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中醫(yī)傷科學輔導-----肋骨骨折的治療方法

字號:

單純肋骨骨折,因有肋間肌固定,很少有移位,不予處理亦能自行愈合,即使對位不良畸形愈合,亦不影響呼吸。但骨折引起的各種并發(fā)癥要及時處理,否則會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在處理時首先要注意并發(fā)癥的預防和治療,骨折則為次要的。
    少數(shù)肋骨一處骨折:可采用膠布固定法,即用膠布固定胸壁,限制胸壁的呼吸運動,減少骨折端活動,可達到止痛的目的。方法是每條膠布寬7厘米,長度比病人胸廓半周長約10厘米,病人坐位,兩臂外展或上舉,當呼氣之末,即胸圍最小時,先在前后側(cè)超過中線5厘米處貼緊膠布,由后繞向前方跨越前正中線5厘米。第一條貼在骨折部,而后以迭瓦狀(重疊1厘米)向上、向下各增加2~3條。固定時間約3周~4周。該方法手法簡便,取材容易,粘得正確,可以減輕骨端摩擦及疼痛,但其缺點為固定不牢,妨礙呼吸,不利咳嗽、咯痰,應(yīng)用不當可反促成骨折移位。因此對多根肋骨骨折、老年及肥胖病人不宜使用本法。
    多根肋骨一處骨折:當胸部外傷時,迷走神經(jīng)、膈神經(jīng)、血管壁的交感神經(jīng)和肋間神經(jīng)是傳導疼痛的主要途徑。因此對于多根肋骨骨折合并胸內(nèi)損傷時,可采用頸部及交感神經(jīng)封閉法來阻止疼痛對機體的不良刺激,使病情好轉(zhuǎn),有利于對合并癥的治療。若多發(fā)肋骨骨折合并胸內(nèi)嚴重操作者,常使氣體交換不良,分泌物不能排除而產(chǎn)生呼吸困難、紫紺等,可使用氣管切開術(shù)進行吸痰及給氧,改善氣體交換,提高呼吸效能。
    多發(fā)肋骨雙折:除一般疼痛,因有反常呼吸導致呼吸效能減低,全身缺氧,阻礙靜脈回流,嚴重影響循環(huán),上述方法不能解決反常呼吸,則可采用肋骨牽引術(shù)或鋼絲內(nèi)固定術(shù),目的是消除胸壁浮動,糾正胸廓內(nèi)陷。肋骨牽引術(shù)是在浮動胸壁的中央選擇1條~2條可以吃力的肋骨,在局麻下用鉗夾住內(nèi)陷的肋骨,通過滑動牽引來消除胸壁浮動,重量為0.5公斤~1公斤,時間為1周~2周。
    合并氣胸者可采用排氣法,即在第二肋間胸前鎖中線處插入一針頭將氣體放出。
    對于非進行性血胸者可在腋后線6~7肋間抽吸積血,如積血較多者可分次吸出,每日一次,量不超過1000毫升,每次抽吸后可注入抗菌素,預防感染。對于進行性血胸,在抗休克、給予靜脈或動脈內(nèi)輸血后予以剖胸探查,妥善止血,術(shù)后插入引流管作水瓶式引流即閉式引流。
    [練功活動]
    固定后輕者可下地自由活動,重者需臥床或半臥位休養(yǎng),并鍛煉腹式呼吸運動,待癥狀減輕即應(yīng)立即下地自由活動。
    [藥物治療]
    初期應(yīng)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傷氣為主者,宜理氣止痛,佐以活血祛瘀,可選用理氣止痛湯、金鈴子散、柴胡疏肝散,氣逆咳喘者加瓜蔞皮、杏仁、枳殼等;傷血為主者,宜選用活血祛瘀,佐以理氣止痛,可選用復元活血湯、和營止痛湯、血府逐瘀湯加減,痛甚者可加云南白藥或三七,咯血者可加白及、仙鶴草、血余炭等;氣血兩傷者,宜活血祛瘀,理氣止痛并重,可用順氣活血湯加減。中期宜補氣養(yǎng)血,接骨續(xù)筋,可選用接骨紫金丹、接骨丹。后期胸肋隱隱作痛或陳傷者,宜化瘀和傷、行氣止痛,可選用八珍湯合柴胡疏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