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稅務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
(1)調查與審查
對稅務違法案件的調查取證由稅務機關內部設立的調查機構(如管理、檢查機構)負責。具體包括兩個方面:(1)調查機構進行調查取證后,對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應及時提出處罰建議,以稅務機關的名義制作《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并送達當事人,告知當事人作出處罰建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或要求聽證的權利。(2)調查終結,調查機構應當制作調查報告,并及時將調查報告連同所有案卷材料移交審查機構審查。
對稅務違法案件的審查由稅務機關內部設立的比較超脫的機構(如法制機構)負責。審查機構收到調查機構移交的案卷后,應對案卷材料進行登記,填寫《稅務案件審查登記簿》。審查機構應對案件下列事項進行審查:一是調查機構認定的事實、證據和處罰建議適用的處罰種類、依據是否正確。二是調查取證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三是當事人陳述申辯的事實、證據是否成立。四是經聽證人,當事人聽證申辯的事實、證據是否成立。
審查機構應在自收到調查機構移交案卷之日起10日內審查終結,制作審查報告,并連同案卷材料報送稅務機關負責人審批。
(2)聽證
聽證是指稅務機關在對當事人某些違法行為作出處罰決定之前,按照一定形式聽取調查人員和當事人意見的程序。
1、聽證的范圍
稅務行政處罰聽證的范圍是對公民作出2000元以上或者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出10000元以下罰款的案件。
2、聽證的程序
聽證主持人應由稅務機關內設的非本案調查機構的人員(如法制機構工作人員)擔任。
A、凡屬聽證范圍的案件,在作出處罰決定之前,應當首先向當事人送達《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并告知當事人已經查明的違法事實、證據、處罰的法律依據和擬給予的處罰,并告知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B、要求聽證的當事人,應當在收到《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后3日內向稅務機關書面提出聽證要求,逾期不提出的,視為放棄聽證權利。
C、稅務機關應當在當事人提出聽證要求后的15日內舉行聽證,并在舉行聽證的7日前將《稅務行政處罰聽證通知書》送達當事人,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主持人的情況。
D、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不公開聽證的外,對于公開聽證的案件,應當先期公告案情和聽證的時間、地點并允許公眾旁聽。
E、聽證會開始時,主持人應當首先聲明并出示稅務機關負責人授權主持聽證的決定,然后查明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調查人員及其他人員是否到場;宣布案由和聽證會的組成人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權利義務;記錄員宣讀聽證會紀律。
F、聽證會開始后,先由調查人員就當事人的違法行為進行指控,并出示事實證據材料,提出處罰建議,再由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就所指控的事實及相關問題進行申辯和質證,然后控辯雙方辯論;辯論終結,當事人進行最后陳述;
G、聽證的全部活動,應當由記錄員制作筆錄并交當事人閱核、簽章。
H、完成聽證任務或有聽證終止情形發(fā)生時,主持人宣布終止聽證。
聽證結束后,主持人應當制作聽證報告并連同聽證筆錄附卷移交審查機構審查。
(3)決定
審查機構作出審查意見并報送稅務機關負責人審批后,應當在收到審批意見之日起3日內,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制作以下處理決定書再報稅務機關負責人簽發(fā):
1、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jié)輕重及具體情況予以處罰。
2、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3、違法事實不能成立,不得予以行政處罰。
4、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
(八)稅務行政處罰的執(zhí)行
稅務機關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規(guī)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復議又不起訴,并且在規(guī)定期限內又不履行的,稅務機關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
稅務機關對當事人作出罰款行政處罰決定的,當事人應當在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繳納罰款,到期不繳納的,稅務機關可以對當事人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
(一)稅務機關行政執(zhí)法人員當場收繳罰款
(二)稅務行政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
稅務機關應當同代收機構簽訂代收罰款協(xié)議。代收罰款協(xié)議應當包括下列事項:一是稅務機關、代收機構名稱。二是具體代收網點。三是代收機構上繳罰款的預算科目、預算級次。四是代收機構告知稅務機關代收罰款情況的方式、期限。五是需要明確的其他事項。
自代收罰款協(xié)議簽訂之日起15日內,稅務機關應當將代收罰款協(xié)議報上一級稅務機關和同級財政部門備案;代收機構應當將代收罰款協(xié)議報中國人民銀行或當地分支機構備案。
