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證券價格指數
一、股票價格平均數和股價指數
(一)股票價格指數的編制步驟
分四步:1、選擇樣本股 2、選定某基期 3、計算計算期平均股價或市值 4、指數化
(二)股票價格平均數
定義:采用股價平均法,用來度量所有樣本股經調整后的價格商品的平均值
1、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以樣本股的每日收盤價的和除以樣本數: P=(P1+P2+……Pn)/n
2、加權股價平均數:以各樣本股票的成交量或者發(fā)行量為權數計算出來的平均數,前者為平均成交價,后者為平均收盤價
3、修正股價平均數:在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的基礎上,發(fā)生拆股配股時,需要修正除數
修正股價平均數
由于股票發(fā)生拆股、增資配股時,通過變動除數消除影響。新的除數計算方法為:用拆股前的平均數去除拆股后的總價格 。修正股價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用新除數去除拆股后的總價格
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就采用修正方法進行計算,當股票分割、增資擴股或配股變動10%后,就修正除數。
(三)股票價格指數
定義:將計算期的股價與某一基期的股價相比較的相對變化指數,反映市場股票價格的相對水平。
股票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
1、簡單算術股價指數又有相對法和綜合法之分
(1)相對法:首先計算各樣本股的個別指數,再加總計算算術平均數
(2)綜合法:首先將樣本股票基期價格和計算期價格加總,再求指數
2、加權股價指數
(1)基期加權法 - 拉氏指數:采用基期發(fā)行量或者成交量為權數
(2)計算期加權法 - 派氏指數:采用計算期發(fā)行量或者成交量為權數
(3)幾何平均法 - 費雪理想式:拉氏指數和派氏指數的幾何平均
二、我國主要的證券價格指數
(一)我國主要的股票價格指數:
1、中證指數公司及其指數 :2005年9月23日成立 由上交所和深交所共同發(fā)起設立
(1)滬深300指數。上海代碼:000300;深圳代碼:399300,指數基期為2004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指數調整一般在1月和7月初進行,調整方案每次比例不超過10%,排名在240以內新樣本優(yōu)先進入,排名在360名之前的老樣本優(yōu)先保留。最后一次財務報表虧損的股票原則上不進入新選樣本,除非該股票影響指數有代表性。
(2)中證流通指數
2006年2月27日正式發(fā)布中正流通指數。指數代碼:000902(滬市),399902(深市)
指數采取派許加權法加權計算、用“除數修正法”修正
(3)中證100指數,2006年5月29日發(fā)布中證100指數(CSI100 INDEX)。指數代碼:000903(滬市),399903(深市)指數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基點為1000點。中證100指數成分股原則上每半年調整一次,每次調整比例一般不超過10%。樣本設置緩沖區(qū),排名80以內的新樣本優(yōu)先進入,排名在120名以前的的老樣本優(yōu)先保留。
2、上海證券交易所股價值數
(1)樣本指數。
①上證成份指數。簡稱上證180指數。180 指數,從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選擇 180 只有代表性的股票為計算對象,流通股數為權數進行加權綜合股價指數,基期為 2002.6.28 收盤指數 3299.05 點為基點, 2002 年 7 月 1 日正式發(fā)布,是上證 30 指數的延續(xù)
選擇樣本股的原則:行業(yè)代表性;流通市值規(guī)模;交易活躍程度 樣本股需要專家根據其代表性的強弱進行調整
②上證 50 指數 2004 年 1 月 2 日發(fā)布 ,2003 年 12 月 31 日為基日
基期指數 1000 點
③上證紅利指數簡稱“紅利指數”
(2)綜合類指數
①上證綜合指數1991年7月15日起編制并公布,它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以全部上市股票為樣本,以股票發(fā)行量為權數,按加權平均計算
②新上證綜合指數:簡稱為新綜指,指定代碼:000017,于2006年1月4日首次發(fā)布,新上證綜指是一個全市場指數,不僅包括A股,還包括B股,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總市值為基準,基點為1000點,新上證綜指采用派許加權方法。
(3)分類指數類:A股指數、B股指數及工業(yè)類、商業(yè)類、地產類、公用事業(yè)類和綜合分類指數
3、深圳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
