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本知識要點歸類
1.關于作者
《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錢學森,核物理學家。
《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竺可恢,氣象學家,地理學家。
《橋的運動》:茅以升,橋梁專家。
《統(tǒng)籌方法平話引子》:華羅庚,數(shù)學家。
《蘇州園林》:葉圣陶,作家,教育家,文學研究會發(fā)起人之一。
《白絲翎羽丹砂頂》:賈祖灣,科普作家。
《菊花》:楊憲益,翻譯家。
《我們肚子里的食客》:高士其,科普作家。
2.體裁歸類
屬于實體事物說明文的有:《菊花》、《白絲翎羽丹砂頂》、《蘇州園林》、《我們肚子里的食客》。
屬于抽象事理說明文的有:《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橋的運動》、《統(tǒng)籌方法平話引子》。
屬于科學小品(文藝性說明文)的是:《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菊花》?!栋捉z翎丹砂頂》、《我們肚子里的食客》、《蘇州園林》。
屬于科技說明文的是:《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橋的運動》。
既屬于實體事物說明文,又屬于科學小品的有:《菊花》、《蘇州園林》?!栋捉z翎羽丹砂頂》、《我們肚子里的食客》。
既屬于抽象事理說明文,又屬于科技說明文的有:《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橋的運動》。
3.結構方式歸類
采用了“總一分一總”結構方式說明的文章是:《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統(tǒng)籌方法平話引子》、《橋的運動》。
采用了“總一分”結構方式說明的文章是:《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蘇州園林》、《我們肚子里的食客》。
采用了“分一總”結構方式的說明文是《白絲翎羽丹砂頂》。采用了“并列”結構方式的說明文是《菊花》(各部分中又采取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4.主要說明方法
主要的說明方法的采用,各課文如下:
《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定義、舉例。
《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詮釋。
《橋的運動》:定義、列舉、比喻、引用。
《統(tǒng)籌方法平話引子》:定義、舉例、圖表。
《蘇州園林》:比較、比喻。
《白絲翎羽丹砂頂》:引用。
《菊花》:引用。
《我們肚子里的食客》:比喻、擬人。
四、課文重點與難點
《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錢學森所處的時代背景;識記錢學森自赴美留學后的社會地位和主要成就;根據(jù)課文內容,列表說明現(xiàn)代自然學科體系;識記本文著重說明了基礎學科與根本的基礎學科的關系,強調了基礎學科特別是根本的基礎學科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認知本文“總一分一總”的整體結構方式;識別本文綜合運用了定義、詮釋、舉例三種說明方法的含義。
這是一篇介紹現(xiàn)代自然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作者在宏觀介紹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體系構成和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重要特點后,著重說明了基礎科學與根本的基礎學科的關系,強調了基礎學科與根本的基礎學科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故此,在學習本文時,要注意對以下重點內容進行把握:
1.說明的中心
作者在宏觀介紹自然科學的重要特點與基本體系之后,著重說明了基礎學科與根本的基礎學科之間的關系,并一再強調基礎學科尤其是根本的基礎學科(即物理與數(shù)學)在現(xiàn)代自然科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2.文章結構
本文的文章結構是“總一分一總”整體結構方式。首先概說自然科學的重要特點,在此基礎上推導出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再由基礎學科推進到“基礎”的學科。進而,作者又展
開分述,對一般基礎學科分門別類地逐一解說,突出基礎學科與根本的基礎學科的關系;后,在條分縷析的基礎上,作者又用歸納法勾畫出以根本的基礎學科為支柱的現(xiàn)代科學體系的總體構成。全文綱目清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邏輯嚴密。
3.自然科學學科圖
工程結構
電力技術
工程技術學科電子技術
農(nóng)業(yè)技術
其他工程技術
天文學
現(xiàn)代自然科學體系地學
生物學
基礎學科化學
其他分支學科
物理
根本基礎學科
數(shù)學
