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建造師工程法規(guī)重點內(nèi)容解析(7)

字號:

1Z301030 民法
    1Z301031 掌握民事法律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法規(guī)范調(diào)整的以權利義務為內(nèi)容的社會關系,包括人身關系和財產(chǎn)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包括主體、客體和內(nèi)容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統(tǒng)一存在于某一個特定的法律關系之中,其中的任何一個要素要是發(fā)生了變化,就必然導致這個特定的法律關系發(fā)生變化。
    [重點解析]
    民事法律關系包含的三個要素需要掌握,即主體、客體、內(nèi)容。對其具體含義也需要很好地理解。
    一、民事法律關系主體
    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簡稱民事主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和參與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一)自然人
    自然人不僅包括公民,還包括外國人和無國籍人。他們都可以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
    我國《憲法》規(guī)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不是我國的公民,但是依然屬于自然人的范疇。
    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的一種,能否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取決于其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所謂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三種:
    [重點解析]
    民事行為能力的三種情形是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需要深入理解。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民法通則》第11條規(guī)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BR>    [重點解析]
    1.這里出現(xiàn)的數(shù)據(jù)是必須掌握的。
    2.對于后一種情形,即“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更為重視一些。這不僅是由于這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一種特殊情形,易于命題,而且還在于這個知識點與后面的《勞動法》中的內(nèi)容有關聯(lián)。
    《勞動法》中規(guī)定,勞動者的法定最低就業(yè)年齡為16周歲。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以外(指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任何單位不得與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發(fā)生勞動法律關系。
    同時,《勞動法》也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這里的未成年工指的就是這種“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人。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又稱為限制民事能力或部分民事行為能力。
    《民法通則》第12條第1款規(guī)定:“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民法通則》第13條第2款還規(guī)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