(1)樣本指數類
①深圳成份指數。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為1000點,起始計算日:1995年1月25日
從上市股票中選擇 40 種股票作為成分股,流通股量為權數,以 1994-7-20 為基期,基期指數為 1000 ,包括深圳成分指數;成分 A 股指數;成分 B 股指數;工業(yè)
分類指數;商業(yè)分類指數;金融分類指數;地產分類指數;公用事業(yè)分類指數;綜合企業(yè)指數
選取成分股的原則:有一定的上市交易時間;有一定的上市規(guī)模 - 用平均可流通市值和平均總市值為衡量標準;交易活躍 - 總成交額和轉手率;公司股票的平均市盈率、行業(yè)代表性、財務狀況、盈利記錄、發(fā)展前景及管理素質,以及地區(qū)代表性
②深圳A股指數: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為1000點,起始計算日為1995年1月25日
③深圳B股指數 以成分B股為樣本,以可流通股數為權數,才用加權平均法,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準,基日指數為1000點,起始計算日為:1995年1月25日
④深證100指數。2003年初深圳信息公司發(fā)布,深圳100指數。深交所選中100只A股股票作為成份股,以成份股的可流通A股數為權數,采用派許綜合法編制。深圳100指數以2002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基準指數定為1000點,
(2)深圳綜合指數
①深圳綜合指數
種類:綜合指數、 A 股指數、 B 股指數
計算原則:以全部上市股票為樣本,前兩者以 1991-4-3 為基期,后者以 1992-2-28 為基期,基數為 100 ‘以指數股計算日股份數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
公式:綜合指數 = 計算日指數股總市值 / 基日指數股總市值
另外情況處理:新股上市,第二天納入指數計算;暫停買賣的股票,剔除指數計算;突然停牌,以最后成交價計算綜合指數
②深證新指數 深交所2006年2月26日正式編制和發(fā)布,代碼:399100 樣本剔除了ST股票以及被管理層認為經營有重大異常類的股票。以流通股為權重,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準,基點日為1107.23點。
③中小企業(yè)版 代碼:399101 由深交所編制以2005年6月7 日為基準日,設定基點為1000點,以2005年11月30日計算發(fā)布點位,于2005年12月1日起正式對外發(fā)布
(3)分類指數農林牧漁指數、采掘業(yè)指數、制造業(yè)指數、建筑倉儲業(yè)指數、信息技術指數等13類。分類指數以1994年4月3日為基期,基期指數設為1000點,起始計算日:2001年7月2日
4、香港恒生指數(新)
恒生指數
(1)恒生指數1969年11月24日,由恒生銀行選了33種股票,包括 : 金融業(yè) 4 種 ; 公用事業(yè) 6 種;地產業(yè) 9 種;其他工商業(yè) 14 種,用加權平均法
四個標準:①股票在市場上的重要程度,②股票成交額對投資者的影響,③股票發(fā)行在外的數量能應付市場的旺盛需求④公司的業(yè)務已香港為基地
(2)恒生綜合指數系列。恒生銀行2001年10月3日推出
(3)恒生流通綜合指數。2002年9月23日推出
(4)恒生流通精選指數系列。
(5)臺灣證交所發(fā)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5、海外上市公司指數
2004年10月18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全資子公司CBOE期貨交易所(CFE)推出CBOE中國指數。
中國指數期貨是標準化合約,代號為:CX交易時間芝加哥:8:30—15:15
(二)我國債券指數
1、上證國債指數: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剩余期限在 1 年以上的固定利率國債和一次還本付息為樣本,按照國債發(fā)行量加權計算,用派許法
2、上證企業(yè)債指數:上交所于2003年6月9日起發(fā)布企業(yè)債指數。該指數以上交所、深交所的固定利率付息和一次性還本付息、剩余期限在1年以上(含1年)、信用評級為投資級(BBB)以上的非股權類連接企業(yè)債券為樣本、以2002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基日指數為100點采用派許加權。
3、中國債券指數。2002年12月31日 中央登記結算公司開始發(fā)布,以2001年12月31日為基日,基期指數為100,每個工作日算一次
(三)我國基金指數
1、上證基金指數:選擇在上交所上市的所有證券投資基金為樣本,即基金金泰、泰和、安信、漢盛、裕陽、景陽等 12 只基金 ,基準日指數為 1000 ,指數代碼為 000011 ,于 2000 年 5 月 9 日公布