《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竺可楨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識記本文所說明的重點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樓”和“鳴沙”現(xiàn)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異現(xiàn)象,都是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解釋的;認知本文將說理與敘事結合起來的特點,讀來引人人勝,簡要說明開頭的敘事有什么作用;識別本文主要運用的詮釋說明方法。
這是一篇運用科學原理解釋沙漠里奇怪現(xiàn)象的說明文。文章著重說明了沙漠里的“海市蜃樓”和“鳴沙”現(xiàn)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異現(xiàn)象,都是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解釋的。所以,在學習時,應予注意把握好下面重點內容:
1.寫作特色
本文主要的一個特色是:說理與敘事相結合。這樣寫的好處是生動活潑,引人人勝。所以這篇科學小品行文生動活潑,具有較強的可讀性。作者把說理同敘事結合起來,在解釋沙漠里奇怪現(xiàn)象的成因時,將古今中外人們的耳聞目睹以及經(jīng)歷、感受等穿插在說理過程中,形成近似于敘事性文學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介紹“現(xiàn)象”,在解釋“現(xiàn)象”的同時不時插入科學道理的講述,讀來引人人勝。
2.說明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了詮釋說明方法。這種說明方法使因果條件充分,事理邏輯周密,易于被人理解與接受。而且行文較自由,它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釋,從而將事理詮釋提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本文的說明中心是解釋“海市蜃樓”與“鳴沙”兩大怪異見象的成因,作者因此主要運用了詮釋說明方法,將形成這些現(xiàn)象的特定條件逐一解釋清楚。
《橋的運動》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茅以升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識記文章說明的中心和要點,以及作者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構方式;識別文中所運用的義、列舉兩種說明方法;識別文中運用比喻說明和引用說明法的地方,簡要說明它們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練、析理精深的科學小品,是闡述橋的運動的說明文。作者運用辨證唯物觀點和物理學知識,剖析了橋的運動的種種形式及原因,說明橋無時無刻不在運動,橋的運動就是橋的存在形式。所以在學習本文時,要意識到本課的說明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內容。這是因為本文不僅綜合運用了定義、列舉、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還使用了引用。其中定義和列舉是本文寫作中常用的方法。
定義說明法:如說“橋的運動是橋的存在形式”、“所謂固定就是不在空間有走動”等。
列舉說明法:如說“一座橋不論是在有重車疾馳、狂風猛撲、巨浪急沖或氣溫驟變的時候,或是在風平浪靜、無車無人而只是受本身重量和流水過橋的影響的時候“,都有內部分子的運動,則是列舉說明方法。
比喻說明法:這種說明方法,可以將抽象的道理化為具體生動,通過通俗易懂的形象描述,增強文章的可讀性、趣味性。如用人坐板凳時力的傳遞,來比喻車在橋上過時的重量傳遞,就是運用了比喻說明方法。
引用說明法:這種說明方法可以提高文章的可信性和說服力。文章開頭用尾生守約的故事來說明橋的固定性,為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文末用恩格斯的話來總括橋的運動的實質,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可信度,兩者均運用了引用這一說明方法。
《統(tǒng)籌方法平話引子》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華羅庚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根據(jù)課文,概括統(tǒng)籌方法的性質、應用要點和作用;認知本文通過簡單生活事例來說明復雜科學道理的總體特點;認知本文的圖表說明法,簡要說明文中三個圖表的不同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紹統(tǒng)籌方法的說明文。文章主要是說明統(tǒng)籌方法的性質、應用要點和作用。本文大的特點是通過簡單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來說明復雜的科學道理,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難懂為淺顯易懂。運用這種事例說明的方法,在學習中,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問題:
1.統(tǒng)籌方法的性質、應用要點和作用
統(tǒng)籌方法是一種為生產(chǎn)建設服務的“數(shù)學方法”,它的實用范圍極為廣泛。
