甲公司期末存貨采用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法計價。年末庫存A產品未發(fā)生減值。上述生產設備已使用3年,其賬面原價為2 400萬元,累計折舊為60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預計凈殘值為零。
(3)從20×7年起,甲公司試生產某種新產品(B產品),對生產B產品所需乙材料的成本采用先進先出法計價。乙材料20×7年年初賬面余額為零。20×7年一、二、三季度各購入乙材料200 公斤、300公斤、5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別為1 000元、1 200元、1 250元。 20×7年度為生產B產品共領用乙材料600公斤,發(fā)生人工及制造費用21.5萬元,B產品于年底全部完工。但因同類產品已先占領市場,且技術性能更優(yōu),甲公司生產的B產品全部未能出售。甲公司于20×7年底預計B產品的全部銷售價格為76萬元(不含增值稅),預計銷售所發(fā)生的稅費為6萬元。剩余乙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為40萬元。
(4)甲公司20×7年度實現(xiàn)利潤總額為8 000萬元。20×7年度實際發(fā)生的業(yè)務招待費80萬元,按稅法規(guī)定允許抵扣的金額為70萬元;國債利息收入為2萬元;其他按稅法規(guī)定不允許抵扣的金額為20萬元(非暫時性差異)。除本題所列事項外,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甲公司20×7年度應計提的生產設備的折舊額為( )萬元。
A、500
B、600
C、620
D、720
(2)20×7年度因設備折舊產生的遞延所得稅金額為( )萬元。
A、66
B、102.96
C、216
D、237.6
(3)甲公司20×7年庫存B產品和乙材料產生的遞延所得稅金額為(?。┤f元。
A、3.3
B、6.6
C、6.9
D、9.9
(4)20×7年度的應交所得稅為(?。┤f元。
A、2 242
B、1 675
C、2 762.1
D、2 785.4
(5)20×7年度的所得稅費用為(?。┤f元。
A、2 649.24
B、2 469.2
C、2 762.1
D、976.42
(6)20×7年12月31日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余額分別為( )。
A、396
B、660
C、508.86
D、58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