2、深圳基金指數:以深圳交易所上市的 基金為樣本,新上市的基金第二個交易日納入計算范圍
指數計算采取派氏加權平均法,以 2000 年 6 月 30 日為基金,基準日指數為 1000
三、國際主要股票市場及價格指數
(一)道. 瓊斯工業(yè)股價平均數
來歷: 1884-7-3 ,道瓊斯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查爾斯. 亨利. 道和愛德華. 瓊斯根據當時有代表性的 11 種股票編制了股票價格指數。
道瓊斯指數包括一組股加平均數:
①工業(yè)股價平均數( 30 )
②運輸業(yè)股價平均數( 20 )
③公用事業(yè)股價平均數( 15 )
④股價綜合平均數( 65 )
⑤公正市價指數( 700 種股票)
(二)金融時報證券交易所指數(FTSE100)
一是金融時報30種股票指數,以1935年7月1日為基期,基期指數為100,二是100種股票交易指數又稱“FT-100”指數,該指數1984年1月3日起編制并公布。
(三)日經 225 股價指數
名稱變更過程 :1950-9 開始編制,從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市場上市的 225 種股票中計算修正平均股價 , 命名為 “ 東正修正平均股 ” , 1975-5-1 ,采用道瓊斯修正指數法計算,更名為 “ 日經道式平均股價指數 ” , 1985-5, 因為與道瓊斯公司合同期滿,更名為日經股價指數
日經指數有兩種 :
日經 225 指數:包括 150 家制造業(yè), 15 家金融業(yè), 14 家運輸業(yè)和 46 家其他行業(yè),樣本股原則上不變,以 1950 年計算出的平均股價 176.21 元為基數
日經 500 指數:選擇 500 種股票為樣本,約占總數的 50% ,有很大的代表性,樣本股可以替代
(四)NASDAQ市場及其指數:
NASDAQ:全稱全美證券商自動報價系統(tǒng),于1971年正式啟用。運用現代的計算機技術把全美6000多家營業(yè)網點連接起來,形成全美統(tǒng)一的場外二級市場。后來這些被很多國家模仿建立二板市場。
NASDAQ設立了13種指數,分別:NASDAQ綜合指數、NASDAQ-100指數、NASDAQ金融-100指數、NASDAQ銀行指數、NASDAQ生物指數、NASDAQ計算機指數、NASDAQ工業(yè)指數、NASDAQ保險指數、NASDAQ其他金融指數、NASDAQ通訊指數、NASDAQ運輸指數、NASDAQ全國市場綜合指數和NASDAQ全國市場工業(yè)指數
一、股票價格平均數和股價指數
(一)股票價格指數的編制步驟
分四步:1、選擇樣本股 2、選定某基期 3、計算計算期平均股價或市值 4、指數化
(二)股票價格平均數
定義:采用股價平均法,用來度量所有樣本股經調整后的價格商品的平均值
1、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以樣本股的每日收盤價的和除以樣本數: P=(P1+P2+……Pn)/n
2、加權股價平均數:以各樣本股票的成交量或者發(fā)行量為權數計算出來的平均數,前者為平均成交價,后者為平均收盤價
3、修正股價平均數:在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的基礎上,發(fā)生拆股配股時,需要修正除數
修正股價平均數
由于股票發(fā)生拆股、增資配股時,通過變動除數消除影響。新的除數計算方法為:用拆股前的平均數去除拆股后的總價格 。修正股價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用新除數去除拆股后的總價格
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就采用修正方法進行計算,當股票分割、增資擴股或配股變動10%后,就修正除數。
(三)股票價格指數
定義:將計算期的股價與某一基期的股價相比較的相對變化指數,反映市場股票價格的相對水平。
股票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
1、簡單算術股價指數又有相對法和綜合法之分
(1)相對法:首先計算各樣本股的個別指數,再加總計算算術平均數
(2)綜合法:首先將樣本股票基期價格和計算期價格加總,再求指數
2、加權股價指數
(1)基期加權法 - 拉氏指數:采用基期發(fā)行量或者成交量為權數
(2)計算期加權法 - 派氏指數:采用計算期發(fā)行量或者成交量為權數
(3)幾何平均法 - 費雪理想式:拉氏指數和派氏指數的幾何平均
二、我國主要的證券價格指數
(一)我國主要的股票價格指數:
1、中證指數公司及其指數 :2005年9月23日成立 由上交所和深交所共同發(fā)起設立
(1)滬深300指數。上海代碼:000300;深圳代碼:399300,指數基期為2004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指數調整一般在1月和7月初進行,調整方案每次比例不超過10%,排名在240以內新樣本優(yōu)先進入,排名在360名之前的老樣本優(yōu)先保留。最后一次財務報表虧損的股票原則上不進入新選樣本,除非該股票影響指數有代表性。
