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四3

字號:

六、(本題20分)
    案情:因某市某區(qū)花園小區(qū)進行舊城改造,區(qū)政府作出《關于做好花園小區(qū)舊城改造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的通知》,王某等205戶被拆遷戶對該通知不服,向區(qū)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要求撤銷該通知。區(qū)政府作出《行政復議告知書》,告知王某等被拆遷戶向市政府申請復議。市政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書》,認為《通知》是抽象行政行為,裁定不予受理復議申請。王某等205戶被拆遷戶不服市政府不予受理復議申請的決定,向法院提起訴訟。一審法院認為,在非復議前置前提下,當事人對復議機關不予受理決定不服而起訴,要求法院立案受理缺乏法律依據(jù),裁定駁回原告起訴。
    問題:
    1.本案是否需要確定訴訟代表人?如何確定?
    2.行政訴訟中以復議機關為被告的情形主要包括哪些?
    3.若本案原告不服一審裁定,提起上訴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4.如果二審法院認為復議機關不予受理行政復議申請的理由不成立,應當如何判決?
    5.本案一、二審法院審理的對象是什么?為什么?
    6.若本案原告不服一審裁定提起上訴,在二審期間市政府會同區(qū)政府調(diào)整了補償標準,上訴人申請撤回上訴,法院是否應予準許?理由是什么?
    七、(本題25分)
    提示:本題為選答題,請選擇其中一問作答。答題時務必在答題紙對應位置上標明"問題1"或"問題2"。兩問均作答的,僅對書寫在前的答案評閱給分。
    材料:
    案例一:2005年9月15日,B市的家庭主婦張某在家中利用計算機ADSL撥號上網(wǎng),以E話通的方式,使用視頻與多人共同進行"*聊"被公安機關查獲。對于本案,B市S區(qū)檢察院以聚眾*亂罪向S區(qū)法院提起公訴,后又撤回起訴。
    案例二:從2006年11月到2007年5月,Z省L縣的無業(yè)女子方某在網(wǎng)上從事有償"*聊","*聊"對象遍及全國22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在電腦上查獲的聊天記錄就有300多人,網(wǎng)上銀行匯款記錄1000余次,獲利2.4萬元。對于本案,Z省L縣檢察院以傳播**物品牟利罪起訴,L縣法院以傳播**物品牟利罪判處方某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5000元。
    關于上述兩個網(wǎng)上"*聊"案,在司法機關處理過程中,對于張某和方某的行為如何定罪存在以下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應定傳播**物品罪(張某)或者傳播**物品牟利罪(方某);第二種意見認為應定聚眾*亂罪;第三種意見認為"*聊"不構成犯罪。
    問題1:
    以上述兩個網(wǎng)上"*聊"案為例,從法理學的角度闡述法律對個人自由干預的正當性及其限度
    問題2:
    根據(jù)罪刑法定原則,評述上述兩個網(wǎng)上"*聊"案的處理結果
    答題要求:
    1.在綜合分析基礎上,提出觀點并運用法學知識闡述理由;
    2.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嚴謹,文字通順;
    3.不少于500字,不必重復案情。
    《刑法》參考條文: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三百六十三條(第一款) 以牟利為目的,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物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 來源:考試大
    ※第三百六十四條(第一款) 傳播**的書刊、影片、音像、圖片或者其他**物品,情節(jié)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三百零一條(第一款) 聚眾進行*亂活動的,對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參加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三百六十七條 本法所稱**物品,是指具體描繪性行為或者露骨宣揚色情的誨*性的書刊、影片、錄像帶、錄音帶、圖片及其他**物品。
    有關人體生理、醫(yī)學知識的科學著作不是**物品。 考試大收集
    包含有色情內(nèi)容的有藝術價值的文學、藝術作品不視為**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