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法理學講義——法的效力

字號:

(一)法的效力概念
    1.所謂法的效力,即法的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行為模式來行為,必須予以服從的一種法律之力。一般而言,法的效力來自于制定它的合法程序和國家強制力。法律有效力,意味著人們應當遵守、執(zhí)行和適用法律,不得違反。
    2.法的效力分類
    (1)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的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時間有約束力。這里所講的法的效力,是狹義的法的效力。可以分為四種,或稱四個效力范圍:對人效力、對事效力、時間效力、空間效力。
    (2)非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合同等的法的效力。這些文件在經過法定程序之后也具有約束力,任何人不得違反。但是,非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是適用法律的結果而不是法律本身,因此不具有普遍約束力。
    4.法律效力的根據:
    (1)出于習慣:因為人們從小接受這樣的教育要尊重父母、知識、權威,同時也包括法律,因此守法成為了人們心理中的一種習慣和組成要素,自然而然地會遵守法律。
    (2)合法認識:是人們對國家法律及其裁決的合法性的認同,由于法律或裁決是出自人們選擇的政權通過法定的立法機關依據法定程序所產生,使人們對它有合法性的認識,相信并認同,于是會加以遵守。
    (3)畏懼心理:法律是具有強制性的國家暴力,任何違法行為都將受到懲罰,對法律具有的懲罰性的恐懼,使人們被迫服從法律,予以遵守。
    (4)社會壓力: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之中的,社會有相應的行為模式,是人們所共同依賴的,一旦有人違反,將會損害到其他依賴和服從這些行為模式的人或組織,彼此之間的行為依賴構成了一定的社會壓力迫使人們服從法律。
    (5)個人利益:公民之所以服從法律是因為守法相對于其他選擇而言。是對行為者最為有利的結果,出于理性的考慮,會選擇守法。這在學說上是一種功利論的觀點。
    (6)道德信念:守法是合乎道德的,是社會公平的要求。守法不僅意味著自身會得到好處,也使得他人獲得好處,反之,會使守法的人利益受損。這就產生了這樣的道德觀念,根據公平的道德原則,每個社會成員都有服從政府和遵守法律的道德義務。
    (二)法的效力的表現(xiàn)形式
    1.法的對人效力。
    法的對人效力指法適用于什么人,即對哪些人具有約束力。
    (1)確定法律對人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原則,即一國法只適用于本國公民,只要是本國公民,不論其在國內還是國外,均受該國法的約束,但對于外國人,即使在該國境內,也不適用該國法律。
    ②屬地原則,即一國法只適用于本國主權范圍,不論是否為該國公民,只要其身在該國境內,都適用該國法。
    ③保護主義原則,即一國法的適用以保護該國利益為依據,任何人不論其是否為該國公民,也不論其身居國內還是國外,只要侵害了該國利益,就適用該國法。
    ④綜合主義原則,該原則以屬地主義為主,結合屬人主義和保護主義,既維護了本國利益,又尊重了他國主權,具有現(xiàn)實的操作性。
    (2)我國法律的對人效力:
    ①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適用中國法律,中國公民在境外也應遵守中國法律并受中國法律保護,但須考慮中國法律與所在國法律的關系問題。
    ②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效力。對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適用中國法律;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境外對中國國家和公民犯罪的,按中國刑法應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適用中國刑法,但按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2.法的空間效力。
    法的空間效力指法在什么地方適用和有效。一般說來,一國法在該國主權所及范圍內有效。一國主權所及范圍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及領空,還包括延伸意義上的領土,如駐外領事館、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3.法的時間效力。
    所謂法的時間效力指法何時生效、何時效力終止及有無溯及力。
    (1)法的生效時間的三種表現(xiàn)形式:
    ①為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為公布后在某一規(guī)定的具體時間生效;
    ③為公布后待一定條件滿足后生效。
    (2)法的效力終止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
    ①為明示廢止,即新法明文規(guī)定廢止舊法;
    ②為默示廢止,當舊法未被明示廢止而與新法相沖突時,根據“新法優(yōu)于舊法”的原則,適用新法而舊法被自動廢止。
    (3)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對于其生效前的行為和事件是否適用,如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不適用就不具有溯及力。
    ①有關侵權、違約的法律和刑事法律,一般以法不溯及既往為原則。
    ②法不溯及既往并非絕對。目前各國通例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也稱為“有利追溯原則”。
    ③在某些有關民事權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比如,《著作權法》第59條第1款規(guī)定:“本法規(guī)定的著作權人和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制作者、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權利,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過本法規(guī)定的保護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護。”