(2)中證流通指數
2006年2月27日正式發(fā)布中正流通指數。指數代碼:000902(滬市),399902(深市)
指數采取派許加權法加權計算、用“除數修正法”修正
(3)中證100指數,2006年5月29日發(fā)布中證100指數(CSI100 INDEX)。指數代碼:000903(滬市),399903(深市)指數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基點為1000點。中證100指數成分股原則上每半年調整一次,每次調整比例一般不超過10%。樣本設置緩沖區(qū),排名80以內的新樣本優(yōu)先進入,排名在120名以前的的老樣本優(yōu)先保留。
2、上海證券交易所股價值數
(1)樣本指數。
①上證成份指數。簡稱上證180指數。180 指數,從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選擇 180 只有代表性的股票為計算對象,流通股數為權數進行加權綜合股價指數,基期為 2002.6.28 收盤指數 3299.05 點為基點, 2002 年 7 月 1 日正式發(fā)布,是上證 30 指數的延續(xù)
選擇樣本股的原則:行業(yè)代表性;流通市值規(guī)模;交易活躍程度 樣本股需要專家根據其代表性的強弱進行調整
②上證 50 指數 2004 年 1 月 2 日發(fā)布 ,2003 年 12 月 31 日為基日
基期指數 1000 點
③上證紅利指數簡稱“紅利指數”
(2)綜合類指數
①上證綜合指數1991年7月15日起編制并公布,它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以全部上市股票為樣本,以股票發(fā)行量為權數,按加權平均計算
②新上證綜合指數:簡稱為新綜指,指定代碼:000017,于2006年1月4日首次發(fā)布,新上證綜指是一個全市場指數,不僅包括A股,還包括B股,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總市值為基準,基點為1000點,新上證綜指采用派許加權方法。
(3)分類指數類:A股指數、B股指數及工業(yè)類、商業(yè)類、地產類、公用事業(yè)類和綜合分類指數
3、深圳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
(1)樣本指數類
①深圳成份指數。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為1000點,起始計算日:1995年1月25日
從上市股票中選擇 40 種股票作為成分股,流通股量為權數,以 1994-7-20 為基期,基期指數為 1000 ,包括深圳成分指數;成分 A 股指數;成分 B 股指數;工業(yè)
分類指數;商業(yè)分類指數;金融分類指數;地產分類指數;公用事業(yè)分類指數;綜合企業(yè)指數
選取成分股的原則:有一定的上市交易時間;有一定的上市規(guī)模 - 用平均可流通市值和平均總市值為衡量標準;交易活躍 - 總成交額和轉手率;公司股票的平均市盈率、行業(yè)代表性、財務狀況、盈利記錄、發(fā)展前景及管理素質,以及地區(qū)代表性
②深圳A股指數: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為1000點,起始計算日為1995年1月25日
③深圳B股指數 以成分B股為樣本,以可流通股數為權數,才用加權平均法,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準,基日指數為1000點,起始計算日為:1995年1月25日
④深證100指數。2003年初深圳信息公司發(fā)布,深圳100指數。深交所選中100只A股股票作為成份股,以成份股的可流通A股數為權數,采用派許綜合法編制。深圳100指數以2002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基準指數定為1000點,
(2)深圳綜合指數
①深圳綜合指數
種類:綜合指數、 A 股指數、 B 股指數
計算原則:以全部上市股票為樣本,前兩者以 1991-4-3 為基期,后者以 1992-2-28 為基期,基數為 100 ‘以指數股計算日股份數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
公式:綜合指數 = 計算日指數股總市值 / 基日指數股總市值
另外情況處理:新股上市,第二天納入指數計算;暫停買賣的股票,剔除指數計算;突然停牌,以最后成交價計算綜合指數
②深證新指數 深交所2006年2月26日正式編制和發(fā)布,代碼:399100 樣本剔除了ST股票以及被管理層認為經營有重大異常類的股票。以流通股為權重,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準,基點日為1107.23點。
③中小企業(yè)版 代碼:399101 由深交所編制以2005年6月7 日為基準日,設定基點為1000點,以2005年11月30日計算發(fā)布點位,于2005年12月1日起正式對外發(fā)布
