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級《會計實務》練習題第八章(2)

字號:

8、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非貨幣性資產(chǎn)交換可以涉及少量補價,通常以補價占整個資產(chǎn)交換金額的比例低于25%作為參考
    B、當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并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時,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chǎn)的成本
    C、不具有商業(yè)實質的交換,應當以換出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chǎn)的成本
    D、收到補價時應確認收益,支付補價時不能確認收益
    9、甲公司以一棟廠房和一項土地使用權換入乙公司持有的對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換出廠房的賬面原價為2000萬元,已計提折舊600萬元,已計提減值準備200萬元,公允價值為1400萬元;土地使用權的賬面余額為180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公允價值為1400萬元。該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且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甲公司換入的對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為( )萬元。
    A、2800
    B、3000
    C、4000
    D、4200
    E、4800
    10、甲公司以一臺固定資產(chǎn)換入乙公司的一項長期股權投資。換出固定資產(chǎn)的賬面原價為1200萬元,已計提折舊5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公允價值為1250萬元;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132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公允價值為1200萬元;乙公司另外向甲公司支付現(xiàn)金50萬元。假定該交換不具有商業(yè)實質且不考慮相關稅費,甲公司應就此項非貨幣性資產(chǎn)交換確認的非貨幣性資產(chǎn)交換收益(損失以負數(shù)表示)為( )萬元。
    A、-5
    B、-2.8
    C、2.08
    D、0
    11、根據(jù)《企業(yè)會計準則——非貨幣性資產(chǎn)交換》的規(guī)定,下列項目屬于貨幣性資產(chǎn)的是( )。
    A、對沒有市價的股票進行的投資
    B、對有市價的股票進行的投資
    C、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
    D、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
    12、甲、乙公司均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17%。甲公司本期以自產(chǎn)A產(chǎn)品交換乙公司的B產(chǎn)品,甲公司的A產(chǎn)品成本300萬元,公允價值和計稅價格均為270萬元,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30萬元。乙公司的B產(chǎn)品成本230萬元,公允價值和計稅價格均為280萬元,消費稅稅率5%,交換過程中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補價10萬元。該交換不具有商業(yè)實質,且假定不考慮其他稅費。甲公司換入B產(chǎn)品的入賬價值是( )萬元。
    A、278.30
    B、271.70
    C、276.80
    D、249.81
    13、A公司以一項固定資產(chǎn)與B公司的一項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資產(chǎn)置換,A公司另向B公司支付補價3萬元。資料如下:①A公司換出:固定資產(chǎn),原值為30萬元,已計提折舊4.50萬元,公允價值為27萬元。②B公司換出: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為28.50萬元,已計提減值準備6萬元,公允價值為30萬元;假定該項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則A公司非貨幣性資產(chǎn)交換的利得為( )萬元。(假定不考慮各種稅費)
    A、1.50
    B、30
    C、22.50
    D、27
    14、甲公司以庫存商品A產(chǎn)品、B產(chǎn)品交換乙公司原材料,雙方均將收到的存貨作為庫存商品核算。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補價45萬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適用的增值稅率為17%,計稅價值為公允價值,有關資料如下:甲公司換出,①庫存商品——A產(chǎn)品,賬面成本180萬元,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30萬元,公允價值150萬元;②庫存商品——B產(chǎn)品,賬面成本40萬元,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0萬元,公允價值30萬元。乙公司換出:原材料,賬面成本206.50萬元,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4萬元,公允價值225萬元。假定該項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則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賬價值為( )萬元。
    A、217.35
    B、190.50
    C、186.75
    D、2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