運用統(tǒng)籌方法來縮短工時,提高工作效率,是應用統(tǒng)籌方法的目的。而合理安排工序,則是關鍵所在,此為統(tǒng)籌方法的要點。
后一個自然段,指出統(tǒng)籌方法“主要是有關時間的問題”,科學地利用時間,一定大有補益,這段點明了統(tǒng)籌方法的作用。
2.寫作特色
本文的大特點是通過簡單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來說明復雜的科學道理,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例如文中所舉的泡茶喝的例子,就是一種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的例子。普遍性即是所舉事例必須是眾所周知、通俗易懂的;典型性即是所舉事例必須是具有代表性、能說明問題的。
3.說明方法
本文運用了圖表說明方法,本文所制的三個圖表的依次展開,體現(xiàn)了文章層次內容的不斷深化,它們不僅揭示了統(tǒng)籌方法的運用過程,而且收到了使整個說明化繁為簡、一目了然的效果。
第一個圖表的作用是:標明泡茶喝的全過程、各部分的關系以及其它要素。
第二個圖表的作用是:簡化工作程序,看出縮短工時的關鍵。
第三個圖表的作用是:用數(shù)字代替文字,顯示統(tǒng)籌方法的“數(shù)字方法”實質。
《菊花》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楊憲益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劃分有關段落層次,概括層次大意;認知本文的并列式總體結構和按時間順序展開的說明方式;識別文中所運用的“引用”說明法,結合課文,簡要說明有關引用材料的作用。
這是一篇介紹菊花的說明文。在學習時需要掌握
1.楊憲益(1925一)是現(xiàn)代翻譯家。本文是他的一篇說明文,既是一篇實體事物說明文,又是一篇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同時還要注意把握本文文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說明方法是引用說明法。引述典籍、資料,大量運用掌故,是這類說明方法的特征。
2.熟知課文的內容:
比如: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問題:
陶淵明是一個有骨氣的詩人,他又很喜歡菊花,而菊花又是一種到了秋天才開的花,也像很有骨氣,因此后來大家都拿菊花比作有骨氣的文人,無形中提高了菊花的身價。
(1)從這里可以看出,自陶淵明時開始,人們對菊花的觀念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從這段文字看,陶淵明為什么能與菊花聯(lián)系起來?
(3)從這里看,人的骨氣為什么能與菊花聯(lián)系起來?
參考答案:(1)從延年益壽觀念到人格氣節(jié)象征觀念。(2)一是由于陶淵明非常愛菊,(2)是陶淵明與菊花都有骨氣。(3)人的骨氣是在與惡勢力的抗爭中顯現(xiàn)出來,菊花的骨氣是在與肅殺秋霜的抗爭中顯現(xiàn)出來,兩者異質而同構,故可用秋菊象征人的高風亮節(jié)。
《我們肚子里的食客》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高士其所處的時代背景;識記高士其的社會地位和主要成就;理解文章開頭講述上帝造人故事是全文的一個鋪墊,簡要說明這個鋪墊的作用;認知本文采用對話形式展開說明的特點;辯識文中所運用的比喻和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簡要說明它們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紹有關細菌知識的說明文。作者用生動的文筆,說明了寄生在體內的眾多細菌的種類、特性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在學習時應注意把好本文的寫作特色和修辭手法。
1.寫作特色
(1)文章的開頭由講述《圣經(jīng)》中上帝造人的故事引出,使文章顯得幽默活潑,風趣可掬,從而為全文奠定了富有趣味的基調,可以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引人入勝。
(2)本文的另一特色是:通篇采用對話形式,使說明過程波瀾迭起,饒有風趣,讀來引人人勝。
2.修辭方法
文章多用生動的比喻,如將細菌比作“食客”,把人體比作“**大飯店”,又將人的口腔、胃、小腸、大腸分別比作“切菜間”、“廚房”、“小食堂”、“大食堂”等,這類比喻,將科學術語化為形象事物,較易被人理解。
文章還經(jīng)常采用擬人手法。將細菌人格化,如“涂脂擦粉”、“大腹便便”、“擠眉弄眼”、“拍手踏足”、“安分守己”、“搗墻毀壁”等用于描寫人類外貌、動作乃至性格的詞語的運用,使細菌的形狀、特性變得異常生動、突出,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3.熟知課文的內容:
比如: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問題:
我們這一所細菌大飯店,一開前門使是切菜間,壁上有自來水,長流不息,菜刀上下,石磨兩列,排成半圓形,還有一個粉紅色活動的地板。后面有一條長長的市道,直達廚房。廚房是一支大油鍋,可以收縮;里面自然發(fā)生一種強烈的酸汁,一種神秘的酵汁。廚房的后面,先有小食堂,后有大食堂,曲曲彎彎,千回百轉。小食堂備有咖喱似的黃汁,以及其它油呀醋呀,一應俱全。大食堂的設備,較為粗簡,然而客座極多,可容無數(shù)萬細菌,一出后門,直通馬桶。
(1)這段文字說明的是什么?