代收機構代收罰款,應當向當事人出具財政部規(guī)定的罰款收據。
(1)調查與審查
對稅務違法案件的調查取證由稅務機關內部設立的調查機構(如管理、檢查機構)負責。具體包括兩個方面:(1)調查機構進行調查取證后,對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應及時提出處罰建議,以稅務機關的名義制作《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并送達當事人,告知當事人作出處罰建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或要求聽證的權利。(2)調查終結,調查機構應當制作調查報告,并及時將調查報告連同所有案卷材料移交審查機構審查。
對稅務違法案件的審查由稅務機關內部設立的比較超脫的機構(如法制機構)負責。審查機構收到調查機構移交的案卷后,應對案卷材料進行登記,填寫《稅務案件審查登記簿》。審查機構應對案件下列事項進行審查:一是調查機構認定的事實、證據和處罰建議適用的處罰種類、依據是否正確。二是調查取證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三是當事人陳述申辯的事實、證據是否成立。四是經聽證人,當事人聽證申辯的事實、證據是否成立。
審查機構應在自收到調查機構移交案卷之日起10日內審查終結,制作審查報告,并連同案卷材料報送稅務機關負責人審批。
(2)聽證
聽證是指稅務機關在對當事人某些違法行為作出處罰決定之前,按照一定形式聽取調查人員和當事人意見的程序。
1、聽證的范圍
稅務行政處罰聽證的范圍是對公民作出2000元以上或者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出10000元以下罰款的案件。
2、聽證的程序
聽證主持人應由稅務機關內設的非本案調查機構的人員(如法制機構工作人員)擔任。
A、凡屬聽證范圍的案件,在作出處罰決定之前,應當首先向當事人送達《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并告知當事人已經查明的違法事實、證據、處罰的法律依據和擬給予的處罰,并告知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B、要求聽證的當事人,應當在收到《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后3日內向稅務機關書面提出聽證要求,逾期不提出的,視為放棄聽證權利。
C、稅務機關應當在當事人提出聽證要求后的15日內舉行聽證,并在舉行聽證的7日前將《稅務行政處罰聽證通知書》送達當事人,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主持人的情況。
D、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不公開聽證的外,對于公開聽證的案件,應當先期公告案情和聽證的時間、地點并允許公眾旁聽。
E、聽證會開始時,主持人應當首先聲明并出示稅務機關負責人授權主持聽證的決定,然后查明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調查人員及其他人員是否到場;宣布案由和聽證會的組成人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權利義務;記錄員宣讀聽證會紀律。
F、聽證會開始后,先由調查人員就當事人的違法行為進行指控,并出示事實證據材料,提出處罰建議,再由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就所指控的事實及相關問題進行申辯和質證,然后控辯雙方辯論;辯論終結,當事人進行最后陳述;
G、聽證的全部活動,應當由記錄員制作筆錄并交當事人閱核、簽章。
H、完成聽證任務或有聽證終止情形發(fā)生時,主持人宣布終止聽證。
聽證結束后,主持人應當制作聽證報告并連同聽證筆錄附卷移交審查機構審查。
(3)決定
審查機構作出審查意見并報送稅務機關負責人審批后,應當在收到審批意見之日起3日內,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制作以下處理決定書再報稅務機關負責人簽發(fā):
1、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jié)輕重及具體情況予以處罰。
2、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3、違法事實不能成立,不得予以行政處罰。
4、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
(八)稅務行政處罰的執(zhí)行
稅務機關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規(guī)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復議又不起訴,并且在規(guī)定期限內又不履行的,稅務機關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
稅務機關對當事人作出罰款行政處罰決定的,當事人應當在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繳納罰款,到期不繳納的,稅務機關可以對當事人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
(一)稅務機關行政執(zhí)法人員當場收繳罰款
(二)稅務行政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
稅務機關應當同代收機構簽訂代收罰款協(xié)議。代收罰款協(xié)議應當包括下列事項:一是稅務機關、代收機構名稱。二是具體代收網點。三是代收機構上繳罰款的預算科目、預算級次。四是代收機構告知稅務機關代收罰款情況的方式、期限。五是需要明確的其他事項。
自代收罰款協(xié)議簽訂之日起15日內,稅務機關應當將代收罰款協(xié)議報上一級稅務機關和同級財政部門備案;代收機構應當將代收罰款協(xié)議報中國人民銀行或當地分支機構備案。
代收機構代收罰款,應當向當事人出具財政部規(guī)定的罰款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