(3)分類指數農林牧漁指數、采掘業(yè)指數、制造業(yè)指數、建筑倉儲業(yè)指數、信息技術指數等13類。分類指數以1994年4月3日為基期,基期指數設為1000點,起始計算日:2001年7月2日
4、香港恒生指數(新)
恒生指數
(1)恒生指數1969年11月24日,由恒生銀行選了33種股票,包括 : 金融業(yè) 4 種 ; 公用事業(yè) 6 種;地產業(yè) 9 種;其他工商業(yè) 14 種,用加權平均法
四個標準:①股票在市場上的重要程度,②股票成交額對投資者的影響,③股票發(fā)行在外的數量能應付市場的旺盛需求④公司的業(yè)務已香港為基地
(2)恒生綜合指數系列。恒生銀行2001年10月3日推出
(3)恒生流通綜合指數。2002年9月23日推出
(4)恒生流通精選指數系列。
(5)臺灣證交所發(fā)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5、海外上市公司指數
2004年10月18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全資子公司CBOE期貨交易所(CFE)推出CBOE中國指數。
中國指數期貨是標準化合約,代號為:CX交易時間芝加哥:8:30—15:15
(二)我國債券指數
1、上證國債指數: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剩余期限在 1 年以上的固定利率國債和一次還本付息為樣本,按照國債發(fā)行量加權計算,用派許法
2、上證企業(yè)債指數:上交所于2003年6月9日起發(fā)布企業(yè)債指數。該指數以上交所、深交所的固定利率付息和一次性還本付息、剩余期限在1年以上(含1年)、信用評級為投資級(BBB)以上的非股權類連接企業(yè)債券為樣本、以2002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基日指數為100點采用派許加權。
3、中國債券指數。2002年12月31日 中央登記結算公司開始發(fā)布,以2001年12月31日為基日,基期指數為100,每個工作日算一次
(三)我國基金指數
1、上證基金指數:選擇在上交所上市的所有證券投資基金為樣本,即基金金泰、泰和、安信、漢盛、裕陽、景陽等 12 只基金 ,基準日指數為 1000 ,指數代碼為 000011 ,于 2000 年 5 月 9 日公布
2、深圳基金指數:以深圳交易所上市的 基金為樣本,新上市的基金第二個交易日納入計算范圍
指數計算采取派氏加權平均法,以 2000 年 6 月 30 日為基金,基準日指數為 1000
三、國際主要股票市場及價格指數
(一)道. 瓊斯工業(yè)股價平均數
來歷: 1884-7-3 ,道瓊斯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查爾斯. 亨利. 道和愛德華. 瓊斯根據當時有代表性的 11 種股票編制了股票價格指數。
道瓊斯指數包括一組股加平均數:
①工業(yè)股價平均數( 30 )
②運輸業(yè)股價平均數( 20 )
③公用事業(yè)股價平均數( 15 )
④股價綜合平均數( 65 )
⑤公正市價指數( 700 種股票)
(二)金融時報證券交易所指數(FTSE100)
一是金融時報30種股票指數,以1935年7月1日為基期,基期指數為100,二是100種股票交易指數又稱“FT-100”指數,該指數1984年1月3日起編制并公布。
(三)日經 225 股價指數
名稱變更過程 :1950-9 開始編制,從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市場上市的 225 種股票中計算修正平均股價 , 命名為 “ 東正修正平均股 ” , 1975-5-1 ,采用道瓊斯修正指數法計算,更名為 “ 日經道式平均股價指數 ” , 1985-5, 因為與道瓊斯公司合同期滿,更名為日經股價指數
日經指數有兩種 :
日經 225 指數:包括 150 家制造業(yè), 15 家金融業(yè), 14 家運輸業(yè)和 46 家其他行業(yè),樣本股原則上不變,以 1950 年計算出的平均股價 176.21 元為基數
日經 500 指數:選擇 500 種股票為樣本,約占總數的 50% ,有很大的代表性,樣本股可以替代
(四)NASDAQ市場及其指數:
NASDAQ:全稱全美證券商自動報價系統(tǒng),于1971年正式啟用。運用現代的計算機技術把全美6000多家營業(yè)網點連接起來,形成全美統(tǒng)一的場外二級市場。后來這些被很多國家模仿建立二板市場。
NASDAQ設立了13種指數,分別:NASDAQ綜合指數、NASDAQ-100指數、NASDAQ金融-100指數、NASDAQ銀行指數、NASDAQ生物指數、NASDAQ計算機指數、NASDAQ工業(yè)指數、NASDAQ保險指數、NASDAQ其他金融指數、NASDAQ通訊指數、NASDAQ運輸指數、NASDAQ全國市場綜合指數和NASDAQ全國市場工業(yè)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