(2)這里主要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3)這里是按照什么順序來進行說明的?
(4)這里把人的口腔、胃、小腸、大腸各比喻作什么?
(5)“自來水”、“粉紅色活動的地板”、“南道”的比喻意義各是什么?
(6)這段文字中的比喻手法有哪些特點?
(7)從這里可以明顯看出本文是一篇怎樣的說明文?
參考答案:(1)整個人體是細菌的大飯店。(2)比喻說明方法。(3)按照空間順序。(4)口腔比喻為切菜間,胃比喻為廚房,小腸比喻為小食堂,大腸比喻為大食堂。(5)自來水比喻唾液,粉紅色活動的地板比喻舌頭,南道比喻食管。(6)一是全面系統(tǒng),二是十分貼切,三是形象生動。(7)文藝性說明文,即科學小品文。
1.關于作者
《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錢學森,核物理學家。
《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竺可恢,氣象學家,地理學家。
《橋的運動》:茅以升,橋梁專家。
《統(tǒng)籌方法平話引子》:華羅庚,數(shù)學家。
《蘇州園林》:葉圣陶,作家,教育家,文學研究會發(fā)起人之一。
《白絲翎羽丹砂頂》:賈祖灣,科普作家。
《菊花》:楊憲益,翻譯家。
《我們肚子里的食客》:高士其,科普作家。
2.體裁歸類
屬于實體事物說明文的有:《菊花》、《白絲翎羽丹砂頂》、《蘇州園林》、《我們肚子里的食客》。
屬于抽象事理說明文的有:《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橋的運動》、《統(tǒng)籌方法平話引子》。
屬于科學小品(文藝性說明文)的是:《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菊花》?!栋捉z翎丹砂頂》、《我們肚子里的食客》、《蘇州園林》。
屬于科技說明文的是:《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橋的運動》。
既屬于實體事物說明文,又屬于科學小品的有:《菊花》、《蘇州園林》?!栋捉z翎羽丹砂頂》、《我們肚子里的食客》。
既屬于抽象事理說明文,又屬于科技說明文的有:《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橋的運動》。
3.結構方式歸類
采用了“總一分一總”結構方式說明的文章是:《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統(tǒng)籌方法平話引子》、《橋的運動》。
采用了“總一分”結構方式說明的文章是:《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蘇州園林》、《我們肚子里的食客》。
采用了“分一總”結構方式的說明文是《白絲翎羽丹砂頂》。采用了“并列”結構方式的說明文是《菊花》(各部分中又采取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4.主要說明方法
主要的說明方法的采用,各課文如下:
《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定義、舉例。
《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詮釋。
《橋的運動》:定義、列舉、比喻、引用。
《統(tǒng)籌方法平話引子》:定義、舉例、圖表。
《蘇州園林》:比較、比喻。
《白絲翎羽丹砂頂》:引用。
《菊花》:引用。
《我們肚子里的食客》:比喻、擬人。
四、課文重點與難點
《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錢學森所處的時代背景;識記錢學森自赴美留學后的社會地位和主要成就;根據(jù)課文內容,列表說明現(xiàn)代自然學科體系;識記本文著重說明了基礎學科與根本的基礎學科的關系,強調了基礎學科特別是根本的基礎學科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認知本文“總一分一總”的整體結構方式;識別本文綜合運用了定義、詮釋、舉例三種說明方法的含義。
這是一篇介紹現(xiàn)代自然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作者在宏觀介紹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體系構成和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重要特點后,著重說明了基礎科學與根本的基礎學科的關系,強調了基礎學科與根本的基礎學科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故此,在學習本文時,要注意對以下重點內容進行把握:
1.說明的中心
