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考試之第八章項目質量管理(四)

字號:

【其它質量知識】:
    各質量管理大師的重要觀點
    戴明
    Deming
     1.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ick)→行動(Act)→計劃(Plan)(PDCA循環(huán));
    2.85%的質量問題應由管理層負責,另外15%由團隊成員負責。
    朱蘭
    Juran
     1.朱蘭質量三部曲:質量計劃、質量控制、質量改進;
    2.公司的任務是實現(xiàn)產品的高質量、部門的任務是實現(xiàn)生產的高質量。
    克勞斯比
    Crosby
     1.組織向零缺陷努力、高層管理必須要為整體質量做出;
    2.對質量的測量應該用非一致性成本、質量與需求一致。
    田口宏一
    Taquchi
     1.質量是設計出來的,而非檢驗出來的;
    2.質量成本可以通過標準差函數(shù)(損失函數(shù))來衡量。
    質量成本(一致成本與不一致成本)
    一致成本
     計劃編制; 培訓/教導; 過程控制; 實地測量; 設計確認;
    過程確認; 測量與評價; 質量審計; 維護與校準;
    不
    一致成本
     廢料; 返工; 加速處理; 現(xiàn)場服務; 額外材料或存貨;
    保修或服務; 投訴處理; 責任判定; 產品取消; 產品修正措施;
    一致成本:預防性質量過程的成本;
    不一致成本:質量缺陷造成的成本;
    預防成本:提高質量系統(tǒng)和過程與產品質量的預防性措施;
    評估成本:目的是確認質量和過程;
    缺陷成本:糾正和糾正措施引發(fā)的成本。又分為:內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
    內部缺陷成本:廢料與返工、缺陷存貨成本、工程變動成本、糾正文檔等;
    外部缺陷成本:擔保費用、投訴處理、現(xiàn)場服務人員培訓產品、未來經營損失等。
    屬性:被劃分為與要求一致或不一致、從而決定“繼續(xù)進行或否”的質量特性;
    變量:可以用增量測量的質量特性;
    屬性抽樣:在總體中抽取一個或多個屬性進行檢測,建立總體置信水平;
    變量抽樣:為確定過程能力,測量過程變量并畫圖;
    一個標準差1σ:是正態(tài)分布均值兩側,占總體68.3%的偏差
    兩個標準差2σ:是正態(tài)分布均值兩側,占總體95.5%的偏差
    三個標準差3σ:是正態(tài)分布均值兩側,占總體99.7%的偏差
    六個標準差6σ:是正態(tài)分布均值兩側,占總體99.9997%的偏差
    七點原則:如果過程某段時間內,有連續(xù)7個以上觀察點均落在均值的同一側,那么即使它們在控制線內,它們也是非正常原因,這時需要引起注意。
    “JIT”(Justintime):有稱“零庫存”,是一種高層次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