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法在評估公路收費權中的應用

字號:

市場法的原理是替代理論,即利用市場上同樣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經過直接比較或類比分析來估測資產價值。用市場法進行公路收費權無形資產的評估時,要求選擇的參照物與被評估對象至少要滿足形式、功能、載體及交易條件各方面的相似。隨著我國公路收費權成功轉讓交易實例的增多,為參照物的選取提供了可能。因此,如果有滿足條件的參照物,可通過橫向和縱向的市場比較分析進行評估。
    運用市場法進行公路收費權的評估時,需要對參照物進行分析并調整差異,調整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時間因素。公路收費權資產的價格可能隨時問不同而變化,所以要對不同時點的差異進行調整,且參照物交易時間與評估基準日間隔不能太長。同時應將參照物實際發(fā)生交易時點的價格,調整為假設發(fā)生在與待評估公路收費權評估基準日相同時點情況下的價格。,
    2、地域因素。公路收費權的價值具有明顯的地區(qū)性和個別性的特點,在不同地區(qū)進行轉讓,其價格會有明顯的差異。所以還要對可參照交易價格進行地區(qū)差價調整。如果被評估公路的沿線周邊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比較繁華,過往車流量較多,則應根據實際情況將參照物評估值適當上調。但當某一收費權交易實例所在地區(qū)與被評估收費權所在地區(qū)經濟差距太大時,則不宜將此交易實例作為參照物。如我國西部的公路收費權轉讓價值評估,就不宜采用東部的交易實例作為參照物。在一般情況下,應根據公路收費權收益水平和地區(qū)特點,盡量選取同一經濟三角區(qū)內或所評估公路沿線周邊經濟水平發(fā)展相類似地區(qū)公路收費權的轉讓實例作為參照物。
    3、市場因素。主要是考慮參照物成交時與評估時的市場條件及供求關系的變化情況。如果作為參照物的公路為周邊無其他可分流車流道路的交通要道,或者有多方爭取受讓這條公路的收費權,則其價值可能偏局。
    4、交易因素。交易因素有交易量、交易動機等。對于交易量,評估人員可根據轉讓收費權公路里程長短差別作相應調整。對于交易動機,如果參照物轉讓方存在急于獲取資金的情形,則其交易價格可能是偏低的,需要適當調高;若參照物受讓方是采用較長年限的分期付款方式取得公路收費權的,則其交易價格可能是偏高,需要調低。
    5、其他因素。公路質量不同也會影響到評估值。一般情況下,資產的功能、質量與資產價值的高低成正相關關系。但我國目前收費權公路質量上的差異相對不大,即使有差異也一般很少會影響到車輛的正常通行。而在實務操作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和確定調整額。
    市場法評估公路收費權的公式為:
    評估價值=參照交易價格+∑評估對象優(yōu)于參照交易物因素引起的價格差額-∑評估對象劣于參照交易物因素引起的價格差額(6)或評估價值=參照交易價格×各因素修正系數(shù)乘積(7)在可能的條件下,應選取盡可能多的參照物進行比較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