作者在宏觀介紹自然科學的重要特點與基本體系之后,著重說明了基礎學科與根本的基礎學科之間的關系,并一再強調基礎學科尤其是根本的基礎學科(即物理與數(shù)學)在現(xiàn)代自然科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2.文章結構
本文的文章結構是“總一分一總”整體結構方式。首先概說自然科學的重要特點,在此基礎上推導出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再由基礎學科推進到“基礎”的學科。進而,作者又展
開分述,對一般基礎學科分門別類地逐一解說,突出基礎學科與根本的基礎學科的關系;后,在條分縷析的基礎上,作者又用歸納法勾畫出以根本的基礎學科為支柱的現(xiàn)代科學體系的總體構成。全文綱目清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邏輯嚴密。
3.自然科學學科圖
工程結構
電力技術
工程技術學科電子技術
農(nóng)業(yè)技術
其他工程技術
天文學
現(xiàn)代自然科學體系地學
生物學
基礎學科化學
其他分支學科
物理
根本基礎學科
數(shù)學
《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竺可楨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識記本文所說明的重點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樓”和“鳴沙”現(xiàn)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異現(xiàn)象,都是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解釋的;認知本文將說理與敘事結合起來的特點,讀來引人人勝,簡要說明開頭的敘事有什么作用;識別本文主要運用的詮釋說明方法。
這是一篇運用科學原理解釋沙漠里奇怪現(xiàn)象的說明文。文章著重說明了沙漠里的“海市蜃樓”和“鳴沙”現(xiàn)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異現(xiàn)象,都是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解釋的。所以,在學習時,應予注意把握好下面重點內容:
1.寫作特色
本文主要的一個特色是:說理與敘事相結合。這樣寫的好處是生動活潑,引人人勝。所以這篇科學小品行文生動活潑,具有較強的可讀性。作者把說理同敘事結合起來,在解釋沙漠里奇怪現(xiàn)象的成因時,將古今中外人們的耳聞目睹以及經(jīng)歷、感受等穿插在說理過程中,形成近似于敘事性文學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介紹“現(xiàn)象”,在解釋“現(xiàn)象”的同時不時插入科學道理的講述,讀來引人人勝。
2.說明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了詮釋說明方法。這種說明方法使因果條件充分,事理邏輯周密,易于被人理解與接受。而且行文較自由,它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釋,從而將事理詮釋提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本文的說明中心是解釋“海市蜃樓”與“鳴沙”兩大怪異見象的成因,作者因此主要運用了詮釋說明方法,將形成這些現(xiàn)象的特定條件逐一解釋清楚。
《橋的運動》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茅以升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識記文章說明的中心和要點,以及作者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構方式;識別文中所運用的義、列舉兩種說明方法;識別文中運用比喻說明和引用說明法的地方,簡要說明它們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練、析理精深的科學小品,是闡述橋的運動的說明文。作者運用辨證唯物觀點和物理學知識,剖析了橋的運動的種種形式及原因,說明橋無時無刻不在運動,橋的運動就是橋的存在形式。所以在學習本文時,要意識到本課的說明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內容。這是因為本文不僅綜合運用了定義、列舉、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還使用了引用。其中定義和列舉是本文寫作中常用的方法。
定義說明法:如說“橋的運動是橋的存在形式”、“所謂固定就是不在空間有走動”等。
