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英語高考試卷雖在題型、總體結構等方面有所變化,英語聽力提前單獨考查,原150分的試卷,分值改為120分,但本次考試時間不變,因此,試卷結構除了“短文改錯”大題的命題形式有所調整,刪去了原卷中的“單詞拼寫”大題,詞匯量要求增加以及對閱讀量的調整(增加)外,其他基本沒有變化。
立足基礎文化立意
試卷立足穩(wěn)定,嚴格依據《英語課程標準》、《英語教學指導意見》和《考試大綱》。試卷的詞匯量要求增加,但不超綱,出現(xiàn)了如recommend, reliable, access, adopt等高中詞匯。試卷閱讀量稍大于去年。從總體上講,試卷的信度、效度和區(qū)分度較好。試題的選材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強調基礎性和語用性。我省高中新課改后的第一份英語試卷對穩(wěn)定中學英語教學、推進課程標準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
立足基礎:基于命題傳統(tǒng),題目設置規(guī)范,沒有偏題、怪題。題型上嚴格遵守考試說明,努力命制好短文改錯這一經過微調的大題。主要測試目標定在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傳遞等語言交際能力上。重視對考生邏輯推理和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檢測;強調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有機結合。部分試題要求考生具備獲取、歸納、加工信息的能力。
文化立意: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強調實際運用,強調語感和語用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注重社會文化和價值取向,檢測考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學習策略。即使是在單選題及完形填空中,考查修辭的試題也比過去有所增加。
關注能力強調綜合
單項選擇題考查重點突出,覆蓋面廣,沒有出現(xiàn)偏、繁、舊的題目,而是將語言知識的考查放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考查。強調語言的實用性和交際性。如第3小題對非謂語動詞的考查,僅靠反復操練是難以奏效的。有8個小題考查詞義辨析,占40%。
完形填空以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為題材,講述了一群年輕人造訪一座城市流浪人員的“住所”,引發(fā)了他們的思考,并發(fā)出了“不要絕望,要行動”的感嘆。絕大部分挖空處綜合考查理解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短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干擾項的覆蓋面大,設計周密。大多數(shù)選項都可與空前、空后文字形成某種搭配或關系,從不同程度和不同層次設置干擾。在詞義辨析的基礎上,還出現(xiàn)了對修辭的考查,如第27、28、37小題等。
閱讀理解部分非常關注“國際視野中的共同情感”,也讓考生答題時感到身心愉悅。五篇文章分別由“人文情感”(送花)、“分類廣告”、“生物科技”(電子鼻)、“生活哲理之交際策略”(壞消息的轉達)以及“社會價值觀”(諾貝爾生物獎的歸屬)五個主題構成,體現(xiàn)了命題者對新課改中諸如情感、態(tài)度等維度的關注。注重考生對文本的深層次探究,凸現(xiàn)能力方面的考查。設問時,推理判斷題占了較大比例,考查主旨大意的有3個小題,還有考查修辭的。任務型閱讀要求考生在理解成功企業(yè)家“成功感言”的基礎上,擬定對他們進行采訪的話題,考查學生歸納、總結信息的能力。
短文改錯題一改過去以行為單位的設問方式,只給出一篇104個詞的短文,要求考生判斷出文中的十處錯誤,并將其改正。由于這一形式在新課程高考中首次出現(xiàn),因此難度相對以往會更高一些。但試題沒有在設問上抬高門檻,考查的內容都是考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檢測其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書面表達題要求考生以“學生記者”的身份寫一則新聞報道,敘述學生志愿者去陽光敬老院的活動。試題有一定的開放性,要求考生說明“時間、地點、人物、活動”,敘述“老人們的反應”,也需要考生作出“簡短評論”,對考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信息的組織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自選模塊的5、6小題充分體現(xiàn)了對學生理解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的考查。
立足基礎文化立意
試卷立足穩(wěn)定,嚴格依據《英語課程標準》、《英語教學指導意見》和《考試大綱》。試卷的詞匯量要求增加,但不超綱,出現(xiàn)了如recommend, reliable, access, adopt等高中詞匯。試卷閱讀量稍大于去年。從總體上講,試卷的信度、效度和區(qū)分度較好。試題的選材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強調基礎性和語用性。我省高中新課改后的第一份英語試卷對穩(wěn)定中學英語教學、推進課程標準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
立足基礎:基于命題傳統(tǒng),題目設置規(guī)范,沒有偏題、怪題。題型上嚴格遵守考試說明,努力命制好短文改錯這一經過微調的大題。主要測試目標定在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傳遞等語言交際能力上。重視對考生邏輯推理和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檢測;強調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有機結合。部分試題要求考生具備獲取、歸納、加工信息的能力。
文化立意: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強調實際運用,強調語感和語用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注重社會文化和價值取向,檢測考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學習策略。即使是在單選題及完形填空中,考查修辭的試題也比過去有所增加。
關注能力強調綜合
單項選擇題考查重點突出,覆蓋面廣,沒有出現(xiàn)偏、繁、舊的題目,而是將語言知識的考查放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考查。強調語言的實用性和交際性。如第3小題對非謂語動詞的考查,僅靠反復操練是難以奏效的。有8個小題考查詞義辨析,占40%。
完形填空以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為題材,講述了一群年輕人造訪一座城市流浪人員的“住所”,引發(fā)了他們的思考,并發(fā)出了“不要絕望,要行動”的感嘆。絕大部分挖空處綜合考查理解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短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干擾項的覆蓋面大,設計周密。大多數(shù)選項都可與空前、空后文字形成某種搭配或關系,從不同程度和不同層次設置干擾。在詞義辨析的基礎上,還出現(xiàn)了對修辭的考查,如第27、28、37小題等。
閱讀理解部分非常關注“國際視野中的共同情感”,也讓考生答題時感到身心愉悅。五篇文章分別由“人文情感”(送花)、“分類廣告”、“生物科技”(電子鼻)、“生活哲理之交際策略”(壞消息的轉達)以及“社會價值觀”(諾貝爾生物獎的歸屬)五個主題構成,體現(xiàn)了命題者對新課改中諸如情感、態(tài)度等維度的關注。注重考生對文本的深層次探究,凸現(xiàn)能力方面的考查。設問時,推理判斷題占了較大比例,考查主旨大意的有3個小題,還有考查修辭的。任務型閱讀要求考生在理解成功企業(yè)家“成功感言”的基礎上,擬定對他們進行采訪的話題,考查學生歸納、總結信息的能力。
短文改錯題一改過去以行為單位的設問方式,只給出一篇104個詞的短文,要求考生判斷出文中的十處錯誤,并將其改正。由于這一形式在新課程高考中首次出現(xiàn),因此難度相對以往會更高一些。但試題沒有在設問上抬高門檻,考查的內容都是考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檢測其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書面表達題要求考生以“學生記者”的身份寫一則新聞報道,敘述學生志愿者去陽光敬老院的活動。試題有一定的開放性,要求考生說明“時間、地點、人物、活動”,敘述“老人們的反應”,也需要考生作出“簡短評論”,對考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信息的組織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自選模塊的5、6小題充分體現(xiàn)了對學生理解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