列舉說明法:如說“一座橋不論是在有重車疾馳、狂風猛撲、巨浪急沖或氣溫驟變的時候,或是在風平浪靜、無車無人而只是受本身重量和流水過橋的影響的時候“,都有內部分子的運動,則是列舉說明方法。
比喻說明法:這種說明方法,可以將抽象的道理化為具體生動,通過通俗易懂的形象描述,增強文章的可讀性、趣味性。如用人坐板凳時力的傳遞,來比喻車在橋上過時的重量傳遞,就是運用了比喻說明方法。
引用說明法:這種說明方法可以提高文章的可信性和說服力。文章開頭用尾生守約的故事來說明橋的固定性,為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文末用恩格斯的話來總括橋的運動的實質,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可信度,兩者均運用了引用這一說明方法。
《統(tǒng)籌方法平話引子》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華羅庚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根據(jù)課文,概括統(tǒng)籌方法的性質、應用要點和作用;認知本文通過簡單生活事例來說明復雜科學道理的總體特點;認知本文的圖表說明法,簡要說明文中三個圖表的不同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紹統(tǒng)籌方法的說明文。文章主要是說明統(tǒng)籌方法的性質、應用要點和作用。本文大的特點是通過簡單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來說明復雜的科學道理,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難懂為淺顯易懂。運用這種事例說明的方法,在學習中,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問題:
1.統(tǒng)籌方法的性質、應用要點和作用
統(tǒng)籌方法是一種為生產(chǎn)建設服務的“數(shù)學方法”,它的實用范圍極為廣泛。
運用統(tǒng)籌方法來縮短工時,提高工作效率,是應用統(tǒng)籌方法的目的。而合理安排工序,則是關鍵所在,此為統(tǒng)籌方法的要點。
后一個自然段,指出統(tǒng)籌方法“主要是有關時間的問題”,科學地利用時間,一定大有補益,這段點明了統(tǒng)籌方法的作用。
2.寫作特色
本文的大特點是通過簡單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來說明復雜的科學道理,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例如文中所舉的泡茶喝的例子,就是一種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的例子。普遍性即是所舉事例必須是眾所周知、通俗易懂的;典型性即是所舉事例必須是具有代表性、能說明問題的。
3.說明方法
本文運用了圖表說明方法,本文所制的三個圖表的依次展開,體現(xiàn)了文章層次內容的不斷深化,它們不僅揭示了統(tǒng)籌方法的運用過程,而且收到了使整個說明化繁為簡、一目了然的效果。
第一個圖表的作用是:標明泡茶喝的全過程、各部分的關系以及其它要素。
第二個圖表的作用是:簡化工作程序,看出縮短工時的關鍵。
第三個圖表的作用是:用數(shù)字代替文字,顯示統(tǒng)籌方法的“數(shù)字方法”實質。
《菊花》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楊憲益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劃分有關段落層次,概括層次大意;認知本文的并列式總體結構和按時間順序展開的說明方式;識別文中所運用的“引用”說明法,結合課文,簡要說明有關引用材料的作用。
這是一篇介紹菊花的說明文。在學習時需要掌握
1.楊憲益(1925一)是現(xiàn)代翻譯家。本文是他的一篇說明文,既是一篇實體事物說明文,又是一篇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同時還要注意把握本文文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說明方法是引用說明法。引述典籍、資料,大量運用掌故,是這類說明方法的特征。
2.熟知課文的內容:
比如: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問題:
陶淵明是一個有骨氣的詩人,他又很喜歡菊花,而菊花又是一種到了秋天才開的花,也像很有骨氣,因此后來大家都拿菊花比作有骨氣的文人,無形中提高了菊花的身價。
(1)從這里可以看出,自陶淵明時開始,人們對菊花的觀念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從這段文字看,陶淵明為什么能與菊花聯(lián)系起來?
(3)從這里看,人的骨氣為什么能與菊花聯(lián)系起來?
參考答案:(1)從延年益壽觀念到人格氣節(jié)象征觀念。(2)一是由于陶淵明非常愛菊,(2)是陶淵明與菊花都有骨氣。(3)人的骨氣是在與惡勢力的抗爭中顯現(xiàn)出來,菊花的骨氣是在與肅殺秋霜的抗爭中顯現(xiàn)出來,兩者異質而同構,故可用秋菊象征人的高風亮節(jié)。
《我們肚子里的食客》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記憶課文作者高士其所處的時代背景;識記高士其的社會地位和主要成就;理解文章開頭講述上帝造人故事是全文的一個鋪墊,簡要說明這個鋪墊的作用;認知本文采用對話形式展開說明的特點;辯識文中所運用的比喻和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簡要說明它們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紹有關細菌知識的說明文。作者用生動的文筆,說明了寄生在體內的眾多細菌的種類、特性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在學習時應注意把好本文的寫作特色和修辭手法。
1.寫作特色
(1)文章的開頭由講述《圣經(jīng)》中上帝造人的故事引出,使文章顯得幽默活潑,風趣可掬,從而為全文奠定了富有趣味的基調,可以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引人入勝。
(2)本文的另一特色是:通篇采用對話形式,使說明過程波瀾迭起,饒有風趣,讀來引人人勝。
2.修辭方法
文章多用生動的比喻,如將細菌比作“食客”,把人體比作“**大飯店”,又將人的口腔、胃、小腸、大腸分別比作“切菜間”、“廚房”、“小食堂”、“大食堂”等,這類比喻,將科學術語化為形象事物,較易被人理解。
文章還經(jīng)常采用擬人手法。將細菌人格化,如“涂脂擦粉”、“大腹便便”、“擠眉弄眼”、“拍手踏足”、“安分守己”、“搗墻毀壁”等用于描寫人類外貌、動作乃至性格的詞語的運用,使細菌的形狀、特性變得異常生動、突出,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3.熟知課文的內容:
比如: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問題:
我們這一所細菌大飯店,一開前門使是切菜間,壁上有自來水,長流不息,菜刀上下,石磨兩列,排成半圓形,還有一個粉紅色活動的地板。后面有一條長長的市道,直達廚房。廚房是一支大油鍋,可以收縮;里面自然發(fā)生一種強烈的酸汁,一種神秘的酵汁。廚房的后面,先有小食堂,后有大食堂,曲曲彎彎,千回百轉。小食堂備有咖喱似的黃汁,以及其它油呀醋呀,一應俱全。大食堂的設備,較為粗簡,然而客座極多,可容無數(shù)萬細菌,一出后門,直通馬桶。
(1)這段文字說明的是什么?
(2)這里主要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3)這里是按照什么順序來進行說明的?
(4)這里把人的口腔、胃、小腸、大腸各比喻作什么?
(5)“自來水”、“粉紅色活動的地板”、“南道”的比喻意義各是什么?
(6)這段文字中的比喻手法有哪些特點?
(7)從這里可以明顯看出本文是一篇怎樣的說明文?
參考答案:(1)整個人體是細菌的大飯店。(2)比喻說明方法。(3)按照空間順序。(4)口腔比喻為切菜間,胃比喻為廚房,小腸比喻為小食堂,大腸比喻為大食堂。(5)自來水比喻唾液,粉紅色活動的地板比喻舌頭,南道比喻食管。(6)一是全面系統(tǒng),二是十分貼切,三是形象生動。(7)文藝性說明文,即科學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